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61.
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的西江赤眼鳟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利用2009—2014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捕捞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历史变化,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perrecruitment,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 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赤眼鳟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赤眼鳟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2×10-5L2.9527(R^2=0.9595,n=2346),生长方程为L_t=725.802[1-e-0.110(t+0.613)]。目前西江的捕捞强度(F=0.96/a)和开发状况(E=0.86)远超种群可持续开发水平,赤眼鳟种群处于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将西江赤眼鳟开捕年龄提高至3龄(或开捕体长增大至238 mm),则预计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增加175%,在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协同保护下,种群实际保护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一种自动采集转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鱼类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自动采集转轮特别适合在小河流及溪流中自动采集小型鱼类,并且选择性小、活体采样、对鱼类无大的损伤、可长期自动运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63.
珠江禁渔对广东鲂资源补充群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我国各大水系实施禁渔期制度之后,珠江水系于2011年4月1日至6月1日实现首次禁渔。广东鲂是珠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分析珠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对广东鲂资源补充群体的影响,于珠江实施禁渔制度前(2006—2010年)和禁渔制度后(2011—2012年)在珠江下游肇庆江段设立固定采样点,利用定量弶网对流经该江段的广东鲂鱼苗补充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禁渔前,珠江广东鲂鱼苗集中出现在4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持续时间为(189±11)d,高峰期为6—8月。禁渔期制度实施之后,全年广东鲂鱼苗出现的起始时间变化不大,但是结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略有缩短,4—5月份广东鲂鱼苗密度明显增大。广东鲂鱼苗总量及其在鱼苗补充群体中的比例均有所提高。根据禁渔前广东鲂鱼苗发生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的回归关系:LgY=0.988Lnx-4.932(R2=0.365,P0.01),结合禁渔后实际调查结果,对禁渔的实际作用进行了估算,2011年和2012年由于禁渔分别增加了9.43×108和651.81×108尾广东鲂鱼苗。研究表明,在径流量有保障的前提下,目前的禁渔制度可以有效增加广东鲂鱼苗补充群体资源量。  相似文献   
64.
随着农业生产工作不断发展,薄皮甜瓜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现阶段薄皮甜瓜种类较多,质量存在差异。本文分析了薄皮甜瓜育种研究现状进行,并从抗病育种研究、品质育种分析、适应性育种3个方面对薄皮甜瓜育种的策略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对西江7种鱼的LPL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克隆,并与NCBI上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找出其内含子序列和内含子差异的规律.结果表明:LPL基因内含子的变化与其分类地位相关,草鱼、鳙鱼、广东鲂、海南红鲌、长春鳊这5种鱼的LPL基因的内含子长短和位点差异都不大,其与鲮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含子序列的变异上,而大眼鳜的内含子比其他鱼长,6种鱼的LPL基因的碱基组成为T含量最高、G含量最低、A+T>G+C(大眼鳜除外),但T与G的比例有较大差别,其中大眼鳜的最低碱基含量为C,与其他鱼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分类地位或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6.
薄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进香料作物薄荷示范种植取得成功,摸清了薄荷种植的关键技术,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 一、育苗 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  相似文献   
67.
数理统计在作物品种评价中的应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理统计原理和农业科研实践证明:稳产性是农作物品种评价的重要技术指标,用(b)和(r2)统计量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稳产性评判是一种先进科学和简捷实用的数理统计方法。(b)、(r2)统计量结果是农作物品种进行稳产性评判和确定农作物品种种植推广区域的依据,应当应用到农作物品种进行稳产性评判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68.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0头,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9.
70.
西江广东鲂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鳞片、脊椎骨和背鳍条三种材料对肇庆自然保护区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的年轮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广东鲂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龄三种材料鉴定结果较吻合,5~7龄用脊椎骨鉴定较合适;广东鲂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7龄,5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渔获物中3、4龄鱼居多,说明目前捕捞强度过大,需要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