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斑鱯(Mystus guttatus Lacdpdde)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s)鲿科(Bagridae)斑鱯属(Mystus),俗称芝麻魽、白须魽、魽鱼、梅花鲇等,在贵州省分布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斑鱯肉质鲜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享有"淡水之  相似文献   
22.
采用单因素法对比乙醇浸提、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以及组合工艺提取类黄酮素的效果,优化其工艺参数。然后,再将提取残渣分别进行碱化、醇化预处理,进行柠檬酸和季铵盐接枝改性,以Cu~(2+)和F~-作为模型离子,进行静态吸附和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三元组合工艺类黄酮素提取率在同等其他条件下比二元法提高了13.9%。优化后的提取条件如下:70%(V/V)乙醇溶液(浸提比1∶10)浸泡下,依次于40 kHz 200 W超声振荡9 min、400 W微波加热8 min、80℃加热回流3 h,可获得3.17mg/g提取率。25℃柠檬酸残渣改性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G=G_0c/(A+c),G_0=0.99 mg/g,A=5.95mg/g。季铵盐残渣改性吸附剂对F~-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G=ac~b,a=0.006 6,b=3.55。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阳离子的吸附饱和时间为10 min,阴离子的吸附饱和时间为5 min。这表明从胡柚皮中提取类黄酮素后,其残渣经化学改性后成为离子吸附剂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24.
为探索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品质变化规律,明确成熟度的判断方法,以石硖、储良和古山二号龙眼为试材,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果实成熟期间重量、大小、果形、营养品质等性状指标的变化,提出以比熟度作为衡量果实成熟度的重要参考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果实重量、大小和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果形指数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TSS)、全糖和蔗糖含量变化呈阶段性特征,完熟时积累至最高水平;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后期发生并逐渐加重;除了品种固有特征差异外,3个品种在成熟时期与阶段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完熟时间石硖为花后100-105 d、古山二号为花后95-100 d、储良为花后105-110 d,历时分别约10、10和15 d,比熟度范围为9.1-10.0;各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果实完熟后储良退糖较慢,石硖和古山二号较快.总之,3个品种果实成熟后衰老进程差异明显,储良较为缓慢,古山二号次之,石硖最快.  相似文献   
25.
复叶槭挥发性物质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该文供试的单体是用吸附法采集,并经热脱附及GC MS方法分离鉴定而得.作者分别测定了复叶槭11 种挥发性单体的5 种浓度溶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 的触角电位活性,以及不同触角部位的化学感受差异.测得各单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的触角电位观测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单体己醇、反 2 己烯醇、青叶醇、乙酸丁酯、己醛、青叶醛等在单独组分时有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而单体青叶醛和乙酸丁酯、糠醛、甲基糠醛等相互混配时可增强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活性.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挥发性物质刺激的敏感部位是触角的末端,乙醇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省已遭受破坏的野生唇鲮资源,采用药物催产、在养殖基地人工授精和捕捉天然怀卵亲鱼进行野外人工授精两种方式进行了唇鲮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共获受精卵约86700粒,总受精率91.26%,孵化出鱼苗61560尾,孵化率为71%。  相似文献   
27.
传统龙眼人工杂交存在效率低下、坐果率较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杂交效率,作者研发了一套改良型的人工杂交新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在龙眼母本植株的花穗定型后将要开花前,采用多效唑处理母本植株,大量减少雄花数量,促使单一花穗的雌花集中开放;采摘雄花盛开的父本花穗枝条,对着母本花穗轻轻摇动,使花粉飘散,完成人工杂交授粉,然后去除剩余的花蕾,套袋即可。与传统杂交方法相比,改良人工杂交新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将传统单个花穗完成授粉时间从4~6 d减少到2 d,同时达到提高坐果率的目的,在龙眼杂交育种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清水江鲤(Cyprinus carpio)种质资源现状,基于分子标记和形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水江鲤群体呈现较高遗传多态性水平,12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表观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值分别为10、8.37、0.54、0.86和0.84。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推测实验个体来源于3个理论种群,并将来源概率70%的个体分成3个区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分析,发现区组间达到中等水平的遗传分化(F_(ST)0.05,P0.01);区组间Nei’s遗传距离为0.473~0.546,区组间个体遗传结构相对独立。基于形态学指标,研究发现个体间存在较大形态差异,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0%);区组间在背鳍硬棘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和尾柄长/体长等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基于形态学数据的欧式距离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相符。结果表明,清水江鲤群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群体内存在显著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9.
在委托代理关系影响下和现实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下,第三方会计机构往往无法给予茶企在成本控制、资金预算管理更深层次的帮助,即使在会计做账和报税环节也未能充分考虑到茶企的利益关切,进而更别说给予茶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了。为此,就需要借助内控机制和内部人管理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意识、分类培养内部会计人才、完善内控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班组信息收集模式。  相似文献   
30.
氧硫化碳(COS)作为一种潜在的溴甲烷替代熏蒸剂,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松材线虫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氧硫化碳熏蒸松材线虫时,温度和时间因子对其杀灭效果的影响。其次,配制了氧硫化碳和硫酰氟(SO_2F_2)的混剂,分析了不同体积比的混剂对松材线虫的熏杀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氧硫化碳熏杀松材线虫效果的关键因素,熏杀效果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25℃的条件下,氧硫化碳投药剂量为156.33 g/m~3,熏蒸时间为48 h,确保熏蒸散气前的CT值为3773.79 g·h/m~3时,松材线虫全部死亡;添加10%、30%和50%体积比的硫酰氟对氧硫化碳的熏杀效果增效明显,其中添加50%体积比的硫酰氟后,只需加入89.67 g/m~3的氧硫化碳和70.45 g/m~3的硫酰氟的混剂,即可使松材线虫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