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赤霉病是小麦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发病时会导致小麦穗轴发黑,籽粒干瘪,甚至整穗死亡,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其产生的毒素积聚在籽粒中还会严重影响人畜健康,故有小麦“癌症”之称。选用抗性品种苏麦3号、宁麦9号和易感品种周麦18和偃展4110作为对照品种,采用单花滴注法对试验品种进行侵染,通过表型观察、抗性指标统计以及抗性基因表达水平检测,鉴定周麦47和周麦48的抗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机制。结果表明,周麦47对赤霉病的抗性处于高抗水平,周麦48处于中抗水平;同时,苏麦3号、周麦47、周麦48、宁麦9号、周麦18、偃展4110的赤霉病抗性与基因TaSnRK1α、TaAOS、TaUGT3、TaLTP9、TaNOX10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周麦47和周麦48的赤霉病抗性同苏麦3号及宁麦9号均存在遗传学上的数量性状特征,基因TaSnRK1α、TaAOS、TaUGT3、TaLTP9、TaNOX10可能在周麦47和周麦48响应赤霉病方面发挥关键的正调控作用。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育种过程中优质种质资源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牡蛎在潮间带的生态特性及资源分布情况,调查了浙江三门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潮间带分带格局,并检验附苗器类型和地点对牡蛎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潮间带定量调查共记录到3种牡蛎,即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近江牡蛎(C.ariakensis)和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首次在...  相似文献   
63.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设置3个处理:秸秆生物反应堆菌剂(A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种(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秸秆生物反应堆菌剂(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以不添加菌剂和秸秆温室为对照(CK),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和秸秆添加量对越冬番茄长势、产量和温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番茄茎粗,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a/b;A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和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下番茄株高、产量显著高于CK,而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的株高和产量。在10、11月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显著的提高了15cm土层的温度,该处理10月10日的平均地温为17.35℃,比对照平均地温高出1.05℃。12月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对15cm土层温度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其中12月25日平均地温为10.30℃,比CK高0.77℃。处理温室内CO_2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温室。10月1日处理温室CO_2浓度最高,为1 597.0mg·m~(-3),比CK高614.8mg·m~(-3);12月30日CO_2浓度最低,为1 015.0mg·m~(-3),比CK高393.0mg·m~(-3)。  相似文献   
64.
无膜棉花产量及其根区温湿盐对灌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膜棉花产量及其根区温湿盐对深层、夜间灌溉量的响应机制,在等行距密植(26株/m2)条件下,以早熟品种''新陆早 74 号''为试材,设置5个灌水量处理(W1,2 649 m3/hm2;W2,2 925 m3/hm2;W3,3 201 m3/hm2;W4,3 477 m3/hm2;W5,3 753 m3/hm2),研究了棉花产量形成及根区水分、温度和盐分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花籽棉产量2020年较2019年增加45.6%~65.5%(P<0.05),其中W4处理较高,较其他处理增加4.1%~10.3%(P<0.05)。土壤含水率盛花期前W5> W4> W3> W2> W1,盛铃期后处理间无差异,但较盛花期前降低21.2%~35.0%(P<0.05)。土壤温度W4较其他处理高0.3%~1.2%(P>0.05)。W4处理土壤pH值在初花期前0~30 cm土层和盛铃期后>10~20 cm土层较其他处理分别低0.1%~0.8%和0.6%~1.3%(P>0.05)。土壤电导率W3处理0~30 cm土层较其他处理高6.4%~19.4%(P<0.05)。相关分析表明,籽棉产量与土壤0~10 cm土层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10~20 cm土层电导率和花期土壤含水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盛铃后期温度和pH值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无膜高密度深层、夜间滴灌条件下,灌水量为3 477 m3/hm2可营造适宜棉花生长的根区(尤其是>10~20 cm土层)温度以及盐分环境,从而获得较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65.
调查了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蛎江滩牡蛎礁中牡蛎的种类、资源量和幼体补充量,并分析了牡蛎的遗传多样性及资源量和幼体补充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蛎江滩牡蛎礁中分布有6种牡蛎,即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福建牡蛎(C.angulata)、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猫爪牡蛎(Talonostrea talonata)和长牡蛎(C.gigas)。在牡蛎群落组成中,熊本牡蛎、香港牡蛎和近江牡蛎的占比分别为92.92%、5.00%和2.08%,其他3种牡蛎仅在定性调查中发现。夏初和秋季牡蛎平均密度分别为(97±40)个·m-2和(1 770±467)个·m-2;随着潮间带高程的降低,熊本牡蛎密度逐渐降低,而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的密度逐步升高。牡蛎幼体附着与补充开始于6月初、结束于10月初左右,补充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熊本牡蛎在整个礁区均有较高的补充量,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则在中、低礁区补充量较高。结果表明,蛎江滩牡蛎礁中的牡蛎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泥沙淤...  相似文献   
66.
文章对沙地云杉组织培养进行初步研究。选用沙地云杉成熟种胚为外植体,以SH、MS、LP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分析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表明:SH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而最佳的激素组合为0.1 mg/L2,4-D+0.1 mg/L6-BA。本试验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沙地云杉的组织快繁、再生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沙地云杉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自1980年以来,新疆石河子垦区已采用覆膜技术连作棉花42年,导致土壤残膜累积量大,从而严重影响土壤可耕种性和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选用早熟、优质、抗逆性强棉花品种的基础上,通过集成适期早播、等行密植、夜间滴灌、化学封顶等关键技术,研发北疆石河子垦区无膜棉丰产栽培技术,对推动当地棉花产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为加快‘周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改良,利用当地主栽‘周麦’品种(系)‘周麦22号’、‘周麦32号’、‘周11550’为母本,‘宁麦9号’、‘生选6号’、‘扬麦21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抗赤霉病材料为父本配制一系列杂交组合,经过选择获得621份F3~F6后代材料。在田间选用来源于江苏和河南两地不同的赤霉病菌株,通过单花滴注法接种小穗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紧密连锁的诊断性标记His-InDel对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江苏的赤霉病菌株接种后代材料田间鉴定为高抗和中抗的占总数的23.9%,而河南的赤霉病菌株感染后代材料田间鉴定为高抗和中抗占比为35.1%,说明后代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比感病亲本有明显的改良,而且材料对江苏的赤霉菌菌株的抗性比河南的赤霉菌菌株的抗性低。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携带Fhb1和不携带Fhb1的材料之间赤霉病抗性差异极显著。这表明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用于改良‘周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