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菊黄东方鲀脊柱、附肢骨骼及皮刺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初孵仔鱼到56日龄菊黄东方鲀的脊柱、附肢骨骼及皮刺的早期发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5天髓弓出现,第9天脊柱开始软骨化,第13天脉弓出现,第17天出现硬骨环,并从前往后开始硬骨化,第29天脊柱硬骨化完成。附肢骨骼开始发育的顺序依次为胸鳍、臀鳍和背鳍、尾鳍。胸鳍的发育以2日龄胸鳍的支鳍骨原基的出现为起点,28日龄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形成,42日龄胸鳍硬骨化基本完成。背鳍和臀鳍出现在9日龄,29日龄同时开始硬骨化,至38日龄时,硬骨化完成并且出现分支鳍条。尾鳍发育以11日龄长出鳍条为起始特点,至38日龄硬骨化完成。期间伴随着鳍条转移、尾下骨及侧尾下骨生长发育、长出镰刀状横骨等特点。皮刺发育始于4日龄鱼少量肚皮刺的出现,16日龄开始长出头皮刺。所有肚皮刺硬骨化几乎是同时进行,而头皮刺则是从前往后进行。研究结果可为菊黄东方鲀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性、适应性研究及该鱼的系统演化和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盐度对长江刀鲚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工繁育的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幼鱼(体质量为2.12 g±0.88 g)为对象,研究了盐度对其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和胃、肠、盲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盐度(3、6、9、12、15、18)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50尾鱼,试验共进行55 d。结果表明:盐度为15时,长江刀鲚幼鱼肝脏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处于最低值,分别为104.77、60.72 U/g,盐度为18时,肝脏AC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盐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趋势相反,盐度对肝脏CAT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同盐度下,肠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蛋白酶(胃蛋白酶PPS、胰蛋白酶TPS)活力比胃和盲囊高,胃LPS活力明显低于盲囊和肠;盐度为9时盲囊LPS活力以及盐度为15时肠TPS活力出现最大值;相同盐度下,不同消化组织AMS活力总体上为肠盲囊胃,盐度为12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处于较低水平,盐度为15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整体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根据盐度对不同组织不同酶活力的影响规律,得出适宜长江刀鲚生存的盐度为12~15。  相似文献   
93.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
根据室内工厂化养殖斑节对虾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对其生长特性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475×10-5L 2.992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快速生长期(42~70日龄)、稳定生长期(70~98日龄)、生长衰老期(98日龄以后)3个时期,各生长阶段的肥满度差异显著(P<0.05),生长早期(70 日龄左右)和后期(126 日龄后)较高(1.462~1.470),中期(84~112 日龄)较低(1.378~1.413).拟合出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Lt=113.22 [1– e -0.0145 ( t – 23.71) ], Wt=20.66 [1– e -0.0145(t–23.71) ]2.9925,体重生长拐点出现在99.3 d左右.根据研究结果,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就预防病害和促进生长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美洲鲥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池养美洲鲥亲本的游离卵进行营养分析和品质评价,以探明美洲鲥鱼卵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美洲鲥鱼卵鲜样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91.88%、5.33%、1.14%和0.76%。检出的18种常见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4种氨基酸是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鱼卵干样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为61.41%、27.05%、30.54%和21.12%;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44、0.89和0.34;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分别是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86.98和3.17。鱼卵干样中检出3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30.43%)、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28.45%)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41.04%),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分别为0.44和0.51;以油酸(C18:1n9c)(27.13%)、棕榈酸(C16:0)(22.39%)、亚油酸(C18:2n6c)(14.5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11.29%)为主,共占脂肪酸总量的75.37%。研究表明,美洲鲥鱼卵虽水分含量特别高(91.88%),但其干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96.
