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探究致富带头人的带贫减贫机制及个体特征的影响,基于参与式扶贫理论与涓滴理论,利用20个县市致富带头人的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带贫减贫的机制进行了剖析,检验了个体特征对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研究表明:致富带头人同时具备“农民”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具有明显的主动“带富”特征,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包含了“利己性”与“利他性”的双向特征,致富带头人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对带动农户增收和脱贫影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还需进一步深化。因此,需要培育多种形式的致富带头人,扩大乡村经济精英与社会精英范围,加强致富带头人系统化技能和管理培训,强化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提高身份认同,激发带富潜能。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溶解性有机碳(DOC)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测定比较了秸秆还田(CT+)和秸秆不还田(CT-)条件下0~40 cm剖面土壤DOC含量及其组分的迁移分布。结果发现:DOC含量及其在土壤有机碳(SOC)中的占比量(DOC/SOC)、DOC组分中的胺类(CO-NH)和芳香族类(C=C、苯环)化合物含量、DOC的平均分子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10 cm土层土壤与30~40 cm土层土壤之间差异显著,说明DOC在淋溶过程中的含量和组成成分均会发生变化,下层土壤较上层土壤DOC含量降低、DOC分子结构趋向简单化。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土壤相比,0~40 cm土壤DOC含量、DOC/SOC、DOC组分中的胺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含量均表现为增加,两个处理之间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缩小;同时,秸秆还田增加了DOC的平均分子量,处理间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秸秆还田对剖面土壤中DOC含量及其组分转移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3.
正风光旖旎的夏威夷群岛,却是全世界人类影响导致物种灭绝的典型中的典型,大量本土物种已然消亡。还好,有一些生物仍顽强坚守自己的故乡,并在这座"灭绝之都"焕发生机。夏威夷,热带火山群岛,蜜月、度假胜地。但对于喜好看野生动物的人来说,夏威夷却是一片荒漠般的存在。这个本应有多样特有物种的地方,却是全世界人类影响导致物种灭绝的典型中的典型,被称为"世界灭绝之都"。  相似文献   
44.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变化和分子结构组成均会对土壤CO_2气体排放产生影响。为了探讨秸秆还田后土壤DOC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CO_2排放的关系,在连续4个小麦生长季,对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土壤DOC含量及其官能团特征和土壤CO_2排放通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土壤的DOC结构中均含有-C=C-、-CO-NH-和苯环这3种官能团;秸秆还田土壤DOC含量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土壤,而且DOC组分中的胺类物质(-CO-NH-)和芳香族化合物(-C=C-、苯环)的含量比例也明显增加;土壤CO_2排放通量也表现为秸秆还田土壤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土壤。土壤DOC含量、DOC官能团结构特征和CO_2排放在4个小麦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相关分析显示土壤CO_2排放不但与DOC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6*),而且与DOC的分子结构特征显著相关(r210=0.62*;r280=0.73*),胺类物质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越高,CO_2排放通量越大。  相似文献   
45.
苏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种植区。近年来,为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我国在粮油产区重点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分析苏北平原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此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技术推广的对策,为其他地区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化特征,利用2008—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下同)休闲农业数据,将异质性环境变量引入效率测算,利用三阶段DEA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使用PS收敛检验对我国休闲农业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引入环境异质性变量对投入产出变量进行了修正,省际效率差异性更加明显;2)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效率整体不存在收敛,但存在俱乐部收敛,有7种收敛类型,不同类型的相对转移路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转变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从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转变;实施差异化效率提升策略,缩小区域间效率差距;强化区域之间的交流,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