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61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38篇
  73篇
综合类   303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忠  张礼维  赵致 《耕作与栽培》2013,(1):21+23-21,23
叶斑病是太子参主要病害,为了有效控制叶斑病的发生,选用不同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效果最好,防效为76.54%,其次是40%氟硅唑乳油,防效为73.00%,百泰防效为72.67%、阿米西达悬浮剂防效为71.19%,10%世高防效为62.71%,而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仅为48.42%,可能是产生了抗药性。"百泰"喷施后对太子参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用后至6月底叶色仍保持淡绿色,然后叶色逐渐退至黄绿色。"世高"转叶色较百泰慢,但其药效保持时间也较长,至6月底叶色仍保持淡绿色。供试的几种其他药剂均没有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9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影响产奶量或丧失繁殖能力而被淘汰,严重影响奶牛场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迄今分离出的病原微  相似文献   
93.
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最佳方法和增产机理,进行了等离子体处理大豆对化肥利用率的试验。试验采用5种剂量、7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苗期调查处理根数比CK1多1.8~2.9条。处理间株高变化不明显。结荚期、成熟期干物质的化验分析和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0A×2和1.5A×2的剂量能促进大豆吸收养分,(N+P2O5+K2O)总量比CK1提高10%以上;比CK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为25.2%~32.9%、3.0%~6.7%和 7.5%~13.5%。明确处理1.0A×2的剂量,比CK1增产11.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4.
几种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容大小及周转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运用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沼泽土、草甸土、普通黄棕壤和棕色石灰土4种土壤有机碳库容大小、各碳库平均周转时间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4种土壤剖面表层和中层有机碳含量分别为8.48~24.53 g/kg,4.02~16.77 g/kg;活性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0.99%~5.01%,1.31%~1.91%,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8.8~14.3 d,10.4~16.5 d;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15.88%~59.04%,20.43%~48.36%,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1.3~29.1 a,3.6~21.3 a;惰性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9.97%~79.11%,50.31%~77.66%。不同类型土壤三库有机碳含量均是上层明显大于中层,培养3个月,表层和中层土壤有机碳累计分解量分别达到了165.99~2 429.57 mg/kg,108.04~743.02 mg/kg,4种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大小顺序:沼泽土>草甸土>棕色石灰土>普通黄棕壤,与活性碳的百分比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对培养期间土壤有机碳累计释放量进行拟合,发现三次方程(Y=b0 b1x b2x2 b3x3)能很好地描述其变化趋势,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5.
96.
2004年秋季,我市塘桥、南丰等乡镇发生严重的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在30%左右,幸存的也大都沦为僵猪,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云南普洱市畜牧业生产现状、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佩标后续工作、佩标生产商加快研发和售后服务、完善佩标监督、加大宣传、尽快出台回收标识处理等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动物及其产品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98.
99.
李忠  方平 《植物医生》1999,12(6):44-44
冬春常出现暴暖骤冷天气,蔬菜极易发生寒害,造成损失。如何提高蔬菜御寒能力呢?不要单施速效氮肥,要多施有机肥。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而且决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长得过于柔弱鲜嫩、抗寒能力下降,幼苗追肥宜早,以促菜苗老健,低温之前不要单施速效氮肥,宜配合追施磷、?..  相似文献   
100.
根据2000~2010年“北斗”号调查船在黄海中南部水域8个航次的渔业生物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1985~1986年的历史资料,对该水域小黄鱼种群的生长、摄食、繁殖及资源量变动等生物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季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范围要高于其他季节,从2000~2010年在同一季节小黄鱼的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降低,并且优势体长更为集中.小黄鱼食物组成从1985~1986年到200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0~2010年小黄鱼食物组成变化不大.1985~1986年小黄鱼食物主要是以鳀Engraulis japonicus(重量百分比为45.18%)为主,其次是小型底栖虾类.2000年和2010年小黄鱼食物组成主要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为主,占食物总量的47.2%,其次是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脊腹褐虾Crangon afinis,但是鳀在食物组成中从4.67%增加至10.64%.小黄鱼各个季节性腺发育Ⅱ期所占的比例较高.2000年小黄鱼平均渔获量最高(夏季除外),2000年以后其平均渔获量降低,其分布开始向北偏移.由上可知,黄海小黄鱼的种群属性及其生活史类型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建议小黄鱼的渔业管理和资源养护要充分考虑其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