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是植物活性氧代谢中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在植物抵抗氧化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芹菜基因组中的APX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验证分析AgAPXs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为开展芹菜APX基因参与高温胁迫调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芹菜基因组中共有9个APX基因,随机分布在5个染色体上,并出现了基因片段复制现象;大多数基因被定位在细胞质中。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gAPX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族,同一亚族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基序。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表明,大多数AgAPX基因含有多种与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元件。高温胁迫下,芹菜APX活性提高。qRT-PCR分析表明,AgAPXs在不同时间的高温处理下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并与转录组表达丰度相一致,AgAPX2AgAPX3AgAPX4AgAPX5AgAPX7的表达量和APX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推测AgAPXs可能参与了芹菜抵御高温的调控过程。本研究初步鉴定并提供了芹菜APX基因家族成员信息,为今后进一步探索芹菜APX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土壤中添加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目前一项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但由于Pb在土壤中的的存在形态不一,导致植物有效性较低,利用植物对土壤中铅的修复效率十分有限,所以向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螯合剂有助于植物对铅的吸收。如今螯合诱导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热点和发展的趋势。该文主要介绍了螯合剂种类的划分以及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应用现状,综述了Pb污染土壤螯合诱导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螯合剂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未来螯合诱导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充分整合高校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环节中的作用,对于农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探索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成长为甘于奉献、信念坚定的“三农”人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思想价值引领在农业高校育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杂。MYB、NAC、AP2/ERF、bHLH、b ZIP和NAC等6类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的积累。【结论】概述了植物中挥发物有机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挥发物有机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6类转录因子调控挥发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李梦瑶  蒋湘艳  金海如 《土壤学报》2020,57(6):1483-1491
研究了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NO3-吸收转运、铵和硝态氮吸收合成精氨酸及对寄主生长的影响。利用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与毛根农杆菌质粒DNA转化的胡萝卜根(Ri T-DNA transformed carrotroots)建立的双重培养系统,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NO3-转运吸收途径,研究了铵和硝态氮吸收合成精氨酸和其转运动态;并用农田试验研究铵和硝态氮吸收转运对寄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AM真菌菌丝在NH4+和NO3-共存时,优先吸收NH4+。当AM真菌的根外菌丝在NH415NO3培养1周时,虽然根外菌丝的自由氨基酸没有被15N标记,包括精氨酸,但是菌根组织中的自由氨基酸是被15N标记的,揭示了15NO3-沿着菌丝直接扩散或转运至菌根组织而不是来自于精氨酸转运的新模式;而根外菌丝在15NH4NO3培养时菌根组织中只有精氨酸被15N标记的结果,而其它氨基酸合成的氮素主要来自从菌丝室运转来的14NO3-,所以没有标记。AM真菌根外菌丝施加13C6-葡萄糖后,培养6周后,发现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中都没有13C标记,说明了其根外菌丝不能利用葡萄糖。当在菌丝室施加13C1,2-乙酸钠时,发现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中都有13C标记,分别为8.5?2.3%和7.6?0.7%,说明了其根外菌丝能吸收利用乙酸盐中的碳素,当在菌丝室施加13C1,2-乙酸钠+15NO3时,随着氮源的增加,提高了其自由精氨酸浓度为54.2?19.3%,菌根蛋白质中精氨酸浓度变化不大;同时大大提高了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中C/N同位素标记丰度分别为57.4?4.8%和50.3?2.8%。说明了菌丝室加碳源乙酸和氮源,可以提高精氨酸的合成。大田试验中,在低磷条件下,接种AM真菌之后,添加硝酸钾可以明显地提高菌根化甜玉米茎叶重,相比对照的甜玉米提升了12.28%;硫酸铵则不如硝酸钾对AM真菌菌根化甜玉米株重的促进作用,反而是降低了其生物量8.19%,尿素则降低了13.02%,但是尿素再加有机肥则可以缓解对生物量的降低作用。AM真菌对铵和硝态氮的吸收和转运是有两种不同模式,对于铵态氮(NH4+和尿素),AM真菌通过根外菌丝内谷氨酰氨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GS-GOGAT)途径被吸收利用的,而吸收的氮大都是整合入精氨酸(Arg)分子,合成的精氨酸可以被AM真菌根外菌丝完整地运转至根内菌丝,而对于NO3-,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NO3-通过菌丝吸收转运至根内菌丝的途径;硝态氮对寄主甜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铵则相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茎瘤芥瘤状茎形成过程中的糖酸含量变化,揭示茎瘤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主要生理功能,并进一步探究BjuGAPC基因的表达模式对糖酸含量的调控机制,首先对BjuGAPC基因进行克隆,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juGAPC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发育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使用qRT-PCR比较分析BjuGAPC基因在茎瘤芥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1)BjuGAPC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038 bp,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同时具有多个蛋白质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和特异性蛋白质激酶的结合位点;BjuGAPC与其他物种的GAPDH具有高度相似性,亲缘关系与同科的芜菁、油菜、萝卜较近。(2)qRT-PCR分析结果表明,BjuGAPC基因在茎瘤芥茎膨大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且随着器官膨大相对表达量下调,与转录组的表达丰度一致。(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表达量与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并与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BjuGAPC基因参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中NAD+-GAPDH的合成,BjuGAPC基因对糖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芹菜基因组中TC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为开展芹菜TCP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芹菜全基因组数据,对TCP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系统分析了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功能域、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和转录表达丰度等,并采用qRT-PCR验证TCP参与了高温胁迫的应答.[结果]芹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