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桨盘载荷对植保无人机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植保无人机的现状进行了简介,从桨盘载荷出发,分析现有植保无人机桨盘载荷对植保作业的效果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桨盘载荷对植保无人机总体构型的影响,结合实验分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植保无人机构型。  相似文献   
12.
13.
为减轻我省近海捕捞压力,开拓外海渔场,在省水产厅海洋处牵头下,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市水产局和厦门市第二海洋渔业公司联合组成探捕调查领导小组。于1986—1987年开展了东沙北部海区渔业资源探捕及渔具渔法研究,现将底层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整理于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时间和范围调查时间:1986年6—8月、1987年2—3月和6—9月。调查范围:东经115°30′~118°00′、北纬21°30′~22°10′,包括331/7.8.9,  相似文献   
14.
以军曹鱼为试验对象,在以卵白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锌含量为5.65mg·kg~(-1))中分别添加0,10,20,30和40mg·kg~(-1)的硫酸锌和蛋氨酸锌,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组三重复,每重复15尾鱼。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时测量各组鱼体重,抽血,分离血清,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锌含量,剖取肝脏、肌肉和骨骼分别制成混合样品分析锌含量。结果表明:基础饲料组成活率、增重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与锌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各添加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其肌肉、骨骼、肝脏和血清锌含量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当饲料中锌添加量为10mg·kg~(-1)时,锌源对增重率、肌肉和骨骼锌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蛋氨酸锌显著优于硫酸锌;锌添加量为20mg·kg~(-1)时,锌源对增重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锌添加量为30mg·kg~(-1)时,锌源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锌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以增重率和骨锌含量为判据,蛋氨酸锌相对于硫酸锌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17.72%和140.38%。  相似文献   
15.
康农系列玉米新品种是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新型玉米品种,自研发成功后在花垣县进行试验种植,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玉米增产的幅度上升明显,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性、产量较高等优点。本文针对康农系列品种在花垣县种植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根据已公布的禾谷镰刀菌的全基因组信息,以其全基因组蛋白序列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候选效应分子及其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首先利用SignalP、TMHMM、Protcomp、big-PI Predictor、TargetP等程序依次预测出其分泌类型的蛋白,再通过其序列大小和半胱氨酸的含量作进一步筛选,最后利用Blastp工具与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数据库中没有蛋白同源性的序列,从而获得候选效应分子。最终对禾谷镰刀菌全基因组的14 038个蛋白序列进行分析,预测了126个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分子。本研究通过LTR-FINDER程序对禾谷镰刀菌全基因组内的转座子进行分析,但未发现转座子存在,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出了禾谷镰刀菌的候选效应分子并查找其基因组内转座子情况,可为进一步研究这些效应分子的功能,了解禾谷镰刀菌进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79年8月至1982年12月,笔者在福建省浅海滩涂资源调查期间,为了摸清全省浅海滩涂的不同生态类型及其利用现状,踏勘和调查了从福鼎至诏安等沿海21个市县的滩涂。对生长在滩涂上的红树植物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和定量以及生态学的调查,旨在研究红树林区与海水增养殖和区战性渔业资源的关系。由于笔者不是专门研究红树植物的工作者,植物学知识贫乏,错误难免,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研究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 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 【方法】采用 3 因素 2 水平交互设计 8 个处理(Ⅰ ~ Ⅷ),养殖 8 周后,评估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摄食率、 饲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肠道组织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生长因子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结果】主效应仅养殖密度对摄食率的影响和投喂频率对肥满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交互 效应仅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Ⅴ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中特定生长率 显著高于处理Ⅱ、Ⅳ、Ⅵ、Ⅷ,分别提高 10.16%、10.61%、9.27% 和 8.4%;摄食率显著高于处理Ⅰ、Ⅱ、Ⅳ、 Ⅵ,分别提高 10.94%、27.02%、26.45% 和 17.38%;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处理Ⅳ、Ⅶ、Ⅷ,分别降低 7.87%、8.89% 和 8.89%。而处理Ⅰ生长性能与处理Ⅴ相比,仅摄食率显著降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并无显著差异。主效 应和交互效应对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处理Ⅴ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处理Ⅳ、Ⅵ、Ⅶ,处理Ⅰ、Ⅴ绒毛宽度均显著高于处理Ⅲ,处理Ⅰ、Ⅲ肌层厚度 均厚于处理Ⅶ,其他各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处理Ⅰ和Ⅴ的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处 理。【结论】 大口黑鲈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 2~3 次 /d,水温为 25 ℃,150 L 水体养殖 25 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