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笋壳鱼又名褐塘鳢,砂虾虎,学名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 Bleekor);原产于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是大型塘鳢科鱼类,最大个体可达5~6kg。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食用鱼,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湾等地区及日本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售价高达每公斤10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22.
23.
淡水白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1985年引进大陆养殖,现已成为我国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淡水白鲳在杭州及近郊地区每年投放养殖的大规格鱼种在数百万尾,当地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初投放鱼种(规格在33~62克/尾),每667米2投放1200尾左右,另混养部分鲢鳙和其它鱼种,在6月底7月初即可达500克左右规格上市,一般间隔10天左右轮捕1次,经2~3次的轮捕即可将其90%以上起捕上市,而此段时间正好是养殖鱼类的淡季,海水捕捞正处于禁渔期,故淡水白鲳的市场销量很大(其部分产品销…  相似文献   
24.
2014年3月中旬,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乡仁家宅村发生了一起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小反刍兽疫疫情在沿河尚属首次发生。疫情发生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方针,快速反应,严格处理,迅速扑灭了疫情。文章详细介绍了疫点基础信息、疫情基本情况、疫情传播过程、疫源追溯、疫源追踪、疫情处置等应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进行了疫情评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5.
2013年6月3日,临沧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饲养的猪陆续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笔者的指导协助下,通过药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及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疫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6.
根据沿河自治县境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1]),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高免羊群三个技术环节着手,研究集成了适合喀斯特山区推广应用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四严格、一净化、四推广"防控配套技术,对指导同类地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病防控工作,促进山区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2000年6~9月,本县思渠镇石坪村、谯家镇兴隆村、垢坪乡河兴村以及沙子镇十二盘村和淇滩镇潮陵村波尔山羊杂交改良示范点的山羊先后发生以后肢麻痹、蹄尖拖地、提举不充分、行走蹒跚、步样强拘、后躯软弱、腰部无力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据调查5个点山羊共发病69只,其中波尔山羊种公羊2只、本地山羊(系贵州白山羊的代表群种)67只,死亡3只(本地山羊),死亡率为4.3%.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表现、尸体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山羊脑脊髓丝虫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中华鳖弗氏柠檬酸杆菌败血症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分离方法对病鳖肝、肾、肠组织进行细菌性病原分离,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药敏及人工感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是该败血症的一种主要病原菌,它对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9.
耕牛乳头状瘤 ,又称皮肤疣 ,俗称“瘊子” ,是由乳多空病毒 (Papovairus)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是有害于机体的一种异常组织增生 ,一般在耕牛中呈零星散发 ,没有明显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多滋生在眼睑、前额、耳、颈、下腹、包皮、乳头等毛稀皮薄处 ,以单个出现或多个丛生 ,根蒂粗细、长短不一。瘤体形状因病程不同可呈球形、椭圆形、结节状、分叶状、绒毛状或椰菜状 ,其大小不等、数量不定 ,患畜全身症状不明显 ,该病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均有报道 ,发病率为 2 5%~ 61%不等 ,国内耕牛发病情况未见详细报道。治疗…  相似文献   
30.
以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鱼种为试验对象,养殖试验周期为60 d。平均试验水温(26.5±0.5)℃。基础饲料粗蛋白水平(质量分数)为41.03%,添加盐酸甜菜碱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4%、O.6%和0.8%。试验结束后,停饲24h取样测定。结果表明,盐酸甜菜碱使整鱼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0.6%甜菜碱组整鱼粗蛋白提高11.89%(P<0.05);鱼肌肉含水量下降,0.1%、O.6%和O.8%甜菜碱组分别降低1.29%(P<0.05)、1.42%(P<0.05)和2.45%(P<0.01),肌肉粗蛋白含量提高,0.4%甜菜碱组提高3.19%(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提高,0.2%、0.4%、0.6%和0.8%组分别提高1.04%、O.74%、0.75%和0.87%(4组P<0.01);盐酸甜菜碱显著提高肌肉和肝脏中RNA和TNA含量及RNA与DNA比率;盐酸甜菜碱显著提高肝脏中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总活力和比活力。本试验结果提示,甜菜碱在肝脏BHMT和β-CYST的双重调控下作为甲基供体参与机体代谢活动,使肝脏和肌肉中甲基化产物(如:核酸)含量增加,从而实现其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