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国际金枪鱼渔业管理趋势及对我国发展金枪鱼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柳雄  戴小杰 《海洋渔业》2003,25(3):109-111,119
发展远洋渔业是我国渔业企业调整渔业生产结构的举措之一,其中发展大洋性金枪鱼渔业是许多渔业企业的选择方向。到2001年底,我国金枪鱼渔船数量增加到350艘左右,其中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绳钓渔船近100艘,初步估计产量3万t左右。我国还开始发展了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国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和近海玻璃钢小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已经投入生产。我国大西洋金枪鱼船队均为超低温延绳钓渔船;印度洋和南太平洋金枪鱼捕鱼船队仍然以小型冰鲜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为主,但超低  相似文献   
32.
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印度洋中国大眼金枪鱼渔业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标准化。在CPUE标准化模型中,考虑了空间(经度与纬度)、时间(年与月)和环境(包括各深度温度、各深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等变量。结果表明,标准化CPUE和名义CPUE在时空分布上呈相似的趋势。年CPUE随时间呈现下降的趋势,高CPUE经常出现在42°E~60°E、85°E~90°E、15°S~5°S和10°N~15°N的区域内。GLM和GAM分析都显示出经度是影响CPUE最重要的变量,可分别解释17.3%和23.81%的变异;纬度、经度和纬度的交互效应、年份、381 m水层温度、317 m水层温度对CPUE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此研究中GLM模型比GAM模型更合适。  相似文献   
33.
淀山湖野生鱼类群落多样性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拖网调查数据对淀山湖主要野生鱼类的种群数量、密度、多样性以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捕获了15种野生鱼类,主要优势鱼类为刀鲚、细鳞斜颌鲴、太湖新银鱼、间下鱵、斑条鱊和鲹条.野生鱼类平均密度是0.83 ind/m<'2>,4.64g/m<'2>.淀山湖野生鱼类群落多样性较低,以个体数为单位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669,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73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247.主要优势鱼类的生长个体都比较小,细鳞斜颌鲴、太湖新银鱼和碜呈等速生长,刀鲚和斑条鱊旱异速生长.需要采取措施对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控,加强对淀山湖野生鱼类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4.
长江河口区仔稚鱼资源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璐  戴小杰  杨红  焦俊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23-6026
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对长江河口水域4个航次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表层水温、盐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共出现仔稚鱼22种,隶属6目7科18属;其中,1种仅鉴定到属,还有2种未能鉴定。春季主要的优势种为黢鱼,占春季仔稚鱼总数的77.64%;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凤鲚,占夏季仔稚鱼总数的88.13%。水温是影响仔稚鱼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采获的大部分仔稚鱼部属于广盐性鱼类。与历史同期资料相比,经济性鱼类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有所减少,低价值鱼类比例的增加成为调查区仔稚鱼资源结构的变动趋势,表明长江河口水域经济种类仔稚鱼资源已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35.
赤道太平洋中部是我国围网渔船主要作业的海域之一,对围网自由群资源分布的影响因子的掌握非常重要。根据我国围网船队2015年渔捞日志,以空间点密度作为资源丰度的指标,选取几个相对重要因子(离岸距离、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采用相对密度估计和点过程模拟方法,计算各因子对自由群资源密度的影响曲线和资源密度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围网自由群栖息偏好环境:离岸距离为70~250 km,海表温度为29.7~30.1°C,混合层深度为35.5~42 m,净初级生产力为200~280 mg C/(m2·d)。(2)资源密度在离岸距离为0~70 km之间快速上升,70~250 km保持小幅上升,离岸距离大于250 km后资源密度平稳下降;资源密度在海表温度为28.5~29.8°C,随着海表温度增加而增加,而30.2~31.5°C之间随机分布;净初级生产力为150~280 mg C/(m2·d),资源密度随之增加,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280 mg C/(m2·d)后资源密度下降;在混合层深度为30~37 m间为正相关上升,在37~51 m为负相关。(3)对资源密度贡献的重要性因子排列顺序依次为离岸距离净初级生产力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  相似文献   
36.
金枪鱼渔捞日志作为金枪鱼数据收集系统的一部分,在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履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梳理了国际渔业组织涉及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的履约要求,分析了部分国家或地区金枪鱼渔捞日志管理要求,论述了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1)渔捞日志嵌入船位监控系统,缩短渔捞日志上交的时效性,提高日志填写的准确性;(2)统一金枪鱼渔业数据收集系统,建立大型金枪鱼数据库,使渔业数据规模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37.
金枪鱼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s)分为漂流式和锚泊式两种,人工集鱼装置可以吸引热带金枪鱼类和其他中上层鱼类,在全球范围内支持了数千艘渔船的捕捞作业,大幅提高了捕捞效率和渔获量。但大规模投放的人工集鱼装置被认为会对金枪鱼种群和中上层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生态影响:可能会对金枪鱼的集群、摄食、健康、生长、洄游、死亡等生活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种质衰退;另一方面,兼捕多种硬骨鱼类、鲨鱼、蝠鲼、海龟等非目标鱼种也可能扰动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对于人工集鱼装置生态影响的评估在不同类型不同海域的研究结果中存在矛盾并无法确定。本文梳理归纳了过去30年中人工集鱼装置生态影响评估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改进方向,以期为人工集鱼装置生态影响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淀山湖4种鲌亚科(Culterinae)鱼类的生长状况,基于2018—2021年在淀山湖调查采集的鱼类样本,研究了4种鲌亚科鱼类的全长、体长、叉长和体质量组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全长-叉长-体长关系(length-length relationships, LLRs)、幂函数回归模型拟合体长-体质量关系(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LWRs)并估算肥满度指数(K)特征。结果表明,4种鱼类全长-叉长-体长均分别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体长-体质量关系方程分别为:翘嘴鲌(Culter alburnus),W=1.510×10-4SL2.508;达氏鲌(C.dabryi),W=5.031×10-6SL3.174;蒙古鲌(C.mongolicus),W=1.104×10-4SL2.580;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W=5.615×10-6SL3.150  相似文献   
39.
根据2012—2014年长江口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概率模型、网络分析方法对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空间共现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鱼类群落模式主要为物种的随机共现,群落构建中以中性元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环境变化驱动的随机因素对种间共现的影响大于种间相互作用;种间共现模式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这种季节差异主要与海洋洄游型鱼类和河口定居型鱼类的季节更替有关;高物种权度和中间中心性种类的季节性更替影响种间共现模式的随机性;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对群落内信息交换的控制能力较强,在长江口鱼类群落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40.
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水域(150°W-164°W,30°N-37°N)采集了146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品,并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胃含物中共鉴别出36种饵料种类,隶属于28科,优势饵料为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魣蜥鱼(Lestidium prolixum)和眶灯鱼(Diaphus sp.),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分别为25.65%、14.48%、7.56%和6.77%。大眼金枪鱼在叉长为100~110 cm范围内的摄食强度最高,在性腺成熟度Ⅲ期的摄食强度也最高,而Ⅴ期的摄食强度最低,此外,在150~250 m水层中的摄食强度较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征和摄食习性的认识,及进一步了解其在生态系统和食物网结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