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7篇
  8篇
综合类   5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将提纯的感染红螯螯虾的WSSV,免疫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7株针对WSSV的特异性单抗,分别命名为E2、C2、E3、G3、C4、D5以及F10.细胞上清ELISA效价为1:1600—1:6400.抗体亚类鉴定结果表明:E2、G3、C4属于IgG1,C2、D5、F10属于IgG3,E3属于IgG2a亚类;单抗热稳定性试验表明7株单抗均是热稳定的.选取单抗G3和F10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抗原浓度下,两株单抗均有较好的中和能力.选取单抗G3作为一抗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人工感染红螯螯虾WSSV的测定,初步证实该单抗可用于WSSV的检测.  相似文献   
42.
针对温室内空间密闭、有害气体多、湿度大和温度高等条件下,人工施药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的问题,设计适用于温室的自动喷雾装置。该装置的设计主要包括移动平台的设计、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和喷雾系统的引进与优化设计。利用三维软体模拟设计,并结合实际温棚空间结构和理论分析,研制具有针对性和互换改造性的自动喷雾装备,且在实际试验后进行改进优化,满足特定温室环境下对植株无人、高效自动喷药的植保作业。在温室大棚内测试了药液在葡萄叶片上的雾滴覆盖率及沉积密度,葡萄上部、中部、下部叶片正面平均分别有77.32%、60.30%、45.75%的药液覆盖率,单位面积雾滴个数平均分别为43、33、27个/cm2,表明该装置可以达到对病虫害防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
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了对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方面提出了在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采用饱和硫酸铵(SAS)盐析法结合Protein A亲和柱层析法提取了黄颡鱼血清免疫球蛋白,经SDS-PAGE测定该纯化蛋白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分别约为73 ku和30 ku。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2株抗黄颡鱼免疫球蛋白的单抗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B10-C3和F6-F2,并对这2株单抗的特性进行分析。2株单抗的亚级份测定均为IgG2a;腹水抗体效价为1∶(7.29×10~5);2株单抗具有Western-Blot反应特性,能识别黄颡鱼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单抗F6-F2对纯化的黄颡鱼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20 ng,单抗B10-C3对纯化的黄颡鱼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39 ng;2株单抗都与黄颡鱼免疫球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鲇鱼、鳗鲡、鲫鱼、草鱼、鳊鱼、鲈鱼、鳜鱼和白鱼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无交叉反应。上述结果表明,B10-C3和F6-F2这2株单抗具有高度灵敏和特异等特点,可用于黄颡鱼病原早期诊断和免疫应答水平监测,同时揭示了同目不同属的鲇鱼和黄颡鱼血清Ig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相似文献   
45.
泥鳅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中分离得到优势菌NQ150728。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gyrB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人工回感试验泥鳅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泥鳅有致病性。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NQ150728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也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曲松、利福平、恩诺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克拉霉素、氟罗沙星、头孢噻吩、多西环素、新霉素、头孢他啶、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头孢拉定、米诺环素、头孢氨苄、氨曲南、左氟沙星、甲氧嘧啶、甲氧胺嘧啶等2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6.
为评估AquaCrop模型在华北平原模拟大葱生长和农田水分的适用性,本研究利用实测的农民施肥方式的一个小区和增施氮肥处理的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和产量数据,结合气象资料,获得了AquaCrop模型模拟大葱生长和土壤水分的模型参数,并利用实测的农民施肥方式的另外一个小区、减施氮肥、优化施氮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和生物量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无水分胁迫条件下AquaCrop模型对大葱土壤贮水量及生物量的模拟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对土壤贮水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为19.4~24.9 mm之间,相对误差为3.9%~12.4%;大葱生物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为0.31~0.73 t/hm2,相对误差为5.8%~12.8%。  相似文献   
47.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引领农业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化肥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投入品,其减量增效可以实现节本增收、优质高效、环境友好,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肥料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贡献,阐述了化肥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化肥减量增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3种消毒剂对水生动物3种主要致病菌的载体定量杀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载体定量试验对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溴硝醇(BNP)和甲醛溶液的杀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HPS对于嗜水气单胞菌BSK-10菌株的平均杀灭率在浓度为0.500μl/L时,在THPS与消毒剂接触5 min内即100%被杀灭。而甲醛溶液浓度为0.500μl/L时同样接触5 min杀灭率未达100%;THPS对于爱德华氏菌Et菌株的平均杀灭率与菌株BSK-10相近;而对于哈维氏弧菌GYC1108-1株的平均杀灭率在浓度为1.00μl/L时,在菌与消毒剂接触5 min内即100%被杀灭。而甲醛溶液浓度为0.500μl/L时同样接触5 min杀灭率未达100%。BNP对于菌株BSK-10的平均杀灭率在浓度为16 mg/L时,在菌与消毒剂接触5 min内即100%被杀灭;而对于菌株GYC1108-1的平均杀灭率在浓度为8 mg/L时,在菌与消毒剂接触5 min内即100%被杀灭;BNP对于菌株Et的平均杀灭率与菌株GYC1108-1相近。试验表明THPS相对BNP和甲醛溶液的杀菌效果好,鉴于甲醛溶液本身对水体和水生动物的有害影响,可采用四羟甲基硫酸磷取代甲醛溶液。  相似文献   
49.
合成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进行杀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药效评价。以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起始原料,在2位的胺基上引入与环己甲酰氯、苯甲酰氯、噻吩甲酰氯、乙酰氯以及氯乙酰氯等不同的酰基进而合成5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5),研究其对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并对杀虫活性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5种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杀灭浓度为24.0 mg/L,对包囊6 h的100%杀灭浓度为6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6.4mg/L。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的48 h LD50为234.3 mg/L,其安全浓度为64.1 mg/L。研究表明,化合物1[(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杀小瓜虫药物。  相似文献   
50.
复合硝化菌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草鱼、淡水青虾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对小白鼠进行了30d喂养试验,进行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和草鱼的96hLD501000mg/L,对淡水青虾的96hLD50500mg/L。以每天500、250和50mg/只的剂量分别拌饵投喂小白鼠30d,小白鼠的体表外观,运动能力及内脏器官与对照组无差异,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