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日,修理工范某在修车时擅自将在此修理的汽车开上了马路.因刹车过狠造成侧滑,将正在路边正常行走的一路人撞倒.  相似文献   
22.
农机管理的首要责任是安全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赠加,由于管理、使用、维修等的疏漏,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并不乐观。中国有句古话:平安是天,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几种鱼类常用催产剂对锦鲤的催产效果,分别给性腺发育成熟的锦鲤亲鱼注射HCG+LHRH-A2(A组)、PG+HCG+LHRH-A2(B组)、DOM+LHRH-A2(C组)、复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组)和“双生”牌注射用高效鱼用催产剂(E组)进行人工催产,比较不同外源催产激素对锦鲤亲鱼产卵和排精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催产剂均能在水温20~22 ℃下诱导亲鱼排卵、排精。其中,注射两种复合催产剂的D组、E组催产效果最佳,雌鱼效应时间为11~18 h,催产率均为100 %,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3.93±2.31) 粒/g、(22.62±2.81) 粒/g,受精率分别为(86.44±2.9) %、(85.28±3.2) %,孵化率为(79.44±2.70) %、(78.65±3.10) %;雄鱼24 h内的采精量分别为1 461、1 456 mL,精子的寿命分别为(125.34±8.70) s、(125.26±9.40) s,精子的活动强度分别为(48.31±8.90) s、(47.89±8.40) s,且采精率分别为(69.57±5.25) %、(68.74±4.32) %,产后亲鱼的死亡率均为0。各组精子的寿命、采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A、B、C组精子的活动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4.
测量了安徽黄缘闭壳龟、台湾黄缘闭壳龟和黄喉拟水龟3种观赏稚龟的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甲桥长、喉盾宽、肱盾宽、胸盾宽、股盾宽、肛盾宽、喉盾缝长、肱盾缝长、胸盾缝长、腹盾缝长、股盾缝长和肛盾缝长等形态性状,利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了所测数据,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3种观赏稚龟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1)黄喉拟水龟稚龟腹甲除喉盾外每一块盾片内侧有黑斑,喉盾缝长与肱盾缝长相近,股盾缝长大于肛盾缝长;而安徽黄缘闭壳龟和台湾黄缘闭壳龟稚龟腹甲各盾片基本全覆盖黑斑,喉盾缝长大于肱盾缝长,股盾缝长小于肛盾缝长。与台湾黄缘闭壳龟相比,安徽黄缘闭壳龟的头部脸颊两侧和颈部更红,头部两侧黄带更艳,缘盾内侧及甲桥呈褐黄色甚至红色。(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安徽黄缘闭壳龟和台湾黄缘闭壳龟先聚为一组,然后再与黄喉拟水龟聚为一组。(3)3种稚龟的判别公式为,安徽黄缘闭壳龟=2884 x_3-1149 x_4-928 x_5-1194 x_6-702 x_(10)-954 x_(11)-1780 x_(12)-555 x_(13)-724 x_(14)+341 x_(15)-2459,台湾黄缘闭壳龟=2735 x_3-1016 x_4-798 x_5-986 x_6-775 x_(10)-926 x_(11)-1991 x_(12)-447 x_(13)-731 x_(14)+345 x_(15)-2396,黄喉拟水龟=3085 x_3-925 x_4-745 x_5-1511 x_6-686 x_(10)-849 x_(11)-1722 x_(12)-610 x_(13)-625 x_(14)+206 x_(15)-2169。研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结果和判别分析结果相同,且与现有种属划分结果一致;腹面的腹甲宽/背甲长(x_3)、甲桥长/背甲长(x_4)、肱盾宽/背甲长(x_6)、肱盾缝长/背甲长(x_(11))、胸盾缝长/背甲长(x_(12))等参数可作为鉴别上述3种观赏稚龟的主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用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混合油全部替代鱼油后对杂交鲟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血清肝功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试验饲料,A组饲料添加8%的鱼油,B、C、D组饲料分别用75%亚麻籽油+2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50%亚麻籽油+50%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1)以及25%亚麻籽油+7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3)替代A组饲料中全部鱼油。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初始体重为(70.8±0.5)g的杂交鲟,共进行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B组杂交鲟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是4组中最高的,且与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杂交鲟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与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B组杂交鲟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D组(P0.05);B组杂交鲟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以B组最低,显著低于C组(P0.05),但与A、D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B组杂交鲟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A组对应脂肪酸的65.7%和74.5%,肌肉中EPA和DHA的含量并没有因为混合油替代鱼油而大幅下降。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全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当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即75%的亚麻籽油+25%的大豆油)时杂交鲟的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迅速,并在疾病诊断、生物医药研发、食品营养与科学、药理毒理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以及动物育种等众多领域均有应用。系统介绍了动物育种中小分子代谢物在遗传参数估计、品种(系)鉴定、重要经济性状鉴定、多组学关联分析以及动物疾病模型制备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其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越来越多代谢物被人们所了解认识,在农用动物育种中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代谢组学必将成为动物育种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7.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5~2007年承担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黄颡鱼规模化养殖”项目(BJZH2005150),开展了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批量育苗规模。现将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8.
对虹鳟、溪红点鲑及其杂交三倍体F1(虹鳟♀×溪红点鲑♂)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旨在为虹鳟、溪红点鲑杂交育种时的性状选择提供参考。结果显示:F1的水分、粗脂肪含量与虹鳟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F1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双亲(P0.05);灰分含量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F1的钾、铜离子含量与虹鳟差异不显著,钾离子含量显著高于溪红点鲑,铜离子含量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F1的铁、锌、磷离子含量与溪红点鲑差异不显著,二者的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虹鳟,锌、磷离子含量显著低于虹鳟(P0.05);F1的钙离子含量与双亲差异显著,其中虹鳟含量最高,溪红点鲑含量最低(P0.05);三者的钠、镁、锰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F1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双亲(P0.05),亲本间差异不显著;F1多数氨基酸含量高于鸡蛋全卵蛋白标准,而两亲本只有赖氨酸含量高于该标准,其它氨基酸含量均低于该标准;F1所有的氨基酸含量高于WHO/FAO标准,两亲本仅部分指标高于该标准;F1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ω-3和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低于溪红点鲑(P0.05),而与虹鳟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F1与其双亲相比,氨基酸含量更丰富,脂肪含量较少,味觉更鲜美。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锦鲤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在肥水池塘、新水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水泥池、定期换水的水泥池、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的水泥池中进行了锦鲤养殖试验,测定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氨氮含量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各组氨氮含量与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为显著负相关,其余各组为显著正相关。肥水池塘、新水池塘、不换水的水泥池、定期换水的水泥池4个试验组的氨氮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在鱼种投放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0.42 mg·L-1,而后随时间的延长,氨氮浓度处于波动下降的状态。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水泥池的氨氮浓度分别在试验第10天和第20天出现了两个波峰,在第14天和第25天出现了两个波谷,整体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