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8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67篇
  32篇
综合类   363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389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水貂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终生病毒血症、浆细胞增多和血清γ-球蛋白增高,引起肾小球肾炎、动脉周围血管炎和肝炎。本病不仅能使水貂秋冬季节大批死亡,而且致使毛皮  相似文献   
13.
荔枝生产相关的水分生理指标远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远程监测系统对荔枝园中的大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大气蒸汽压差(VPD)等环境因子和茎干直径微变化、果实生长、叶片温度等树体生理指标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系统能准确及时并无伤害地记录他们的实时和周期性变化。据获得的数据初步表明,当果实处于快速膨大期,主茎的加粗生长明显缓慢,一旦果实采收后,茎干加粗生长则有一个迅速上升的变化;当土壤湿度高于33%(v/v)时,主茎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VPD白天上升,夜间下降,当夜间VPD始终高于0,就形成所谓的“夜间干燥”,VPD的这种变化对荔枝主茎和果实的生长以及叶气温差(LATD)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主茎和果实的日间收缩量随VPD的增大而增大,夜间空气干燥不但抑制了主茎生长,也使日最大LATD下降。据此认为,果实和茎干的生长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土壤湿度过高或者夜间空气干燥对荔枝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4.
外源腐胺对糯米糍荔枝座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腐胺(Put)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喷施对糯米糍荔枝座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盛花期喷施30-40mg/L的座腐胺1次,对提高糯米糍荔枝的座果率效果最好,而对果实体积和单果重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环切对糯米糍荔枝果实大小和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母枝和主枝环切处理导致糯米糍荔枝的果实大小显著减小,裂果率显著增加,环切圈以上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增加,结果母枝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果实中的总糖与蔗糖含量则显著地降低。据此认为,近几年来,糯米糍的果个比20世纪80年代明显减小,裂果增加,很可能与生产中多年连续施行主枝环切(或环剥)技术有关,而碳水化合物运入果实量的减少可能是环切导致果实变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60年人们开始认识到锌是反刍动物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研究证实,锌对各种生物都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和临诊意义,生物体内与锌有关的酶近200多种,奶牛缺锌后可引起一系列的生化紊乱,导致产奶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和乳质较差。相反,若锌过量,则奶牛发生急、慢性中毒,表现为贫血、产奶量下降、采食量减少等。本文着重就锌在奶牛营养上的作用及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蛋氨酸锌水平饲喂泌乳奶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在各试验组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50,400 mg/kg蛋氨酸锌(日粮干物质计),各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随蛋氨酸锌水平的不断升高,奶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有所提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250 mg/kg和400 m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乳脂、乳蛋白、乳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乳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100,250,400 mg/kg组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0.43%、17.88%(P<0.05)和19.49%(P<0.05);各试验组乳锌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8.
研究4种不同添加剂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发酵品质以及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添加剂。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薯渣和玉米秸秆混贮水分含量控制在70%(混贮比例为1∶2),设置了对照组(CK)、微贮博士组(处理1)、青贮邦组(处理2)、拉巴克思复合添加剂组(处理3)以及亚芯组(处理4)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贮存期60d。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及半体内试验测定第60天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和对照组(CK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经过发酵品质分析测定,4种添加剂处理均改善了薯渣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处理4组的乳酸含量最高(P0.01),pH和氨态氮含量最低(P0.05);各添加剂处理均提高了薯渣混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其中以处理4组效果最佳(P0.01),有氧稳定时间为162h,比CK组延长50h,其次是处理2组(P0.01)、处理3组(P0.01),处理1组改善效果不明显;在瘤胃中培养48h后,处理组干物质(D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处理4组的NDF瘤胃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处理3(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的NDF瘤胃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3组和CK组(P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1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比CK提高2.83%(P0.01),其他各处理组间淀粉的牛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添加剂处理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等均有改善作用,其中以亚芯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酸(HAc)作为溶剂,配制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纺丝液,探究纺丝液稳态流变和动态流变性能并考察其静电纺丝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S质量分数的增加,纺丝液的稠度系数、结构黏度指数、表观黏度、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合黏度(η*)均相应增加,非牛顿指数相应减小,不利于CS/PVA纺丝液静电纺丝。随着测试温度的增加,纺丝液的稠度系数、结构黏度指数、表观黏度、G′、G″和η*均相应减小,非牛顿指数相应增加,纺丝液流动性能加强,可纺性提升。当CS质量分数为3.0%时,纺丝液在测试温度30℃下的稠度系数和结构黏度指数均较小,分别为7.978 1和2.16,且非牛顿指数为0.887 7接近于1,表明该纺丝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加工性。结合SEM和流变行为分析,在室温条件下CS质量分数为3.0%的CS/PVA纺丝液呈现优异的可纺性,可以构建连续、均匀且不带珠状连结的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