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描述了黄海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卵母细胞发育特征及其退化过程。高眼鲽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第1时相为卵原细胞,细胞体积小,细胞质少,细胞核明显;第2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附近出现卵黄核;第3时相由胞质外缘向内层逐渐产生液泡并生成卵黄颗粒,出现双层滤泡膜;第4时相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细胞核向动物极移动,放射膜增厚;第5时相细胞核溶解,卵母细胞从滤泡膜中释放出来并发生水合作用;产卵期过后,卵巢发生退化,卵黄颗粒逐渐被吞噬,放射膜溶解断裂。通过比较卵巢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组成比例,表明卵母细胞发育具有非同步性。Ⅳ、Ⅴ、Ⅵ-Ⅳ'期卵巢内卵径(长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分别为0.45~0.55 mm、0.60~0.65 mm和0.40~0.50 mm;Ⅴ'期卵巢,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分别为0.50~0.55 mm和0.90~0.95 mm,水合卵母细胞与卵径较小的小生长期卵母细胞比例增大,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分批产卵型特征。  相似文献   
22.
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对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怆鱼(Thunnus albacares)等15种大洋性鱼类,渔获物中金枪鱼类分别占重量和尾数的76.41%和76.91%,旗鱼类占11.05%和7.83%.鲨鱼类占10.80%和12.08%,其他鱼类占1.73%和3.18%。相对重要性指标(IRI)表明,延绳钓渔业以肥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其他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为兼捕对象。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重量组成比例月间变化和海域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3.
2005年4月~2006年7月期间,在黄海中南部水域采集了8种重要的经济鱼种和小型饵料鱼种(小黄鱼、赤鼻棱鯷、凤鲚、黄鲫、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以及8种无脊椎动物(脊腹褐虾、鹰爪虾、葛氏长臂虾、中华管鞭虾、口虾蛄、日本枪乌贼、火枪乌贼和双斑蟳),共计5510尾样品.通过对这些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探讨了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种间差异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黄海生态系统中的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间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脂肪和能量含量将其分为3组:(1)赤鼻棱鳀、凤鲚和黄鲫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较高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8.24%,能量含量为7.15kJ/g;(2)小黄鱼、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相对较低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4.82%,能量含量为5.46kJ/g;(3)无脊椎动物的脂肪和能量含量最低,平均脂肪含量为1.81%,能量含量为3.78kJ/g.各种类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以脂肪和能量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幅最高达207%,能量含量的季节变幅最高达58%.  相似文献   
24.
黄海重要饵料鱼种矢耳石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鱼类矢耳石的形态结构稳定,具有种的特征,且坚硬不易被消化,其形态特征可用于鱼类胃含物分析中的种类鉴定。本研究选取黄海"简化食物网"中的30种重要饵料鱼种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各种类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30种重要饵料鱼种的矢耳石中形态结构相似的有7组:赤鼻棱鳀和中颌棱鳀,细条天竺鱼和斑鳍天竺鱼,多鳞鱚和少鳞鱚,皮氏叫姑鱼和白姑鱼,黄姑鱼和小黄鱼,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以及矛尾鰕虎鱼和六丝矛尾鰕虎鱼,本研究为胃含物分析等基于耳石形态的种类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进一步更广泛深入地研究和认知鱼类的耳石形态,近缘种耳石形态特征的量化研究,以及同一种类耳石形态的地理变异等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种类的鉴别,对提高胃含物分析的准确度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5.
