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3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2.
选用315尾初始体重(22.38±0.18g)的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Ⅶ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0.6%,0.9%,1.2%,1.5%的谷氨酰胺(Gln)及1.0%的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日粮,观察Gln对杂交鲟血清、肝胰脏生化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添加Gln和Ala-Gln对肝胰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Ⅴ、Ⅵ和Ⅶ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Gl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3.
以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绿肥为试材,在猕猴桃园林下种植,研究猕猴桃园林下绿肥物候期、杂草抑制率、土壤物理性质、绿肥产量、猕猴桃产量和猕猴桃果实性状等,以期达到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目的。结果表明:除三叶草外其它绿肥生长时间为256~273d,全苗期至初花期时间为125~194d,三叶草用时最长,肥田萝卜用时最短,其它处理时间相近为137~144d;土壤湿度随着时间推移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土壤5、10、15、20、25cm深度温度趋势随着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每层土壤变化趋势相似;相对于不种植绿肥和自然生草,猕猴桃园种植绿肥后土壤容重和比重最高降低了10.32%和6.07%,孔隙度最高增加14.10%;绿肥667m2产量最高为3825.56kg,相对于A2处理增产267.84%,猕猴桃产量A4最高为627.76kg,增产20.61%;果实产量与单果质量(0.972**)、横径(0.825**)、果形指数(0.566**)呈显著正相关;果园内杂草抑制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肥产量与土壤容重(-0.665**)和孔隙度(-0.472**)呈极显著负相关,孔隙度与容重(0.704**)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猕猴桃园内种植绿肥对土壤有控温控湿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抑制杂草,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  相似文献   
164.
昝麒麟  赖晓明  朱青  王卫光  李柳阳  刘亚 《土壤》2022,54(5):920-927
研究土壤15N自然丰度(δ15N)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化土壤氮素循环的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多聚焦于区域尺度,对全球尺度土壤δ15N时空分异的探索存在不足。本文采用全球812个样点处的土壤δ15N值与土壤含水量、气象和土壤因子数据,构建各因子与土壤δ15N值的相关关系,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其空间变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气象和土壤因子与土壤δ15N值呈显著相关(p<0.01);相较于均值,气象的时间变化特征因子(平均气温日较差和降雨季节变率)与土壤δ15N值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程度更高。土壤因子对土壤δ15N值的总效应最高(-0.41);气象和土壤因子可通过土壤含水量间接影响土壤δ15N值。当排除气象和土壤的影响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δ15N值的效应为正。研究对于揭示气象、土壤和水文等因子对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5.
以猕猴桃为试材,将毛叶苕子等量翻压并配合不同梯度的化肥减施量进行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各处理对猕猴桃叶片性状、果实产量、果实外观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贵州省优质猕猴桃园的绿肥利用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猕猴桃叶片最大叶长、叶宽、叶面积显著增长,对叶片质量有促进趋势,绿肥+100%复合肥(G+100%F)处理的比叶面积较CK显著高128.61%,快速生长期的叶片磷含量绿肥+85%复合肥(G+85%F)处理较CK显著高22.76%,平均叶绿素含量G+85%F处理较CK显著高22.08%。叶片氮含量提高了比叶面积,磷、钾含量提高了叶片质量,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面积、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G+85%F处理的猕猴桃产量最大,较CK显著提高25.37%,G+100%F、G处理的单果质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8.6%、32.04%,单果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G处理的纵径较CK显著增长11.61%,G+100%F处理的横径较CK显著增长17.38%,横径与纵径之间不显著,但均与单果质量、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6.
为评估城市扩张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基于2009、2014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AMarkov和FLUS耦合模型对南京市2025年和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预测,并运用InVEST模型评估其生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8年,南京市城镇用地呈不断扩张趋势,面积共增加223.65 km2,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2009、2014年和2018年市域的平均生境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分别为0.448 1、0.441 1和0.433 4。4种模拟预测情景中,生境质量均值的排序为生态优先情景>协调发展情景>自然增长情景>经济发展情景,而生境质量等级分布差别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南京市的北部、南部以及中心城区。具体来说,在自然增长情景下,2025年和2035年南京市生境质量将保持下降趋势,低值区面积占比较2018年分别增加1.40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情景下,中心区域、南部及北部生境质量较自然发展情景下进一步下降,到2025年和2035年,低值区面积占比将分别增加2.67个百分点和4.76个百分点;在生态优先情景下,2025年和2035年南京市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占比较2018年分别增加0.40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而协调发展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将得到有序控制,林地的空间分布在原有基础上向外延伸,使得市域生境质量逐步提升,故2025年和2035年南京市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0.17个百分点和0.80个百分点。基于此,为进一步减缓南京市生境退化趋势,改善区域生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条件,应合理控制城镇用地规模,采取适当的生态保护政策,同时有序开展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