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1.
正1选题背景智能变电站中大量光缆、尾缆、尾纤的应用,如不能正确快速区分出每芯的作用、跳转路径、起始位置、收发端口、传输的内容,就会在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快速解决;且在变电站投运后维护中更是困难,当光纤链路出现故障时纤芯上的标识不清,就不能及时进行检查处理问题,更不能随便断开纤芯检查问题,如果断开的纤芯不是  相似文献   
42.
基于Ecopath的热带东太平洋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2017年东太平洋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与1997年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18.78%,表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效率已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3和0.272,表明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内部结构复杂程度较低,较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捕捞的干扰。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3,表明该生态系统不成熟。(2)对比两个阶段的系统总流量、总生物量以及总循环流量指标,与1997年相比,2017年生态系统规模扩大,食物网复杂程度升高,成熟度增大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3)假设黄鳍和大眼金枪鱼这两个主要捕捞种类的大、小个体相对资源量统计存在不确定性,并考虑3个比例水平分别构建3个生态系统模型,结果表明,这一相对资源量统计误差,明显影响了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因此,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主要捕捞种类不同体长组的营养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渔业资源管理由单鱼种管理模式逐渐向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发展,但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方面的模式研究以及应用还很少。依据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ndian Ocean Tuna Commission, IOTC)、Fishbase等公开数据库和文献,首次尝试构建了基于印度洋金枪鱼渔业19个主要物种体长结构的多物种生态系统模型LeMaRns,并模拟物种及生态系统结构在4种渔船作业方式、不同捕捞水平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捕捞会造成种群生物量下降,还会影响种间关系,进一步导致其他物种的种群生物量发生变化。大型鱼类指数(Large fish indicator, LFI)和平均最大长度(Mean maximum length, MML)对延绳钓最为敏感,2个指标的减小表明生态系统中大个体鱼类的比例下降,小个体鱼类的比例上升,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渔业管理中应着重考虑。捕捞对生态系统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不同作业方式对不同种群的影响不同,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不同作业方式,考虑不同捕捞水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设置的捕捞情境下生态系统中无种群处于崩溃状态,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在假设当前捕捞努力量2倍的情况下,相对种群生物量分别为0.6~0.7、0.6~0.7、0.7~0.8和0.6~0.7,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4个种群处于健康状态。最后,为了更好地将LeMaRns模型应用于大洋生态系统,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对LeMaRns模型进行结构性改进以更好适应实际情况,开展食物网调查和生物学研究以确保数据准确纳入环境因素等。  相似文献   
44.
郑颖  戴小杰  朱江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10-9513
根据1999~2007年长江河口区定置张网的渔获物组成,分析了渔获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共收集鱼类样品1 060 488尾,隶属于11目,22科,28属,共32种,其中以石首鱼科鱼类最多。资源密度指数CPUE呈现年下降趋势。相对多度表明,优势种出现年际变化,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优势种。调查结果显示,河口鱼类群落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简单化发展。鱼类区系组成以海洋种类占优势,而洄游种类数量逐年降低。多样性指标特征值平均为:丰富度指数1.283 6,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为1.053 2,均匀度指数为0.409 1,优势度指数为0.4716。其中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逐年下降,优势度指数则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也探讨了引起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45.
为减少母线停电次数和缩短母线停电时间,精心编制母线保护改造调试方案,随着扩建工程时母线停电申请进行,不单独提母线停电申请,减少母线停电时间及次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最终顺利完成母线保护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46.
(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洋围网捕捞的重要资源, 为探索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的时空差异,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 2009–2018 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及相关海洋环境数据, 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因子及渔获率采用探索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方法进行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 (1)鲣的渔获率具有明显的聚集性, 空间上, 主要存在 2~3 处聚集区, 分别聚集在西侧 152°E~164°E, 3°N~7°S 海域、东侧 164°E~175°E, 5°N~4°S 海域以及第 2 季度中的 175°E~180°E 海域范围; 时间上, 聚集程度依次为: 第 4 季度>第 1 季度>第 2 季度。(2)总体上, 各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空间异质性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海表面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SSTG)。(3) SLA 和 MLD 对鲣渔获率的负向影响较明显, 是由于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海域对应 SLA 和 MLD 的值越小。NPP 和 SSTG 主要为正向影响, 是由于冷暖水交汇的锋面海域受 NPP 和 SSTG 影响较大。(4)检验 GWR 模型, 发现其残差表现出较小的空间自相关, 表明 GWR 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且优于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47.
