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1.
松浦镜鲤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利用德国镜鲤第4代选育系(F4)与散鳞镜鲤杂交而成功选育得到的鲤新品种。与常规养殖的鲤品种相比,具有体形完好、含肉率高、鳞片少、生长速度快、抗寒力强、易垂钓、养殖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的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为在山东省发展松浦镜鲤这一优良品种,加快本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增强鲤市场竞争力,济南综合试验站承担了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大宗淡水鱼新品种扩繁与养殖技术研究示范”的试验任务,并于当年进行了松浦镜鲤池塘养成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一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体长和头胸甲长为影响红螯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全长次之。得出结论:(1)可量性状与出肉率的相关性相较于可量性状与肉质量的相关性更能突出重点性状;(2)通过测量可量性状或通过性状比值进行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方面的选育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多种适宜山东地区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2012年,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课题组在山东东平县进行了鱼种池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选址与池塘条件 试验点位于东平县第一淡水养殖场,试验池塘共4121,面积分别为4×667m2,5×667m2,10×667m2,15×667m2,编号分别为1、2、3、4号。  相似文献   
14.
泰山螭霖鱼是泰山地区特有的小型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泰山地区的开发及人类活动影响,泰山螭霖鱼野生资源量曾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笔者回顾了为保护这一珍稀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各级政府颁布的各项保护政策和实施的多种保护措施,以及各级科研机构为泰山螭霖鱼保护和开发进行的多项研究,同时当地企业、养殖户和社会群体也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通过分析总结这些保护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笔者认为泰山螭霖鱼这种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各级科研机构、养殖单位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保护与开发并举的保护模式在实施多年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泰山螭霖鱼种质资源量恢复明显,并在营养、保健、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成功开发利用。其保护模式对其他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增殖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与t检验方法,比较了大鳞副泥鳅雌雄个体的10个外部形态特征。[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0个比值性状中有3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1个比值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1.151%、18.844%、12.324%和10.169%,4个主成分的积累贡献率为72.487%,雌雄个体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存在重叠交错态势,差异不显著,与t检验结论相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比较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为金黄色乌鳢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测定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16.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种乌鳢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金黄色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P<0.05);2种乌鳢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EAA/TAA和EAA/NEAA的比值分别在39.29%~39.66%和77.20%~79.36%之间;2种乌鳢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含有EPA和DHA,差异不显著,而金黄色乌鳢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金黄色乌鳢不仅与普通乌鳢同样具备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具备特有的观赏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加州鲈生物学特性,以期进一步丰富其生物学资料,为其分类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量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和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1龄加州鲈体型纺锤形,背部黑色,体侧青绿色,腹部白色,身体两侧分布有黑色条纹,身上布满栉鳞,其比肠长、比肠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833、0.006...  相似文献   
18.
以花桥板栗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嫁接苗的新梢径、新梢长等,建立秋季腹接嫁接苗的新梢径与新梢长、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径与新梢长的关系方程,并对秋季腹接和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径、新梢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秋季腹接嫁接苗的新梢径(x)与新梢长(y)的关系方程为y=43.838 ln(x)+75.439。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径(x)与新梢长(y)的关系方程为y=45.869 ln(x)+83.612。秋季腹接和春季切接嫁接苗的新梢长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淡水鲨鱼(Pangasius utchi Fowier).隶属于鲶形目,鱼芒鲶科。原产于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2—32℃。该鱼肌间刺少.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并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病害少、适应性强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为尽快发展淡水鲨鱼这一优良品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于2003年下达了“淡水鲨鱼池塘高产养成技术研究”项目。2004年.我们进行了淡水鲨鱼池塘高产养成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