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2篇
  27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研究用江西东乡普野和桂朝 2号的 115株 BC1群体 ,构建了一个长度为 1418.2 c M、包含 12 0个RFL P标记的遗传图谱 ,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11.8c M。该图谱除第 1染色体短臂上的标记的顺序与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发表的图谱不同外 ,其他染色体上相对应的标记的顺序及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基本一致。该图谱为定位栽、野之间重要的分类性状和农艺性状以及进一步研究野生稻进化到栽培稻的分子进化机理奠定了基础。利用该图谱 ,对控制株高的 QTL s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株高有 6个 QTL s,他们分别位于第 1,3,4 ,5 ,8和 9染色体上 ,其中位于第 1染色体 C95 5— R1613间为 1个主效基因 ,并对主效基因的来源进行了讨论。最后作者提出 ,在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中 ,株高由高变矮是微效基因突变与主效基因突变相结合并通过长期积累而成的  相似文献   
92.
李晨 《广西农学报》2007,22(5):74-76,87
围绕地方特色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依靠产业带动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在新形势下,如何把自然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构建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总结来宾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附生兰的物种组成、分布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鹦哥岭地区的附生兰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探索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影响,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和净效应,并分析了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不同环境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所选9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7.8%,其净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植被类型、树皮类型、年平均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平均值、最干月降雨量、海拔、郁闭度、坡向、坡度,仅坡度的净效应未达到显著。(2) 随海拔升高,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低海拔段(700~900 m)物种最丰富,附生兰多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缓坡地段,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均较高,阳坡和半阳坡的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较阴坡与半阴坡少;粗糙的树皮更易着生附生兰,覆盖物为树皮上的附生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多数附生兰倾向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低地雨林中附生兰物种最丰富,热带针叶林中的附生兰具较高的优势度;附生兰倾向于分布在较低的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在(7.8~7.85)℃之间的生境中;在降雨量较多的环境中,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较高。  相似文献   
94.
旨在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mali) VmImp2基因的功能,以期揭示腐烂病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机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 VmImp2进行蛋白序列及进化分析;利用Double-joint PCR和PEG介导原生质转化的方法,获得腐烂病菌 VmImp2的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利用十字交叉法以及伤口接种法,研究 VmImp2对病菌营养生长,繁殖体产生以及致病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VmImp2编码1 48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属于PCH(Pombe Cdc15 homology)家族,含有典型的FCH(Fes/CIP homology, F-BAR)和SH3(Src Homology 3)结构域,与梨树腐烂病菌(V.pyri)的Imp2蛋白亲缘最近。对基因进行敲除后,共获得5个缺失突变体菌株。表型分析显示,缺失突变体的营养生长受到明显影响,表现为菌丝更加稀疏,生长速率明显减缓。同时,突变体的繁殖体产生能力以及对枝条的侵染能力基本丧失。5个突变体的表型一致。将基因回补之后,共获得3个回补菌株,突变体表型缺陷基本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说明 VmImp2基因参与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营养生长、繁殖体形成以及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产量仍作为重要指标的同时,稻米品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产量、改良稻米品质是现代水稻育种的两个主要目标,而水稻粒长不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还与外观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细长粒稻米通常表现较好的外观品质,且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的消费者更偏爱于长粒型的稻米。因此,改良水稻粒长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水稻粒长是数量性状,遗传机理较为复杂,分析其遗传特点并鉴定水稻籽粒大小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有关水稻粒长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经定位的与水稻粒长相关的QTLs有120多个,并克隆了一些控制粒长的相关基因。就水稻粒长的影响因素、粒长与其他相关性状的关系、QTL定位、重要粒长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以及粒长基因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水稻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提高是解决人类口粮问题的关键。水稻喜温, 但温度过高会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热害频发,严重限制了水稻的高产、 稳产,导致水稻产业受到较大影响。通过鉴定水稻耐热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克隆相关 基因,并研究水稻耐热性状的分子机理,将水稻重要耐热相关基因应用于育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近年 来随着测序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耐热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迄今为止,国内外科研人 员已通过不同的遗传群体鉴定了 80 个以上的水稻耐热相关 QTL,并通过正向或反向遗传学手段克隆了部分水稻 耐热相关基因,为水稻耐热分子育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就水稻耐热相关 QTL 的鉴定、耐热相关功能 基因的克隆以及耐热相关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耐热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水稻新品种“粤航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介绍了籼型香稻新品种粤航1号的选育,并对航天搭载材料的选择和香味性状突变进行了讨论。该品种鉴定结果为品质达国标优质3级以上,食味品质佳,既香又软,可加工中高档包装米。粤航1号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8.
李晨  代艳侠  曾烨  郭月萍 《蔬菜》2015,(1):15-18
为了探明滴灌条件下适宜番茄生长并促进高产的灌溉制度,设置3种灌溉模式,研究“少量多次”和“多量少次”(对照)灌溉制度对番茄生长势、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生长势上,以灌水量18 mm、7~10 d灌水1次的处理株高表现最好,各处理茎粗和叶面积的差异不大。在产量和水分生产率上,都以灌水量12 mm、5~7 d灌水1次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4.22%,水分生产率比对照提高了59.93%,真正实现了节水高产,推荐在番茄滴灌生产中运用。  相似文献   
99.
孙闯  李晨  王艳立  郭秀云  纪元 《农林科学实验》2013,(21):253-253,256
观察并解剖40尾活体黑斑狗鱼,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内部构造和食物组成并进行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消化系统的性状与其凶猛肉食性相适应的,在保持鱼类种群生态平衡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桧状青霉9-3为出发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DES)诱变,通过筛选得到一株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性良好的菌株H16,其滤纸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与蛋白产量均较出发菌株相比均提高了4倍左右。并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产酶条件为:微晶纤维素浓度为2%,玉米浆干粉浓度为1.5%,发酵温度为30℃,初始pH为5.5,装液量为30 mL/250 mL,发酵周期为5 d。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的纤维素酶和蛋白产量均进一步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