根据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国远洋捕捞船在太平洋中部(16°S~8°N;160°W~155°E)的7个采样点采集到的101个样本,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的585 bp序列,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585 bp片段中发现23个变异位点,80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采样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994±0.002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0.00892±0.00038。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18%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黄鳍金枪鱼7个采样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u’s Fs呈负值和核苷酸不配对呈单峰,显示了黄鳍金枪鱼大约在335~544万年前经历了种群扩张;基因交流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该7个采样点的黄鳍金枪鱼群体之间存在强烈的基因交流,种群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黄鳍金枪鱼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为单一种群,应采用合理的有效措施进行管理,确保黄鳍金枪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8.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权重问题对于渔业资源评估而言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业独立和非独立数据,构建了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利用评估模型估计得出的参数,使用年龄结构种群模拟器(PopSim)模拟“真实”的资源种群动态以及相应的捕捞动态。针对不同序列的CPUE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因子,同时考虑种群关键参数(自然死亡系数M和陡度h)的错误设置,进行敏感性分析,阐述CPUE权重的错误设置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估算模型中的M和h被正确指定或被低估时,若给具有较高准确性或较长时间序列的CPUE分配更多的权重,模型估算的捕捞死亡系数F和产卵亲体生物量B具有较小的相对误差(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即估算更为准确。同时,对不确定性较高的CPUE赋予更大的权重会使Flast/Fstart的估计值过高,而Blast/Bstart的估计值准确性较低。因此,当使用多组CPUE数据时,对具有较高准确性或较长时间序列的CPUE分配更高的权重,或可提高资源状态指标估算的准确性。同时,在CPUE权重的分配中应考虑重要生物学参数(例如M和h)的准确性,至少应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涵盖潜在的模型或参数的错误设置对CPUE权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兼捕鲨鱼种类。根据2012~2019年中国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在印度洋记录的1272 次作业的778尾大青鲨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大青鲨的钩捕死亡率(即钓捕上船时死亡个体的比率)和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大青鲨的总体钩捕死亡率为13.4%,雄性的钩捕死亡率高于雌性;2)潜在影响因素中,钓钩类型、钓钩大小、个体长度、捕获深度和捕获纬度对钓获时的存活状态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钓钩类型和捕获纬度的影响最大;3)钩型与纬度的交互项、性别与个体长度的交互项对死亡率也有显著影响(P <0.05)。使用鹰嘴钩时,纬度越北,死亡率越小;其他三种钩型,纬度越北,死亡率越高。雌性大青鲨的个体越大,死亡率减小;但雄性大青鲨的死亡率与个体大小无明显规律。本研究可为降低大青鲨的钓获死亡率,促进该海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0.
运用生物量动态模型评估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物量动态模型因所需数据量少、结构较为简单,是常用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多年来,这类模型一直被用于评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金枪鱼鱼类资源。然而,这些评估均未考虑模型的重要结构即剩余产量模式和模型拟合标准对资源评估结果的影响。运用典型的非平衡生物量动态模型-ASPIC模型,以渔获量和标准化CPUE为主要数据,评估印度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重点比较FOX与LOGSITIC两种剩余产量模式、最小残差平方和(SSE)与最小残差绝对值和(LAV)对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显示,剩余产量模式和拟合标准的选用对渔业管理生物学参考点估计(包括MSY、FMSY、BMSY)有明显影响,且总体而言,前者的影响更大;但在资源开发状态的定性判断上(即过度捕捞与否),上述选用未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在生物量动态产量模型运用中,应根据鱼种和渔业特点,考虑剩余产量模式和模型拟合标准这两个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