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为革胡子鲶科学的高密度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胃和肠道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肉层厚以及肠道杯状细胞大小,分析不同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养殖30 d时,养殖密度仅影响胃和肠道中段的纹状缘厚度。35 kg/m3密度组的胃纹状缘厚度显著低于65、95和125kg/m3密度组。肠中段的纹状缘高在35、65和95 kg/m3密度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125 kg/m3密度组。养殖60 d时,35 kg/m3密度组的肠中段纹状缘显著厚于65、95和125 kg/m3密度组,但粘液细胞则显著小于65、95和125 kg/m3密度组,而65、95和125 kg/m3密度组间纹状缘高度和粘液细胞大小差异不显著。35 kg/m3密度组与65 kg/m3密度组、95 kg/m3密度组与125 kg/m3密度组肠中段和肠后段的肠壁厚和肌肉层厚无显著差异,但35和65 kg/m3密度组显著高于95和125 kg/m3密度组。[结论]养殖密度仅对革胡子鲶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少量测量指标有影响,与革胡子鲶的高耐受性和适宜高密度养殖的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52.
选择夹竹桃、海桐、花叶假连翘、朱槿和蔓马缨丹这5种华南地区常用园林植物作为研究材料,于配置的种植土中添加不同梯度的NaCl试剂(含盐量为100、300 mmol/kg)进行盐胁迫处理。试验表明:在胁迫第40天时,5种植物的LSP、A_(max)、AQE较CK显著下降,LCP显著上升。在100 mmol/kg浓度盐胁迫下,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步下降,其中花叶假连翘减幅最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逐步增加,其中花叶假连翘增幅最大;脯氨酸含量逐步增大且蔓马缨丹增幅最大。在300 mmol/kg NaCl胁迫下,5种植物各指标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中花叶假连翘各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其它植物大。通过对5种植物多个指标响应情况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5种植物的耐盐性高低:夹竹桃﹥海桐﹥朱槿﹥花叶假连翘﹥蔓马缨丹。  相似文献   
53.
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1 6/D~2(1.541 2/■+0.030 6)。  相似文献   
54.
采取北京山地黑桦林、刺槐林、板栗林、槲树林及山杨-白桦混交林5种阔叶林型下0~0.2m、0.2~0.4m、0.4~0.6m土层土壤,通过测定不同尿素浓度、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下酶促反应的放氨量,计算脲酶的各项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探讨5种阔叶林型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随温度升高和土壤深度增加而变化,反应过程中脲酶含量、酶-底物络合物形成难度、酶促反应速度以及形成过渡态络合物时参加反应的分子必须克服的势垒、所需的自由能、有序性等变化特征均有差异。不同林型下0~0.2m层土壤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表现不同,山杨-白桦混交林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表现出脲酶含量高、对底物的亲合力强,酶促反应需要克服的势垒较低、有序性增加最大和反应速度最快;板栗林下土壤表现出脲酶含量较低,对底物的亲合力最弱,需克服的能障最大,有序性增加幅度最小,酶促反应最慢;黑桦林、槲树林和刺槐林土壤酶促反应各项参数同上述林型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55.
以新疆阿尔泰山天然冷杉(Abies sibirica)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海拔梯度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各海拔土壤颗粒百分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粉粒砂粒黏粒;(2)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各化学指标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组分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pH值表现为低海拔高于高海拔,土壤有机质、全氮、活性有机碳和缓效碳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有机碳矿化率则逐渐下降,并在1 700m之后出现明显降低;(3)土壤有机活性碳、矿化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但pH值和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不明显;(4)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活性碳和缓效碳含量是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综合得分得出,阿尔泰山不同海拔梯度冷杉林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1 500~1 700m1 300~1 500m1 900~2 100m1 700~1 900m。  相似文献   
56.
阿尔泰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泰山天然冷杉混交林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为天然冷杉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过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布尔津县境内阿尔泰山1 300~1 500,1 500~1 700,1 700~1 900m这3个海拔梯度的冷杉(Abies nephrolepis)混交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双指数模型对有机碳矿化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1)3个海拔梯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表层富集现象明显,且该趋势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变化;(2)3个海拔梯度的各土层有机碳矿化趋势相似。即矿化初期CO2-C累积量增幅较大,而到了中、后期矿化曲线逐渐趋于平缓,CO2-C累积量增幅减小;(3)双指数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出冷杉林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趋势;(4)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进行到100d时各海拔梯度的各土层活性碳均未被完全分解;(5)矿化碳与土壤有机碳总量和活性碳含量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结论]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表现出明显随海拔变化的特征。土壤活性碳含量是影响矿化作用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57.
<正>兵团农十二师3月8日召开了2010年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兵团科技工作会议及兵团科协二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09年师科技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的科技重点工作,表彰奖励了2009年度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师党委书记、政委刘珍祥,师党委常委、副政委郜晋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各单位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及科技  相似文献   
58.
桃花,经历文人墨客赋诗寄情,延伸出了桃花源、桃花运、桃花流水等美好意象,并逐渐形成了亦俗亦雅的文化符号。而在大多数人眼里,桃花是极艳、极媚、极柔的。  相似文献   
59.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通径分析法对江西省大岗山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各种土壤性质不同程度影响着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土壤碱解氮含量通过强烈的直接作用及其与速效钾含量间的间接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有机质含量在β 葡糖苷酶活性的变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烈的直接作用及与其他土壤性质间的间接作用使总孔隙度成为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碱解氮含量和田间持水量决定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部分变异。和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手段相比,通径分析能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长白山东部4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白山东部长白落叶松天然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林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差异程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33.64士17.48 g/kg)>长白落叶松天然林(25.30±15.09 g/kg)>天然阔叶混交林(22.13±13.74 g/kg)>长白落叶松人工林(19.23±12.35 g/kg);天然针阔混交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1.44±8.31 kg/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14.29±1.59 kg/m2.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自然含水率、全N、全P、全K、速效K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与全N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