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原料来源和饲料蛋白源,菜籽油是国内自产的第一大食用植物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0%以上。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长期稳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30%左右。促进油菜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恢复和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内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给和战略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从内蒙古引种的16种野生宿根花卉的耐热性、抗病害性、开花率和存活率等指标,并进行了夏季适应性的初步评价,以期筛选出能在北京地区推广应用的种类。试验结果表明:白屈菜、路边青、叉分蓼、华北蓝盆花、二裂委陵菜、菊叶委陵菜、地榆、麻花头、草地风毛菊和旱麦瓶草在北京地区生长良好,可直接应用;展枝唐松草、蓬子菜、紫花耧斗菜和溪荪在北京地区生长较好,在充分考虑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也可应用;独活和蹄叶橐吾适应性比较差,不适宜在北京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阐述了仁用杏“围选1号”的选址建园、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4.
1 材料与方法 1.1 氯霉素标准品购自北京陆桥公司,粉剂.乙酸乙酯、正已烷、异辛烷、三氯甲烷、乙腈、氯化钠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相似文献   
25.
如今我国林业入侵外来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的范围广,传播的速度快,对林业的存在着很大的危害。本文针对我国林业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全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落实使用各种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治理,树立健康森林的理念。对我国林业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26.
在长期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调研并参阅有关资料成果,分析论述了林西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经营和采伐管理工作现状;指出了面临的困难和弊端;提出了具体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7.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然而农技推广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农技推广工作现状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健全农技推广制度和体系,提高农技推广应用效益,对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正>2009年8月,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镇养殖户打来电话,所养2龄草鱼发生大量死亡,养殖池塘水面上漂浮几百条死鱼。笔者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水质和病鱼取样调查,经诊断为草鱼出血病,随即采取治疗措施,对症下药,经努力此病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29.
我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旗  徐艳华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99-202,205
结合我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和新时期油菜产业发展目标,针对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品种混杂、良种良法脱节、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以期优化调整我国油菜产业结构,振兴油菜产业。  相似文献   
30.
针对现有的腐蚀规范对相互影响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评价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含有相互影响双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研究了双腐蚀环向间距、轴向间距对分别具有相同长度、深度的相互影响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腐蚀缺陷的环向间距对其相互作用影响不大,工程上可以忽略;当双腐蚀缺陷的轴向间距超过一定数值时,双腐蚀缺陷的相互作用消失;在一定的轴向间距范围内,双腐蚀缺陷相互作用随其轴向间距的变化呈对数关系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了采用基于塑性失效准则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双轴向缺陷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问题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