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朱健 《乡村科技》2023,(12):135-137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火灾是对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的灾害之一,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以广东省乳阳林场为例,重点分析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野外火源控制难度较大、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缺乏完善的立体化防火体系、森林管护中防火权责不明确、森林防火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管控、推动防火工作信息化建设及部署、建立立体化森林火灾巡查体系、进一步明确森林防火责任、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等对策,以期科学建构现代化的森林防火体系,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2.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铁蛋白基因c DNA全长序列;同时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团头鲂肝组织中铁蛋白表达的变化,了解铁蛋白基因在团头鲂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团头鲂铁蛋白c DNA全长序列包括150bp的5’末端序列(untranslated region,UTR),270bp的3’UTR,以及522bp编码17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这些氨基酸序列同其他鱼类铁蛋白M链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团头鲂铁蛋白基因在5’非编码区核甘酸序列124~154的位置有个特殊的结构,即铁反应元件(iron response element,IRE)。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铁蛋白基因在团头鲂肌肉、心脏、鳃、肝胰脏、脑和肾脏等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在肝胰脏的表达量最高,脑组织表达量最低。经嗜水气单胞菌急性感染后,团头鲂肝胰脏组织中铁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团头鲂铁蛋白M亚基在团头鲂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3.
黑龙江野鲤和建鲤正反交与自交子代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8月25日至10月8日对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建鲤自交子代、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和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4个群体进行了为期45 d的网箱养殖。而后,对两杂交群体和两自交群体血液学指标进行了测量比较,分析由于杂交而造成的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显示,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相比在血糖和血红蛋白2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建鲤自交子代相比在总蛋白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相比在总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4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建鲤自交子代相比在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脂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4个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液学指标的差异反映出,两杂交群体和两自交群体相比,在代谢水平、免疫能力、肝脏功能、性腺发育和氧的运输能力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亲本不同造成子代遗传结构的不同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4.
为探讨长期氮沉降增加对温带森林的影响,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氮添加水平,进行为期5年的人工模拟氮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抑制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添加铵态氮肥和添加硝态氮肥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并不相同,添加铵态氮肥加剧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生长速率的降低,添加硝态氮肥对年生长速率有一定促进作用。高铵态氮肥和高硝态氮肥均能够提高土壤表层和落叶松针叶中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为揭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温带森林生长和碳氮循环建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陶先法  李冰  喻召雄  侯诒然  王龙  朱健 《水产学报》2022,46(11):2122-2133
为了探明稻虾共生模式中虾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实验以红螯螯虾为养殖对象,比较了稻虾共生和水稻单作2种模式下结实期水稻根系分泌物(有机酸、氨基酸和酚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稻虾共生模式显著增加了结实期水稻根系苹果酸、酒石酸、马来酸、异亮氨酸、丝氨酸以及总有机酸和总氨基酸的分泌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9.07%、61.84%、10.8%、136.11%、218.54%、21.50%和12.69%;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及酚酸总量降低了20.38%、25.5%和9.48%。在结实后期,稻虾共生模式在门水平上显著增加了Methylomirabilota和Latescibacterota的丰度,分别提高了101.11%和48.86%;在属的水平上,稻虾共生模式显著提高了Vicinamibacterales-norank和Latescibacterota-norank的丰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2.96%和48.23%。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酚酸总量皆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呈显著负相关,酒石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及总...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贵州省中西部3个煤矿区煤矸石堆场周边污染农田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区污染农田土壤中Cd、Hg含量分别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田)的2.20~9.33倍、0.34~2.48倍,86.7%的污染农田中Cd含量水平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煤矿区造成农田污染的重金属元素首要是Cd,其次是Hg,再次是Cu、Cr。调查对应的污染农田排水中Cd含量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值或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一类限值(水作),而Hg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值,污染农田排水对周边水体质量的影响主要是Cd、Hg。此外,调查区稻米中Cd、Hg、As含量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的0.74~1.77倍、0.45~1.35倍、0.50~1.16倍,超标率分别为73.3%、33.3%和20.0%,煤矿区污染农田中生产的稻米出现明显的Cd污染及一定程度的Hg、As污染。  相似文献   
157.
158.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探讨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在电解锰渣–土壤混合基质中的生长状况及其对锰(Mn)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添加7%、14%、21%、28%、35%的电解锰渣后,紫花苜蓿、黑麦草的发芽率明显下降,而总生物量随着电解锰渣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但两种植物的株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黑麦草。随着电解锰渣添加量的增加,黑麦草中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在锰渣添加为14%时叶绿素含量最大,显著高出无锰渣对照34.7%(P 0.05);紫花苜蓿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锰渣添加先增加后下降,在锰渣添加量为14%时达到最大,分别高出对照59.7%、28.0%。在土壤中添加锰渣后,紫花苜蓿中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提高,而黑麦草中MDA含量、SOD、CAT和POD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黑麦草的耐受性大于紫花苜蓿。同时,在锰渣–土壤混合基质上紫花苜蓿、黑麦草的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锰含量均随着电解锰渣的添加量增加而提高,总体上黑麦草的富集系数大于紫花苜蓿,而对Mn的转移能力是紫花苜蓿大于黑麦草。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植物都可作为锰渣堆场生态修复的备选植物,但锰渣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大于黑麦草,因此,黑麦草更适合作为锰渣堆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59.
为了解决生物柴油废水生化处理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工艺处理生物柴油废水,研究试验系统COD的降解效应与化学势变。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采用四级串联系统可使末端出水COD浓度达到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试验系统COD去除的基本过程可用吸附-好氧生物降解两级反应来描述,好氧生物降解反应中COD的去除率随串联级数增大而增大,说明好氧降解的总贡献率与系统串联级数呈正相关。试验系统COD去除反应的化学势变为负值,其绝对值随单元级数增大而增大,说明系统COD的去除是自发反应,系统去除COD能力随串联级数增大而增强,好氧生物降解反应在维持系统处理效果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0.
<正>中低压配电网络是电力网络的末端环节,直接与用户相联~([1])。然而,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视10kV及以上网架规划,对配变及低压层面的规划较少且较为笼统,缺少对中低压配电网系统性的综合评估~([2–4])。在实际运作中,尤其是方案制定环节,存在着盲目性甚至随意性,造成了电力资金的浪费。如何在有限的电力投资与中低压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安全性与可靠性之间博弃并追寻最佳平衡点,已成为当前对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较深层次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