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应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获得了引进种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及我国主要经济扇贝: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12SrDNA全序列,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扇贝12SrDNA的序列长度在906~964bp之间,其A+T含量在50.57%~56.77%之间;单倍型数、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在2~3、2~3、0.264~0.623、0.000 75~0.002 07和0.427~1.882之间,均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种间遗传距离在0.079~0.306之间,其中虾夷扇贝与栉孔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近,其次是岩扇贝与虾夷扇贝,而岩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远,并且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虾夷扇贝先与栉孔扇贝聚为一支,再与岩扇贝进行聚类,而海湾扇贝则与其它扇贝聚为另一个单系群,进一步阐明了四种扇贝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2.
湿重是影响贝类养殖企业效益的最直接体现,也是选育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为研究不同贝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外部形态性状对湿重的影响,分别测量了100个6月龄、18月龄岩扇贝的壳长(l1/mm)壳高(l2/mm)、壳宽(l3/mm)和湿重(w/g),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对4个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数据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6月龄岩扇贝湿重直接作用最大,壳宽次之,壳长对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壳长对18月龄岩扇贝湿重直接作用最大,壳宽次之,壳高对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决定系数与通径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多元回归法建立了6月龄、18月龄岩扇贝外部形态性状与湿重之间的回归方程。6月龄:w=-6.406+0.277l2+0.179l3,R2=0.846。18月龄:w=-11.525+0.419l1+0.927l3,R2=0.925。  相似文献   
33.
为丰富中国扇贝养殖品种,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种贝,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于2016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贝室内培育28 d后自然排卵一次,培育至37 d后用联合刺激法催产,获得约4亿个卵,通过人工授精,卵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0%,选育出D形幼虫约3.2亿个;幼虫浮游期持续30 d,成活率为31.4%,采苗后附着变态率为13.2%,变态期持续5~10 d;采苗后培养25 d出池进行海上中间育成,存活率为24.2%。研究表明,岩扇贝在大连人工控温室内育苗和海上中间育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Zn(Ⅱ)、Cd(Ⅱ)、Mn(Ⅶ)、Cr(Ⅵ)对中华原钩虾幼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Zn(Ⅱ)、Cd(Ⅱ)、Mn(Ⅶ)、Cr(Ⅵ)对中华原钩虾幼虾的24 h LC50分别为1.403,2.105,3.820,36.15 mg/L,48 h LC50分别为0.475 9,0.718 8,1.251,10.38 mg/L。四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Zn(Ⅱ)Cd(Ⅱ)Mn(Ⅶ)Cr(Ⅵ)。  相似文献   
35.
海洋贝类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995年6月 ̄1996年6月,对大连大李家海水养殖场的养殖网笼的污损生物类群进行了挂板和整体取笼试验。总计有生物82种,其中优势种类有海筒螅,端足类,盘管虫类,柄瘤海鞘、史氏菊海鞘,纹藤壶,紫贻贝等,附着盛期为7 ̄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