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一、发生现状据统计,自2010—2018年以来,方城县每年花生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5.76万hm~2次,减产率在20%以上,经防治挽回经济损失约1.05亿元。由于方城县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加大,重茬现象较为普遍,各类病虫害发生较重,特别是叶斑病、根腐病、白绢病和菌核病有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用于双向电泳分析的玉米组织全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适用于玉米组织的全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以玉米叶片和花粉为材料,在相同条件下采用PDQuest分析,分别比较了丙酮预处理和TCA/丙酮预处理玉米组织对全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预处理和TCA/丙酮2种预处理提取法在玉米叶片中分别检测到634个和540个清晰的蛋白质点,在玉米花粉中分别检测到410个和320个清晰的蛋白质点。丙酮预处理的玉米组织有少量拖尾,蛋白质点丰度高,适合做质谱分析;TCA/丙酮预处理的玉米组织拖尾较轻,蛋白质点丰度较低,适合做蛋白质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2月山东泰安某养殖户的70头育肥猪,部分猪出现了高烧不退、弓背喜卧、眼角分泌物增多、粪便干结、全身皮肤点状出血等疑似猪瘟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全身皮肤、浆膜、肾、胃肠黏膜、肺等器官组织广泛性渗出性出血;采集病猪病料,提取RNA,用猪瘟病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料呈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该病例为猪瘟病毒的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15.
饲料酵母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饲料酵母的营养特性 ,在蛋鸡饲料中加入 5 %的饲料酵母代替豆粕和鱼粉 ,结果表明 :5 %酵母组产蛋鸡产蛋率高于对照组 3.2 8% (P <0 .0 5 ) ,破蛋率比对照组低 2 0 .4 4 % (P <0 .0 5 ) ,饲料成本降低 2 .5 %。  相似文献   
16.
网目拟步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俗称网目砂潜.据报道,它曾是林业上苗圃地的重要害虫,为害小辣椒在本地从未发现过. 2001年5月份方城县小辣椒发生严重为害.据5月10日至6月20日调查,幼虫有群居习性,爬行速度快(与金针虫截然不同),平均每株小辣椒5~25头,最多1株周围45头,平均每667 m2有虫2万~10万头,田间可见大片小苗被啃而被风刮倒,全县发生面积11 8 hm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 mm,体黑色,一般体附有土,头较扁,前胸发达,前缘呈半月形,上生细砂点刻,鞘翅上点刻多,并有几条纵隆起线;幼虫(又称伪金针虫)体细长,约20 mm,灰黄色,胸足3对,第一对比其他2对粗大.腹末端前部稍突起成一横沟. 为害特点:小辣椒定植后,幼虫围绕表土层中根部啃食一圈,使植株遇风即倒,成为小辣椒地块的主要地下害虫. 该虫在田间的分布,据28块田调查,主要分布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枯草落叶中,占85%以上. 进入6月中旬以后,该虫逐渐化蛹羽化.据试验,多种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l.选择适宜季节。以秋天气温低于20℃时开始栽培为好。豫东平原大约在寒露以后为适宜的栽培季节,因为此时病虫害少,杂菌不活跃,易栽培成功,市场广阔,销量也大。2.培养料配方。用模具墙式栽培,选用麦草、秸秆为原料,配方:①  相似文献   
18.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和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材料,但其减数分裂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导致基因组遗传的不稳定和花粉育性的下降。DNA meiotic recombinase 1 (DMC1)是植物中控制减数分裂的重要基因,为了解油菜DMC1同源基因的序列及表达变异,本研究利用拟南芥和芸薹属作物DMC1同源基因的外显子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分离了常规和合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A01染色体上的DMC1全长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BnDMC1.A01编码的蛋白具有植物中已报道的DMC1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分离了19个不同品系中BnDMC1.A01的基因序列,共划分为六种单倍型,发现第二外显子内存在两个导致氨基酸残基变异的SNP位点,该SNP位点在3种类型的油菜中均有分布。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BnDMC1.A01在合成甘蓝型油菜中的表达量较常规油菜高,这些变异是否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异常有关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最近的一系列研究发现 ,某些动物促生长剂对促进类胡萝卜素在内的大分子在消化道内的吸收有特殊增强作用 (Wicher等 ,1 977;Morita等 ,1 994;Tozaki,1 998;Yamamoto等 ,1 994;Gotoh等 ,1 995;陈波等 1 999)。本试验的目的是以类胡萝卜素为研究对象 ,比较 3种动物促生长剂对大分子在动物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 本试验选用 40 0羽 1 7日龄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 (安卡红×江村黄杂交 ) ,平均体重 2 4 0g,试验分 5个组 ,每组设 4个重复 ,每个重复 2 0羽。1 2…  相似文献   
20.
袋栽平菇泥垒菌墙出菇,管理省工省力,生物学效率高,但是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长出的菇容易带泥土,二是菌墙上会感染许多杂菌。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防泥、防污染的办法,现介绍如下: 1 做好垒菌墙前准备 ①垒菌墙用土要经曝晒和甲醛薰蒸。②垒菌墙处要用砖填高些,以防下层菇触地。③垒墙的菌袋要严格挑拣,现菇蕾的袋挑出来待菇采收后再垒墙,污染杂菌的袋要挑出来,污染严重者要剔除,局部污染者要挖掉污染部分,并涂上石灰粉。④脱袋时,出菇面的塑料膜可留5cm不脱。 2 垒菌墙时应注意事项 ①每层袋的上下左右之间要填足营养土,每垒一层要浇水,使袋与土紧密接触。②封口泥要选用含沙少的粘土,使用时加3%~5%的石灰水充分拌和,越拌透越好。③每遭菌墙要尽量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