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利用1979—2011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整理的地面月降水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MA)加工的全球高空等压面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确定了川渝地区典型干旱年,讨论了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具有气温高、降水少的气候特征;东亚中纬度盛行纬向气流,西风锋区偏北,冷空气多偏北东移,川渝地区及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带状高压控制。500 hPa带状高压与100 hPa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且500 hPa高压中心与温度场的暖中心相对应,是持续性川渝夏季干旱具有近似正压结构的典型环流特征;同时川渝地区夏季干旱年对流层低层从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南气流明显偏弱,风场距平合成表明,云贵高原到川渝地区为东北距平风,距平风场上华南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环流;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整层西南气流水汽输送与常年比较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76站夏季降水量作EOF展开,分解出夏季降水的前2个模态: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反相,细分可分为全省一致多,全省一致少,降水西北多、东南向少,降水西北少、东南向多4种分布特征。由于1月的环流型对于夏季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建立了相似预测模型,用每年1月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环流与上述4种环流型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雨型即当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对1961—2010年50年的回报效果分析,平均距平符号一致率为57%,其中全省一致多一致率为70.4%,一致少为71.3%,降水西北多、东南向少为58.5%,降水西北少、东南向多为44.9%,对于降水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对于全省一致旱涝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产品出口形势持续走高,同时面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孔雀石绿问题"、"大菱鲆药残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水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违规用药使养殖者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长期以来管理滞后,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较低,但是通过食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西省1961—2009年96个观测站的年降水、气温资料以及1997—2006年水利部公布的水资源资料,基于线性拟合、水资源丰枯评价指标、变差系数及产水模数等方法和指标,对陕西省近50 a来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气候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降水、气温的水资源评估模型能够对陕西省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估,且评估效果好于只考虑降水的评估模型。近50 a来陕西省气候趋于暖干,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升高,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年降水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减少,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受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影响,近50 a来陕西省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1991年前后发生突变,水资源量显著减少。20世纪90年代之前,陕西省水资源量正常偏多,之后水资源正常偏枯,且年际变化显著,年水资源量不稳定。陕西省属于旱年缺水类型,天然供水量的减少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供需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陕西省74站1960-2007年月降水和月气温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公式对陕西近50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陕西可利用降水资源南多北少,且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近50年来可利用降水资源趋于减少,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明显偏多,90年代显著偏少,进入21世纪有所增加.敏感性分析表明,可利用降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冬季最强,夏季最弱;陕北最强,陕南最弱;对降水的敏感性大于气温;降水不变,对气温的敏感性随气温增加而减小;气温不变,对降水的敏感性随降水增加而更显著;降水增加,对气温的响应更敏感;气温增加,对降水的响应减弱.  相似文献   
16.
对陕西省76站夏季降水量作EOF展开,分解出夏季降水的前2个模态: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反相,细分可分为全省一致多,全省一致少,降水西北多、东南向少,降水西北少、东南向多4种分布特征。由于1月的环流型对于夏季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建立了相似预测模型,用每年1月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环流与上述4种环流型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雨型即当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对1961—2010年50年的回报效果分析,平均距平符号一致率为57%,其中全省一致多一致率为70.4%,一致少为71.3%,降水西北多、东南向少为58.5%,降水西北少、东南向多为44.9%,对于降水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对于全省一致旱涝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1981年8月15日~9月9日发生在陕西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呈稳定的"L"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强是造成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低纬度热带气旋活跃并有较长的生命史有利于中纬度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热带气旋外围暖湿气流、强盛的印度季风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相结合为暴雨提供了持续的水汽和能量;持续性暴雨期间高空西风急流与副热带东风急流稳定并存;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的辐散区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叠置区域,高空急流不断带来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叠加在暴雨区的低层的暖湿气流上,加大了暴雨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深对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陕西伏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7~8月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陕西伏旱天气气候特征和典型伏旱期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陕西伏旱具有气温高,降水少,持续时间长,以及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0、1970和1990年代是伏旱多发时期.强伏旱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青藏高压发展加强并向东北方向移动,与西风带长波脊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形成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青藏高压或带状高压,是陕西典型伏旱期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100 hPa南亚高压、300 hPa高压、500 hPa的青藏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且与对流层上下层的暖中心相对应,是持续性异常伏旱期所具有近似正压结构的典型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极端无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7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四季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采用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季节极端无降水日数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极端无雨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为16~45 d ,最少是夏季,为8~14 d;冬、春季节的高值中心出现在陕北北部、关中的东部,冬季陕北北部达43 d以上,夏季高值中心出现在关中的东部,为11~13 d;冬、春旱陕北最多,关中次之,陕南较少,夏、秋旱关中最多,陕北次之,陕南较少;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四季极端无降水日数事件的步调基本一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对陕西各区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阶段性;近50a来夏季和秋季表现为持续增多趋势,冬季和春季有部分站点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陕北局部、陕南局部干期日数增多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