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5篇
  1篇
综合类   101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子代(Oreochromis niloticuss♀×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IGF-I基因结构差异,研究IGF-I基因与此3种基因型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3'-RACE的方法,从鳃的总RNA分别获得其IGF-Ib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076 bp、1075 bp和1 079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546 bp、一个终止密码及含polyA信号的3'UTR;ORF编码182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44aa),成熟肽B区(29aa)、C区(10aa)、A区(21aa)、D区(8aa)及编码70aa的E区,二级结构为混合类型;与其他脊椎动物IGF-Ib序列的序列相似度达75.8%-100%;成熟肽A、B区高度保守,C区第82位后缺失2aa,E区第131位和159位分别缺失3aa和1aa;萨罗罗非鱼在E133位发生Ala/Pro氨基酸残基替换,与耐盐性强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画眉罗非鱼一致,推测IGF-Ib基因E区选择性剪切与3种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2.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选择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系F6~F9 4代鱼生长性能进行比较.153 d的试验结果表明.F6~F9 4代鱼绝对增重率分别为1.31、1.38、1.45、1.51g/d.其中,F9比F8提高4.14%,F8比F7提高5.07%,F7比F6提高5.34%,生长速度逐代提高的平均值为4.85%,与2004年研究得到F7比F6提高4.42%的结果相近.F6~F9 4代鱼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0.33、0.31、0.29、0.29.呈现出逐代降低的趋势.试验期间,F6~F9 4代鱼的雌鱼特定每天增重率分别为2.69%、2.73%、2.77%、2.78%,F6~F9 4代鱼雄鱼特定每天增重率分别为2.81%,2.85%,2.88%、2.90%,雌、雄鱼间差异显著(P<0.05).F6~F9 4代鱼的生长性能比较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生长性状的选择响应约4.85%.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var.color)的繁殖性能差异,对5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在2、3龄阶段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龄雌鱼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34.55万粒,比2龄雌鱼的20.09万粒高71.98%;3龄雌鱼的体重相对繁殖力为216.76粒/g,比2龄雌鱼的187.26粒/g高15.75%,3龄雌鱼的繁殖性能极显著地高于2龄雌鱼(P<0.01);而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瓯江彩鲤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Y=0.0225X-2.5591(R=0.835 5,P<0.01);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0.0068X2.8002(R=0.728 5,P<0.01)。3龄雄鱼的性腺重极显著地高于2龄雄鱼(P<0.01),但2龄与3龄雄鱼间的性腺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色雄鱼间的平均性腺指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瓯江彩鲤的最佳繁殖年龄,雌性以3~4龄为宜,雄性以2~3龄为宜。  相似文献   
44.
2009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情况、产业化情况、存在问题等及方面介绍了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在分析2009年广东罗非鱼业价格变化的基础上预测2010年罗非鱼价格走势,并分析了广东罗非鱼业及关联产业科技进展情况,最后提出广东省罗非鱼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度省乃至全国的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瓯江彩鲤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 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瓯江彩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 ,结果表明 :(1)共产生 18种限制性态型 ,其中 5种酶产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s) ,归结为 5种基因单倍型。 (2 )瓯江彩鲤mtDNA大小为 16 .6 0± 0 .15kb ,单倍型间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和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0 .75 17、0 .0 2 86 ,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46.
中华绒螯蟹欧洲、美国的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e)、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自然分布于南至中国福建闽江(~26°N),北至朝鲜半岛(~45°N),西达离长江口约1400km的重庆,由于人为因素,广东珠江流域也有少量存在(图1)。图1为中华绒螯蟹在东亚种群分布状况。中华绒螯蟹原本是东亚的土著生物。但自20世纪初中华绒螯蟹已移居并繁衍于欧美大陆沿海,并在莱茵河河口地区和旧金山湾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地方群体。图2为中华绒螯蟹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7.
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鲤的微卫星DNA标记中筛选4对有效引物,进行不同倍性团头鲂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中有2对能在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中探测到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4~6个,大小在131~307bp之间。发现两个等位基因(MFW19—175和MFW19—256)可作为异源3n特异的微卫星DNA标记。(2)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62~0.288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315~0.1969,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5~0.1542,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3)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和同源4n—F1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地高于2n群体(P〈0.05)。(4)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五群体分子系统树分成明显的两支,同源4n—F1、正交3n、反交3n和异源3n为一支,2n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道兴建中的长江天鹅洲“四大家鱼”天然种质资源库中鲢、鳙、草鱼与青鱼的生长,死亡特性和资源数量变动规律。对这4种鱼生长参数值的比较分析表明,天鹅洲故道鲢、鳙、草鱼、青鱼基本维持了长江天然群体的优良生长特性,1991年度,故道渔获量为71.8万公斤,其中“四大家鱼”产量8,8万公斤,鲢、鳙、草鱼、青鱼的死亡率分别为0.66、0.77,0.86、0.86,。四大家鱼”的年资源补充量为16.7万尾,平均资源重量为7.28万公斤,目前该故道渔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捕捞,为了发挥种质资源库的预期效应,建议将。四大家鱼。的开捕年龄定为3龄,严禁捕捞其当年幼鱼,捕捞强度控制在0.3~0.5间,以期故道鲢、鳙、草鱼、青鱼的持续产量保持在30万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9.
长江,瓯江,辽河中华绒螯蟹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名河蟹,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由于对河蟹的酷捕滥放,河蟹产量逐年下降,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增殖这种珍贵的水产资源,从七十年代起对河蟹进行人工放流,除从长江口捞取蟹苗外,着手开发辽河和瓯江的蟹苗资源,但后两水系河蟹个体较小,放流效益较差[徐兴川,1991]。关于中华绒螫蟹消化生理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陈立侨等[1993]研究了河蟹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能力,但未涉及其与消化酶的关系。徐生俊等[1993]研究了河蟹肝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及其最适pH值,而对淀粉酶…  相似文献   
50.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