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控释肥是一种相对新型的化学肥料,它通过多种机制使肥料中的有效成分缓慢地释放出来,调控氮磷钾及必要的中微量元素等养分强度和容量,满足作物各阶段的养分需求,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控释复合肥能显著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在大田条件下,控释复合肥比常规化肥传统施肥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还可降低土壤剖面尤其是深层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洗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2.
使用热扩散液流探针,于2012年2月—2014年3月连续测定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的亚优势种短萼海桐的树干液流,同步测定气温、太阳辐射、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分析海桐树干液流速率和整树蒸腾量在日、季节时间尺度和天气类型下的变化特征,以及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桐单株日均液流速率为(3.14±0.10)g H2O/m2·s中白天和夜间的液流速率分别为(5.20±0.17)g H2O/m2·s和(0.55±0.02)g H2O/m2·s,相差9.45倍。不同天气类型的液流速率表现为:晴天(5.71±0.15)g H2O/m2·s阴天(1.95±0.10)g H2O/m2·s雨天(1.65±0.10)g H2O/m2·s。海桐样树单株日均蒸腾量为(2.10±0.07)kg,范围为(0.09~8.05)kg,其中白天蒸腾量(1.94±0.06)kg和夜间补水耗水量(0.16±0.01)kg分别占日耗水量的92.38%和7.62%。各季节的单株日蒸腾量依次为:夏季(3.32±0.14)kg/d秋季(2.18±0.12)kg/d春季(2.14±0.12)kg/d冬季(0.76±0.05)kg/d。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天气类型的各时段,液流速率均与气温、水汽压亏缺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太阳辐射在白天时段和全天尺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液流速率与降水量在雨天夜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晴天、阴天的夜间及雨天所有时段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时间尺度和天气类型建立了单株日均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逐步回归结果表明:白天和夜间,影响海桐液流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分别是太阳辐射和20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晴天和阴天,气温对液流的影响高于其它环境因子,在雨天,太阳辐射则是主要影响因子。春季、秋季和冬季,海桐液流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夏季则主要受VPD控制。太阳辐射、气温、VPD是影响海桐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水分是夜间补水液流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3.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94.
【目的】从重庆地区茶树种植区内的感病茶树叶片上分离纯化到2种能侵染茶树的炭疽菌,经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其中C.acutatum为本实验室从茶树上分离保存的新记录种。【方法】比较该2种炭疽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结果】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C.acutatum,但2种菌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进行生长,且同是以PDA和PSA为最适生长培养基,而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均在25~28℃之间,在40℃时仍能进行生长,菌丝致死温度在60~65℃之间。致病毒素研究发现2种茶树炭疽菌均能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引起类似于自然状态下病原菌侵染形成的叶片坏死、萎焉等症状,但相比之下C.gloeosporioides的毒素活性更强。【结论】研究结果为后续茶树炭疽菌的致病性差异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炭疽菌的有效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5.
柏木叶片滞尘量及叶面微形态解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柏木叶片为研究对象,定量测量叶片单位叶表面滞尘能力,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叶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同一生境下的柏木叶片单位叶面积的TSP、PM_(10)、PM_(2.5)的累积滞尘量均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叶片单位叶面积的TSP、PM_(10)、PM_(2.5)的滞尘速率均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整体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2)同一季节不同生境的叶片TSP、PM_(10)累计滞尘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林中木孤立木,而在秋季则表现为孤立木林中木;而叶片PM_(2.5)累计滞尘量则表现为春季、秋季、冬季均林中木孤立木,而在夏季则表现为孤立木与林中木大小相等。为此,初步认为通过群植、丛植营造的森林环境,其优势树种植物叶片对大气的滞尘效应更为明显;(3)以冬季孤立木为例,随着雨后间隔时间增加,叶片的TSP、PM_(10)累计滞尘量逐渐增加,滞尘速率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而叶片PM_(2.5)累计滞尘量、滞尘速率则均表现出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6.
白仲兰  桂文君  石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63-19065
[目的]以马铃薯淀粉渣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和羧甲基淀粉(CMS)混合物。[方法]采用溶媒法,以乙醇为溶剂,氯乙酸为醚化剂,研究醚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马铃薯淀粉渣制备CMC和CMS混合物的影响。[结果]马铃薯淀粉渣制备CMC和CMS混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M精制原料∶MNaOH∶MClCH2COOH=1.0∶1.2∶1.6,以70%的乙醇溶液为溶剂,碱化温度30℃、时间60 min,醚化温度70℃、时间150 min。按最佳条件制得的CMC和CMS混合物产品各项指标为:黏度3.6-3.9 Pa.s;取代度0.5;pH值7.0-7.5;干燥减量8.0%-8.5%;氯化物含量0.14%-0.18%;铅含量0.001%;砷含量0.000 014%。[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马铃薯深加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CMC和CMS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7.
我国四省区熊蜂中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内蒙古地区熊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最高,四川次之,甘肃与青海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低.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有熊蜂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发现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寄主上的Nosema thomsoni.这说明微孢子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很广泛.  相似文献   
98.
美国红脆蜜桃系从美国引进的优质早熟硬肉桃新品种。通过在湖北、河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多点栽培试验、观察,发现该品种具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99.
糯玉米种子发芽率和鲜穗产量除了主要受品种特性、种子质量等因素影响,还与种子包衣技术密切相关。选择3个糯玉米品种的种子,设置戊唑·噻虫嗪悬乳种衣剂包衣、噻虫·咯·霜灵悬乳种衣剂包衣、对照处理,在同等环境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观察其发芽势、发芽率、发根量、根长、幼苗茎粗、幼苗高度、叶色等性状,同时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不同种衣剂对幼苗生长、鲜穗产量、产值及纯收入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选择种衣剂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使用"西农"牌戊唑·噻虫嗪悬乳种衣剂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加玉米鲜穗产量,鲜穗产量增幅达14%左右,每公顷纯收入增加2 400元左右,比使用"迈舒平"牌噻虫·咯·霜灵悬乳种衣剂每公顷纯收入高300元左右,是目前糯玉米种子包衣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0.
为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州稻田纵卷叶类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结构,利用LED灯和扫网法调查了稻纵卷叶螟与其近缘种宽纹刷须野螟的成虫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稻田中,在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与宽纹刷须野螟共同存在。其中,水稻拔节期至抽穗前期以稻纵卷叶螟为主,水稻抽穗后期至成熟期以宽纹刷须野螟为主,特别是在成熟期宽纹刷须野螟代替稻纵卷叶螟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