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选择不同季节的4个N2O高排放通量日(2012年8月28日和12月27日、2013年3月14日和6月14日),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设施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连续24h原位观测,以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并确定1d内的最佳观测时间。结果表明,设施菜地施肥后(2012年12月27日除外)N2O排放通量呈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规律,排放峰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比气温峰值时间滞后约2h。同茬作物基肥后第13天与追肥后第2天相比,前者N2O日排放通量峰值和日均排放通量分别较后者高3.4~12.9倍和6.8~7.0倍。相关分析表明,4个典型日内,仅2012年12月27日的N2O排放通量与气温、3cm地温和10cm地温无显著相关,其它日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观测日土壤温度处于N2O形成适宜范围内,且气温日较差较大时,温度才是影响N2O排放通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对24h内N2O排放通量的矫正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28日和12月27日、2013年3月14日和6月14日分别在18:00-21:00、10:00-次日6:00、21:00、16:00-18:00的观测值,可以代表当天的 N2O 排放通量。若在其它时段采样,应进行有效的矫正处理,否则会导致对典型日N2O排放的估计偏高13.4%~240%或偏低13.1%~64.5%。  相似文献   
6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防治总站开发的用于收集、处理、分析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数据的业务管理系统。其针对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整合了全国森防系统各级单位分散的系统资源,形成一个全行业协调互动、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上下一体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该系统推动了森防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促进了森防监测预报方式和灾害治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森防工作的科学发展。综合运用功能组件化管理、基于CA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的安全保障等技术,增强了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生物灾害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63.
初冬  徐钰 《中国林业》2013,(1):36-37
据最新报道称,国外又现SARS。有人说,这也许是现实对人们的又一个警示。监测防控实践证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密切关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产业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关乎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公共卫生安全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前沿哨卡地位和屏障作用。我国为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竭力严防一切野生动物病媒。  相似文献   
64.
对土壤中分离的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MSJ-5进行产酶性质的研究。菌株MSJ-5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2h达到产酶高峰。β-甘露聚糖酶为粗酶液的主要组分,酶学性质的研究显示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5.0~7.0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及水解产物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甘露聚糖有显著降粘效果,水解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研究结果显示,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有应用到饲料添加和功能性寡糖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65.
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升;明确高产栽培模式下,生姜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规律是实现生姜高产高效种植的重要基础,为生姜养分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优化生姜施肥管理,对设施和露地两种模式下关键生育期植株连续取样观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规律及特点。设施和露地栽培生姜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总体呈“S”型。根茎膨大期是生姜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至收获时,设施和露地生姜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233.6~276.4和211.2~238.4 g;姜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的53.64%~54.82%和42.53%~45.20%。设施和露地生姜对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根茎膨大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38.72%~44.78%和46.37~46.76%;各生育期对磷的吸收量呈小幅增长趋势,其中优化施肥处理的磷吸收高峰均在转色期,相对吸收量分别为33.88%和28.45%;对钾的吸收则呈波动式线性增长,在苗期和根茎膨大期均出现吸收高峰,其中在根茎膨大期对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25.27%~26.14%和28.58%~32.40%。在设施和露地两种高产模式下,干物质累积特征均呈“S”型。生姜收获时,单株氮、磷、钾吸收量比例分别为2.4~3.0∶1.0∶6.3~6.7和2.9~3.2∶1.0∶6.8~7.3;优化施肥技术下,设施和露地种植每生产1000 kg姜块的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2.41、1.01、6.82和2.45、0.77、5.61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