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3篇
  1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2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式生物埂作为将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护坡技术, 对土壤养分特征和坡面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 研究建设1~4年的黄花网格式生物埂对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1)网格式生物埂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有显著改善作用, 随着建设年限的增加, 土壤pH逐渐降低, 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大; 在不同坡位之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 坡上>坡中>坡下, 与对照裸坡呈相反规律; (2)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 土壤全氮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且生物埂对于改善上坡位氮素含量效果较显著; 土壤碱解氮与全氮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且不同建设年限间生物埂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坡上和坡下位置差异均较显著; (3)生物埂建设1~3年, 相同年限的生物埂不同坡位的土壤全磷含量之间显著差异性规律不同, 但建设4年生物埂土壤全磷的坡面分布规律与对照完全相反, 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 且不同坡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0); 有效磷含量随生物埂建设年限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变异系数达31.37%, 但相比对照平均值提高1.15~3.30倍, 而坡面分布随建设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4)网格式生物埂土壤全钾含量相比对照提高9.7%~28.2%, 但随着网格式生物埂建设年限的增加, 土壤全钾含量呈降低趋势; 生物埂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 且达到一定建设年限, 坡面不同位置土壤有效钾含量差异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2.
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相似文献   
23.
在年均水温8℃的高寒地区进行了生产性山女鳟养殖试验。发眼卵至12、22月龄鱼育成率分别为70.7%和56.4%,平均体重分别为41.58 g和213.0 g,单产分别为9.2 kg/m~2和18.8 kg/m~2。  相似文献   
24.
养殖密度对哲罗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了5个养殖密度,分别为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尾/缸,经过70 d的养殖和观察,发现养殖密度对哲罗鱼稚鱼的存活率、肥满度、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7.7%、94.25%、92.95%、91.45%和91.12%,肥满度为0.728~0.793,特定生长率平均值为3.11%,体质量变异系数为0.49%~18.73%.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鱼稚鱼完全可以在较高的养殖密度下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25.
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生物埂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以无生物埂+坡耕地为对照,对四川丘陵山区生物埂护坡下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经济林、水保林、耕地)的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埂护坡下的6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好于无生物埂的坡耕地,渗透性大小依次为生物埂+枇杷×牧草>生物埂+黄柏林>生物埂+柏木林>生物埂+枇杷林>生物埂+柑桔林>生物埂+坡耕地>无生物埂+坡耕地;通用模型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渗透过程拟合效果最好,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次之,Philip模型最差;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砂粒含量、>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非毛管孔隙与土壤入渗性能各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  相似文献   
26.
针对胡瓜钝绥螨体积小、与粉螨相似、难以分类计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4胡瓜钝绥螨自动检测计数方案。在多时间段、分批次拍摄螨虫照片制作数据集,通过构建YOLOv4深度学习模型对螨虫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高精度分类检测。结果表明,基于YOLOv4的螨虫识别模型能在图像存在杂质且螨虫相连情况下准确检测胡瓜钝绥螨,平均检测单幅图片耗时约0.137 s。在测试集中对胡瓜钝绥螨检测精度达到99.45%,粉螨检测精度达到93.94%。对胡瓜钝绥螨和粉螨检测精度均值(mAP)达到96.69%,分别比YOLOv4-Tiny、YOLOv3、Faster-RCNN、EfficientDet模型高14.85、2.12、35.77、27.18百分点。设计螨虫GUI(图形用户界面)品质监控界面,方便检测人员操作。本研究提出的检测方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精准、快速识别胡瓜钝绥螨,可为胡瓜钝绥螨养殖质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基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EPIC模型研究定植皇竹草植物篱,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分形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篱对坡面土壤粘粒的拦截作用显著,粘粒在篱前富集含量升高;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粘粒含量呈正相关,总体上表现为:粘粒〉砂粒〉粉粒,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受细颗粒含量的影响作用显著;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0;与土壤粉粒含量、粘粒含量、有机碳含量、团聚度及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739,-0.603,-0.486,-0.538;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库区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弱的有效指标。皇竹草植物篱带间距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作用总体上表现为:4.5 m带间距〉5.5 m带间距〉7.5 m带间距。库区10°坡耕地篱带间距布设在6 m以内时,植物篱对改善坡面土壤分形特征、降低坡面土壤可蚀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8.
拟鲤属(Rutilus)约有10个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西部水域,具1列咽齿,齿型为弯镰刀状,故名斜齿鳊。我国只新疆产一种,定名为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is(pall.)],又叫西伯利亚拟鲤。湖拟鲤是一种中小型鱼类,其体长一般不超过35厘米,但适应性强,是一种广盐  相似文献   
29.
机动车辆驱动轮胎磨损后呈现出多边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隔花磨损”。从理论上讲,机动车辆的驱动轮胎在工作中与地面产生滚动摩擦,因而磨损较小且均匀。但由于实际使用情况的差异,驱动轮不可避免产生不同程度的滑动摩擦,导致驱动轮的早期不正常磨损。驱动轮胎磨损呈多边形,说明驱动轮胎在滚动过程中产生了较严重的周期性滑动或偏摆。现将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通过虹鳟鱼卵体外滞留1.2.3.4.5.6min 6个梯度,对受精率、发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卵在体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受精率随之下降,分别为95%,85%,75%,75%,60%,60%;从受精卵发育到发眼卵,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与发眼率之间无相关性,发眼率不随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发眼率变幅在91.2~9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