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南极磷虾渔业CPUE及其丰度估算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国平  王芮 《水产学报》2016,40(7):1072-1079
作为一种衡量渔业资源丰度变化的指标,CPUE常用于多种渔业资源评估。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集群性的生物资源,其资源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加之该物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渔业特点,这也使得采用CPUE作为衡量该资源丰度指标的有效性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实验详细介绍了4种南极磷虾渔业CPUE的常用估算方法,并总结了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优势以及劣势,在此基础上从时空尺度和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南极磷虾渔业CPUE估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实验就CPUE作为评估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适用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南极磷虾渔业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但如何将渔业调查数据纳入到南极磷虾资源评估当中,一直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从而导致基于生态系统的南极磷虾渔业管理进展缓慢,本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南极磷虾资源评估和丰度估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2.
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地,其水质的保护和水库安全对北京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密云水库上游的水土流失情况对于首都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研究区的土壤侵蚀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土地利用、坡度、土壤类型和人口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地区的水源保护和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阿根廷外海拉式南美南极鱼矢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 ramsayi)矢耳石形态存在多样性,这为该鱼种地理种群鉴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深入研究拉式南美南极鱼矢耳石外部形态特征,利用2014年12月~2015年4月间采集的166ind拉式南美南极鱼(体长范围95~288 mm)样本,对其矢耳石形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式南美南极鱼耳石具有明显的基叶和翼叶,其主间沟、主凹槽、缺刻和辐射状条纹明显清晰,呈狭长状,内侧凸面、外侧凹面。左、右耳石的背宽和翼叶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耳石长度、宽度、基叶长、背长、周长和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耳石各形态参数值随着体长的增加,其绝对尺寸不断增加,而相对尺寸逐渐减少,其形态结构的比例基本不变。耳石的长度、宽度与耳石质量均表现为乘幂函数关系,随着耳石质量的不断增加,其长度、宽度也不断增加。耳石的长度、背长、基叶长、翼叶长、周长和面积与鱼体体长呈乘幂函数关系,宽度和背宽与体长呈线性函数关系;耳石的各形态参数值与湿重均呈显著的乘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4.
中西太平洋鲣鱼丰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海域,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是金枪鱼围网的主要作业对象。本研究利用1983~2007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数据,结合海洋表层温度(SST)数据,分析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在时间序列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983~2002年,各年平均CPUE在时间序列上呈一定的上升趋势,1983~2002年,平均SST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平均CPUE和平均SST无显著相关性;2003~2007年,平均CPUE和平均SST均呈较大幅度上升,两者呈显著相关。从空间位置分析,鲣鱼资源量集中出现在SST为28~30℃之间的海域,在5°N和10°S附近海域CPUE反映的总体资源量较高,而在0°和5°S的资源量较低。鲣鱼资源量较大区域分布在冷暖水团交汇处。  相似文献   
75.
南极南奥克尼群岛2017年春季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为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对其生物量的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磷虾的生态和分布信息。基于2017年我国南极磷虾声学调查采集的断面回波映像,应用声学回波后处理软件(Echoview),评估了南奥克尼群岛周边水域的磷虾生物量。该海域磷虾体长范围为25.50~49.21 mm,平均体长为(33.01±4.06)mm;其中雌性平均体长为(33.15±3.90)mm,雄性平均体长为(32.68±4.43)mm,雌、雄磷虾体长无显著性差异。本海域声学映像可分为1338个积分单元,最大单元磷虾密度为554.07 g/m2,最小单元密度值为0 g/m2。调查海域磷虾分布不均匀,87.90%的积分单元无磷虾生物量。磷虾平均密度为71.01 g/m2,总生物量为1.77×106 t,密度差异系数为97.4%。磷虾主要分布在水深<200 m的南奥克尼群岛大陆架海域,群岛东侧磷虾生物量多于西侧。积分单元中磷虾密度大于450 g/m2但小于600 g/m2的有2个,群岛东西两侧各1个;密度值大于300 g/m2但小于450 g/m2的积分单元有6个,5个位于群岛东侧。远离群岛的2个断面(1,9)和调查海域中心的2个断面(5,6)磷虾生物量较少。本海域磷虾的昼夜垂直移动对磷虾生物量评估也无影响。磷虾白天聚集在60~180 m水层,随着时间推移,磷虾逐渐向上或向下移动。光照强度是触发磷虾白天下沉、夜晚上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6.
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平  许柳雄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0,34(12):1877-1882
根据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测定的271尾拉氏南美南极鱼生物学数据,对拉氏南美南极鱼的全长(TL)和体长(SL)组成、全长和体重(BW)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体长组成:全长范围为145~302mm,优势全长组为200~260mm;体长范围为135~265mm,优势体长为160~220mm。雌、雄个体全长(F=1.930,P=0.167>0.05)和体长(F=1.965,P=0.163>0.05)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长与体长关系为TL=0.8755SL+0.0076(R2=0.9846)(2)全长与体重关系:拉氏南美南极鱼全长与体重关系为BW=1.0845×10-6TL3.3968(R2=0.9818),雌雄拉氏南美南极鱼叉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F=1.755,P>0.05)。(3)拉氏南美南极鱼平均雌雄性比为1∶0.17。(4)12月至1月,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性成熟度基本上以Ⅱ为主,而Ⅲ~Ⅵ个体则非常少。各全长组拉氏南美南极鱼性成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569.59,P<0.05)。(5)首次性成熟...  相似文献   
77.
78.
79.
利用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采用底拖网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收集的数据,对该海域4个不同地质特征水域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海区以区域1(16&#176;30′~17&#176;00′W,11&#176;30′~12&#176;20′N)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最高,为2992mg/m^3;区域3(16&#176;40′~17&#176;20′W,10&#176;00′~11&#176;00′N)最低,仅为1069mg/m^3。浮游动物主要分属浮游甲壳类Crustacean、水母类Medusae、毛颚类Chaetognatha和被囊类Tunicata等,其中浮游甲壳类共计6目22科22属23种。桡足类Copepods为4个水域最主要的浮游动物,除区域3外,所占比例均达到80%以上,其次为莹虾类Lucifer。区域1、区域2(16&#176;55′~17&#176;30′W,11&#176;00′~12&#176;20′N)和区域3数量最多的种类依次为桡足类、莹虾类和毛颚类,而区域4(16&#176;20′~16&#176;40′W,10&#176;20′~10&#176;35′N)中毛颚类数量要高于莹虾类。区域1的浮游动物种类及其多样性指数(H=1.55)为4个水域最高,但其丰富度指数却最低(D=0.28)。区域3的丰富度指数(D=0.58)和均匀度指数(J=1.26)均为4个水域最高。区域4的多样性指数(H=1.07)和均匀度指数(J=0.59)为4个水域最低。  相似文献   
80.
广泛分布在江河湖地区的风沙化土地是由河流沙质沉积阶地风化而成,其特点是质粗、贫瘠、易干旱等。通过土壤改良逐步进行试验开发,探索一条较为适宜沙区蔬菜开发的新途径,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并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