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微卫星标记技术在虾类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微卫星是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微卫星技术在虾类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鉴定、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82.
我国大陆目前养殖最广的罗非鱼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尼奥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在部分地区也养殖福寿鱼股桑比克罗非鱼(O.mosambicus)♀×尼罗罗非鱼♂]和台湾红罗非鱼[野生型尼罗罗非鱼×红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它们都是雌性口有种或杂种。罗非鱼是分批产卵鱼类,其出苗率与亲本质量、年龄和繁殖条件等有一定关系,同时与一年的产卵次数有关。下面介绍的是作者总结近几年在罗非鱼育苗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再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向大家介绍提高罗非鱼出苗率的方法,供各制种单位参…  相似文献   
283.
在热电厂沉淀池养殖罗非鱼和淡水白鲳,利用吊养网箱诱捕出大规格食用鱼,补充小鱼以适当减低饲养密度,充分利用水体生产潜力,取得了单产罗非鱼6092.5kg/hm^2,淡水白鲳4142.1kg/hm^2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284.
杭州湾与海州湾彩虹明樱蛤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慈溪、乍浦、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地理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乍浦、慈溪、连云港3个彩虹明樱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87、0.3670、0.4084,以连云港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慈溪群体最低.群体遗传结构显示,大多数(94.75%)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小部分(5.25%)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有关.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结构水平较低而基因流水平较高(Gst=0.0525; Nm= 9.0295),提示彩虹明樱蛤群体间可能发生过较强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85.
一株芽孢杆菌用作水霉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包括草鱼等四大家鱼在内的淡水鱼最常见的真菌病,以往较为有效的防治药物为孔雀石绿,孔雀石绿禁用后渔业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Sh1,经16S rDNA序列测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水霉菌拮抗实验表明,Sh1菌落周围产生直径约12 mm的抑菌圈。动物安全性实验表明,腹腔注射108CFU/mL的Sh1对草鱼的生长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显微观察表明,Sh1能明显抑制水霉菌的菌丝生长。对Sh1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发现蛋白酶K消化、加热处理、有机溶剂抽提等都不影响其对水霉菌的抑制作用,从而推断该物质为非蛋白的耐热的可溶性化合物。这些数据表明Sh1有希望用作提取替代孔雀石绿的水霉病药物的生物药源。  相似文献   
286.
草鱼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机制及抗病毒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引发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危害性最大的草鱼病原体。该病毒基因组由11条双链RNA组成,共编码7种结构蛋白和5种非结构蛋白。报告总结了呼肠孤病毒在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细胞凋亡、细胞融合、细胞膜渗透、干扰素分泌、细胞分裂以及细胞压力小体等方面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论述了蛋白酶抑制剂、RNA干扰(RNAi)机制、干扰素诱导素、GCRV干扰颗粒及小分子化合物等抗病毒策略的分子作用机制。报告预测基于中草药的免疫增强剂和口服化基因工程抗病毒疫苗将是最容易被市场化的两种绿色抗草鱼出血病药物。  相似文献   
287.
洪泽湖日本沼虾 9 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洪泽湖避风港、蒋坝、鲍集等9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9个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洪泽湖中、东部避风港和蒋坝等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西部鲍集和界集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但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极显著(F ST=0.0643,P0.01);基于D 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结论认为,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洪泽湖地区建立日本沼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可以更好地有效保护洪泽湖水域的日本沼虾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88.
珍珠蚌5个群体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及外部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大棚早繁技术,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选育群体、武义养殖群体、鄱阳湖、洞庭湖野生群体,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养殖群体的子代,对1龄和2龄蚌的生长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龄蚌外部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珍珠蚌5个群体的养殖性能由高到低为:池蝶蚌群体选育群体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养殖群体。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体质量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为:壳长、壳宽和壳高。1龄时,影响珍珠蚌体质量的生长指标主要为壳长,2龄时,为壳长和壳宽。珍珠蚌生长后期壳宽对体重的影响比重加大,壳高与体重的相关性降低。三种多元分析结果显示,1龄时,池蝶蚌群体与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以及养殖群体的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综合判别率较低,选育群体外部形态较前四者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89.
日本沼虾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CT)15、(CA)15两种生物素标记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太湖日本沼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120个微卫星克隆中83个位点的核心序列重复在10个以上,长度介于191~580bp,平均为311bp;重复类型中,(CA/GT)n及(AG/TC)n分别占59.09%及20.45%,还检测到(GC)n、(AAG)n、(ACAA)n和(GGCAGA)n等17种类型,包括25.75%完美型、20.45%非完美型和53.80%复合性。用其中12条微卫星引物扩增吴江、滨湖、宜兴和吴兴4个群体24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各位点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除Mni86、Mni103和Mni114外,其它群体位点大都表现出显著的杂合子缺失,4个群体的遗传分化为低度分化(FST<0.05),4个群体中97.58%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仅有2.4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之间;吴江和吴兴群体亲缘关系最近,与宜兴和滨湖群体亲缘关系渐远。  相似文献   
290.
河蚬微卫星引物筛选及洪泽湖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怀宇  姜虎成  冯建彬  孙骥  李家乐 《水产学报》2011,35(11):1624-1632
利用磁珠富集法筛选了河蚬10对中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并分析了洪泽湖河蚬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每个群体至少有4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 -Weinberg平衡(P<0.013);4个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大于0.752,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蒋坝、临淮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高良涧和老子山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IAM模型下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高良涧群体在TPM模型下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且表现杂合过剩,说明少数群体即将或曾经经历瓶颈效应,群体数量已出现波动;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洪泽湖河蚬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7 7<0.05),仅有1.77%的变异来自群体间,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这为河蚬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