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1篇
  24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前治疗高血压药物均存在一定副作用,而植物源ACE抑制肽成本低、资源丰富、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该文综述了植物源ACE抑制肽作用机制、制备方法、活性评价方法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源ACE抑制肽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水产养殖中的混养与套养技术协调了不同鱼类的不同食性、习性,充分利用了不同水层和不同饵料生物,提高了池塘的载鱼量和养殖产量,经济效益显著。本期《特别关注》栏目针对水产养殖中的混养与套养,介绍相关实用技术,并配合在《畜禽水产》栏目对这一技术作系列文章报道,供读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团聚体形成被认为是土壤固碳的最重要机制。本文以河南豫西地区长期耕作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性质及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为探讨土壤固碳机理,优化黄土高原坡耕地区农田耕作管理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耕作试验开始于1999年,试验处理有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翻耕(CT)。利用湿筛法筛分第3年(2002年)和第13年(2011年)0—10cm和10—20 cm土层中,2000、250~2000、53~250和53μm级别的水稳性团聚体,计算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并测定了各级别团聚体的有机碳(SOC)含量。【结果】1)连续13年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0—10 cm的SOC含量,分别比翻耕增加了33.47%和44.48%。2011年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SOC含量较2002年上升了1.92%和8.59%,翻耕下降了18.97%。2)与翻耕相比,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2000μm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了40.71%和106.75%;53~250μ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19.72%和22.53%;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显著提高了20.55%和39.68%,显示了土壤结构的明显改善。3)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所有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尤其以2000μm团聚体提升最多。与翻耕相比,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分别提高了40.0%和27.6%。4)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耕作年限增加,微团聚体有机碳随耕作年限降低。2000μm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2011年较2002年分别升高了23.93%和7.12%,53~250μm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9.58%和13.27%。【结论】长期保护性耕作(包括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可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降低微团聚体含量,提高团聚体的水稳性,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可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长期保护性耕作在河南豫西丘陵地区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有机碳(SOC)、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制,为旱作农田耕作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2003~2013年连续1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传统耕作(CT)、少耕(RT)和免耕(NT)3种耕作措施,分析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土壤0-20 cm含水量、作物耗水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年际变化和耕作处理间的差异,并对玉米产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少耕、免耕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11年平均值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11.2%和3.4%;至2013年少耕、免耕2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较传统耕作增加了5.53和3.29 g/kg;土壤0-20 cm有机碳储量净增加速率分别为C 0.365和0.754t/(hm2·a)。2)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少耕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2003~2013年均产量为5.83t/hm~2,较传统耕作提高了14.7%;免耕次之,年均产量为5.39 t/hm~2,较传统耕作增产6.1%。3)各耕作处理玉米产量与土壤0-20 cm土层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与作物耗水量之间具有显著的乘幂方程关系。4)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减少玉米生育期内的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免耕土壤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2003-2013年平均含水量为15.2%,较传统耕作和少耕提高了1.90和1.66个百分点,且生育期耗水量最少2003~2013年均耗水量为403.5 mm,较传统耕作和少耕减少了16.1 mm和7.6 mm;少耕、免耕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16.1%和10.2%,降水利用效率较传统耕作提高13.9%和5.8%。【结论】长期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水分、减少作物耗水量,从而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3种耕作措施中以少耕效果最好,免耕次之在旱作农田推广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措施是一种增产、节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认真做好机务调度工作,可大大提高农业机器系统的经济效益。该文结合实例介绍了MathCAD在农机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充分发挥中草药药源广、价格低、制取方便的长处,为中草药催产家鱼探索路子,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更多的鱼种,使淡水渔业适应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在西辛店公社洼里大队渔种场进行了中草药催产家鱼的初步试验。试验从六月二十日开始,至六月三十日结束,共进行了四批十组。由于时间较短,又要在保证完成水花任务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试验,因此,试验批数少,预先选定的方剂没有全部拿到试验中去,所以未能达到预期的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结合新疆驴乳和驴乳粉生产实际以及驴乳研究新进展,对2007版新疆地方标准《驴乳粉和调味驴乳粉》(DB65/T2800—2007)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文章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驴乳粉》;将原标准“驴乳粉”中脂肪含量指标从≥8%提升至≥10%;将蛋白质指标从≥15%修改为≥占非脂乳固体的18%;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污染物、真菌毒素及微生物限量进行修改,增设了对铬和硒的限量以及对六六六、滴滴涕的再残留限量,把致病菌限量直接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茵限量。旨在通过修订标准,提高驴乳粉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驴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密植枣园枝条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新疆密植枣园果树枝条修剪量大、处理困难、人工劳动强度大及配套装备短缺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牵引式枝条粉碎还田机,主要由捡拾装置、粉碎装置和传动装置等组成。为此,主要阐述了机具整体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并对其捡拾机构和粉碎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捡拾装置通过上下捡拾辊与底部叉板相互作用对枣枝进行拾取和折断,提高了捡净率与粉碎效率;枝条在动定刀配合下被切断,并与筛片产生撞击,实现了高效粉碎。为获得粉碎还田机最佳工作效果,以刀轴转速、刀片数量、筛孔大小、枝条含水率和捡拾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捡净率和粉碎粒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五因素二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优化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佳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地形平坦、枝条含水率2 5%±3%的情况下,该机以2 km/h的速度进行粉碎作业时可获得较佳粉碎效果。该速度下,主要指标平均粉碎效率若羌灰枣枣枝(轻剪)为600kg/h,若羌骏枣枣枝(重剪)为1 500kg/h,平均枝条捡净率为92%,粉碎粒度(小于5cm)达89.3%。该研究可为解决新疆密植枣园枝条机械化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拖拉机自动导航转向控制系统结构复杂、算法繁琐及对上位所检测机位置姿态信息要求较高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为中央控制载体的拖拉机自动导航执行系统。本系统在不改变原车的液压转向控制系统的前提下,通过加装以步进电机为动力的驱动装置带动方向盘转动实现前轮转向;同时利用角度传感器不断检测前轮转角,为系统在进行转向决策时提供反馈,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采用涡轮电机控制齿轮啮合与分离。控制系统采用单因子补偿控制算法,通过判断当前车辆的横向偏差走势判断当前的车身偏角。为验证程序算法以及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以TN954为实验对象,构建了转向系统和车身偏角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拖拉机以3 km/h作业速度行驶时,在初始横向轨迹偏差设定在5 cm的调整过程中,稳态误差达到2%,单因子补偿控制算法所需的平均调整时间为1. 4 s,满足当今拖拉机自动驾驶控制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运行过程中卧式TMR搅拌机刀片易磨损问题,以刀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直读式火花光谱仪对不同刀片试样进行元素检测,并使用MMQ-02G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刀片试样进行磨损试验,其中重点通过三维形貌仪对试样磨痕形貌、宽度与深度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不同元素对刀片磨损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较多锰、氮元素刀片试样的摩擦系数最低,磨损率达到最低值0.0025 mm~3/(N·m),该刀片试样中锰、氮元素与基体相溶形成固溶体,对刀片进行固溶强化作用提高试样表面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改善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