不同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之生长及生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各生长阶段的1430尾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的测量与分析,研究了杭州湾北部沿岸人工养殖环境下5、6、7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及生殖特性.结果表明:5月份出生的虾的繁殖高峰在86日龄左右,6月份出生的虾在78日龄左右,7月份及以后出生的虾当年不能繁殖.繁殖高峰时抱卵虾的比率在20%左右,抱卵量与体长、体重呈线性相关;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b接近于3;不同月份出生的虾的生长均呈明显的阶段性,但分期明显不同;7月份出生的虾,体长、体重的特定生长率较高;利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评判各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性能:7月份出生的虾的k值较小,生长性能较好.养殖效果:平均成活率33.3%,单位面积产量0.107 kg/m<'2>,从每尾抱卵虾获得的平均产量为0.57 kg,7月份出生的虾养到收获时基本达到商品规格,且成活率相对较高.综合比较各月份出生的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生殖特性,建议在江、浙地区开展脊尾白虾秋冬季养殖.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和淡水养殖条件下消化、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代谢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池塘套养方式,以同批次人工繁育的刀鲚1+龄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1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半咸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半咸水刀鲚)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淡水养殖刀鲚(以下简称淡水刀鲚) (P<0.05),其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均高于淡水刀鲚,而对脂肪的消化有所减弱。其中,半咸水刀鲚的4种内脏器官的淀粉酶(AMS)活力均大于淡水刀鲚,但差异不显著(P>0.05);胃和肝中蛋白酶活力均显著大于淡水刀鲚(P<0.05),肝和盲囊中脂肪酶(LPS)活力均显著低于淡水刀鲚(P<0.05)。半咸水刀鲚的AMS、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而LPS活力大小顺序为肠>盲囊>胃>肝;淡水刀鲚的AMS、蛋白酶和LPS活力大小顺序均为盲囊>肠>胃>肝。半咸水刀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降低(P<0.05);其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显著低于淡水刀鲚(P<0.05),半咸水对刀鲚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研究表明,半咸水养殖条件不仅促进了刀鲚的生长,提升了刀鲚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能力,还通过提高SOD和GSH-PX活力来提升刀鲚免疫力,减少外界环境威胁。综上所述,刀鲚更适合在半咸水中进行养殖,建议今后可用半咸水(盐度为8.7~12.5)养殖1+龄刀鲚。  相似文献   
98.
混养斑尾复虾虎鱼对菊黄东方鲀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池塘空间的利用效率,通过斑尾复虾虎鱼与菊黄东方鲀的混养试验,对菊黄东方鲀混养和单养的养殖能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2龄、3龄的菊黄东方鲀作为主养鱼与斑尾复虾虎鱼混养,主养鱼产量可达300 kg/亩(15亩=1 hm~2,下同),每亩还能增收16.7~26.23 kg商品规格的斑尾复虾虎鱼;2龄菊黄东方鲀混养和单养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75和2.06,3龄菊黄东方鲀混养和单养的饲料系数分别为3.32和4.20,与单养相比,混养在饲料利用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9.
池塘养殖全人工繁育长江刀鲚当年1龄鱼种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池塘养殖长江刀鲚苗种的生长特性,对540尾全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长江刀鲚1龄鱼种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学测量与统计,获得长江刀鲚1龄鱼种的基本生长规律。结果表明,37日龄的长江刀鲚苗种,经过130 d的池塘培育,5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991±0. 482)cm,体质量增至(2. 62±0. 33) g; 57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573±0. 464) cm,体质量增至(2. 48±0. 36)g。长江刀鲚的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5号塘,W=0. 009 2 L~(2. 501 1)(R~2=0. 933 3); 57号塘,W=0. 007 8 L~(2. 567 2)(R~2=0. 955 1)。两式中b值都小于3,表明长江刀鲚呈异速生长。体长(L)与日龄(t)、体质量(W)与日龄(t)均呈对数相关。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L=2. 639 7 ln t-3. 166 4,R~2=0. 922 8; 57号塘,L=2. 892 4 ln t-5. 006 9,R~2=0. 968 1。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W=1. 192 3 ln t-3. 155 1,R~2=0. 742 4; 57号塘,W=1. 374 0 ln t-4. 454 4,R~2=0. 963 5。  相似文献   
100.
菊黄东方鲀土池塑膜大棚越冬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土池塑膜大棚进行了菊黄东方纯越冬养殖试验,试验结果:2005年、2006年分别越冬鱼种69295尾123659尾,成活率均达到了95%以上.越冬池水温可达到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