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31.
<正>在昌吉州四家单位养虾池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实现总产值452.5万元,亩利润5500元。总结、分析、提出了虾苗集中标粗、分户饲养和适度发展南美白对虾温室大棚、工厂化养殖对策,以化解新疆距离虾苗产地遥远、运输时间长、虾苗成活率低,和有效养殖期短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32.
南美白对虾精养虾池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江进行南美白对虾精养虾池放养密度试验,通过水质测定,生长测定和效益分析等方面寻找能取得最好效益的适宜放养密度。研究表明:除了溶解氧与对虾放养密度成反比外,COD、PO_4-P、NO_2-N、NO_2-N、NH_4-N等水质指标均与放养密度无关,只是随着养殖时间延长,COD、PO_4-P逐渐增加。研究还表明:放养密度与对虾的体长、体重成反比,而与饵料系数成正比。养殖结果显示:在适当的条件下,提高放养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33.
诏安湾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2000~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并评价了诏安湾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诏安湾的DO、pH值、COD和活性磷酸盐基本符合Ⅱ类海水水质标准,而无机氮严重超标。潜在富营养化因素,应加强污水排放的治理和海域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4.
斑节对虾工厂化健康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3年进行斑节对虾工厂化养殖试验,采用健康养殖的方式,单位面积产量达到0.77kg/m^2,成活率为16.20%,渔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5.
2002年5-6月,在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过程中,采用对受精卵和育苗用水进行消毒处理的方法,试验组平均成活率为37.69%,对照组平均成活率仅为20.42%。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受精卵消毒法,可以减少育苗期间疾病的发生,是提高南美白对虾育苗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6.
2013年对九龙江华安段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密度开展为期一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共计57种,分属于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等6个门类,以硅藻占相对优势,占总平均细胞密度的69.61%;其次为绿藻,占12.89%;隐藻和裸藻分别为7.22%和6.51%;而甲藻、蓝藻最少,分别为1.98%和1.80%.优势种主要有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菱形藻(Nitzschi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裸藻(Euglena sp.)、布纹藻(Gyrosigma sp.)、隐藻(Cryptomonas spp.)、多甲藻(Peridinium sp.)等.各调查站位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动范围为3 700 ~12 500 cells/L,平均为28 232 cells/L.3个调查库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平均值分别为西陂29 113 cells/L、绵良31 863 cells/L、城关23 721 cells/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2.91和0.76,二者变动情况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全年变化情况明显与水温和汛期有关,以1月、5月和7月最低,3月最高.多甲藻在3月部分站位形成优势种,存在水华的可能性.根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情况及控制冬春季水华的需要,认为秋季是增殖放流的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掌握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变动情况,并为优化池塘养殖模式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海水池塘“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期间,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营养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除养殖初期部分稍低外,养殖中后期均高于自然海域。养殖初期池塘水体浮游植物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中期以锥状斯克里普藻(Scippsiella trochoidea)为绝对优势种,后期以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锥状斯克里普藻为主要种。池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波动明显大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呈现由硅藻占优势向甲藻占优势演替的趋势,而自然海域均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