基于 2012?2016 年和 2017?2021 年每年 8 月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 根据休渔期延长前后各 5 年游泳生物优势种, 主要渔业种群(类别)单位个体重和资源密度等指标的变化, 从个体、种群与群落 3 方面评价延长伏季休渔期对渤海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结果显示: (1) 休渔期延长前游泳生物年间平均单位数量个体重为 4.35 g/ind, 延长后为 3.77 g/ind; 延长后年间平均单位数量个体重的下降, 主要是大部分种群的年平均数量密度增幅远高于其年平均资源密度增幅, 补充群体数量增加明显, 可能是繁殖亲体资源量增加或繁殖力提升所致。(2) 延长休渔期后的前期游泳生物优势种主要是鳀(Engraulis japonic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黄鲫(Setipinna taty), 与延长前基本一致, 后期增加了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矛尾虾虎鱼(Chaemrichthys stigmatias)等种类, 但出现频率低; 延长休渔期前后游泳生物优势种组成波动较大, 但延长后游泳生物优势种存在向大个体及凶猛性高营养级种类转换的趋势。(3) 休渔期延长后游泳生物、中上层鱼类、底层鱼和虾蟹类等年度资源密度普遍高于延长前, 特别是延长当年更远高于上年, 年间平均资源密度延长后较延长前增幅分别为 186.38%、178.26%、357.63%和 132.89%; 底层生物对中上层生物资源密度年度占比延长后基本处于增长态势; 高营养级层次生物资源密度延长后剧增, 且基本呈上升趋势, 年间平均增幅达 493.67%。综上所述, 延长休渔期后渤海生态系统鳀等中上层鱼类、 底层生物和高低营养级生物资源密度及其补充群体资源量的大幅增加, 夯实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基础, 优化了渔业资源群落结构, 生态系统逐步稳态演替, 表明延长休渔期这种投入控制措施在渤海有较好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26.
海州湾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食物竞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8年7~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胃含物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饵料重叠系数法等,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和黄鲫Setipinna taty幼鱼的食物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营养级相同,均为3.33级.但是它们的食物组成相似性(0.06~0.20)和饵料重叠系数(0.03~0.38)并不高,均小于0.6,而两种鱼类幼鱼种内的食物组成相似性和饵料重叠系数则较高.从饵料组成来看,甲壳类中的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在两种鱼类幼鱼体长/又长较小阶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之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摄食逐渐产生分化.从本研究的结果判断,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之间可能存在较弱的种间资源利用性食物竞争,而两种鱼类幼鱼各自则可能存在较大的种内资源利用性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黄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肌肉、内脏、鱼鳃、鳞片和背鳍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氮稳定同位素的比值(δ15N)。结果显示,内脏、鱼鳃、背鳍、鳞片与肌肉间δ15N的平均值范围为10.29‰~10.72‰,无显著差异(P>0.05);而耳石中的δ15N值低于其他组织器官中的δ15N值,其平均值为7.08‰,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耳石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的组成明显不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内脏、背鳍、鳞片、鱼鳃、耳石与肌肉中的δ15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均>0.72,表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可替代肌肉研究鱼类营养等级和构建海洋食物网结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
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的摄食习性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波  金显仕  戴芳群 《水产学报》2011,35(8):1199-1207
利用2006年1月—2009年7月在黄海中南部进行的7个月的底拖网调查,采集了体长在18~525 mm范围的细纹狮子鱼样品3 005尾。通过胃含物分析、聚类分析以及营养级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细纹狮子鱼的摄食习性,周年变化和体长变化。结果表明,除3月份外,细纹狮子鱼是各月份黄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要种类;目前脊腹褐虾仍是细纹狮子鱼的优势饵料生物,而方氏云鳚替代鳀成为其优势饵料生物。细纹狮子鱼的摄食习性和摄食强度都有显著的周年变化和体长变化,体长是导致细纹狮子鱼摄食习性周年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体长增加,细纹狮子鱼发生了3次显著的食性转换,体长在50 mm从底栖动物食性转换为广食性;大于100 mm转换为底层虾食性;大于350 mm转换为虾/鱼食性。不同体长的细纹狮子鱼归属不同的营养功能群,因此,细纹狮子鱼在不同月份的黄海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同的营养地位。  相似文献   
29.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et),冬季最低(10.15 kg/h·net),各季节均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中上层鱼类渔获量仅春季较高,占总渔获量20.1%。春、夏季群落多样性指数较秋、冬季高,春季(163)和夏季(176)渔业资源群落更替指数较高,群落稳定性较低,夏季(6)和冬季(–5)迁移指数接近于零,渔业生物迁入和迁出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各季节渔获种类数和总渔获量分别与底层鱼类和甲壳类渔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秋季渔获种类数与表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低质种类呈增加趋势,并且渔业资源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渔获种类数、总渔获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与表层温度及深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0.
渤海小黄鱼生长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0年、1982年、1993年和2003年各年春季对渤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生物学数据,对4个不同年代间渤海小黄鱼的群体组成、生长状况等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在这4个年代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自1982年以来,渤海小黄鱼群体结构呈现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生长加快、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减小、体质量生长拐点提前等现象。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因子的年代间变化,可能与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以及小黄鱼自身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