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农杆菌介导的下胚轴法转化大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方法成功将大豆的蓝光受体启动子pGmPLP1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并且该基因在后代中得到稳定遗传表达.比较了栽培品种黑农44用子叶节法和下胚轴法转化的区别,发现用子叶节法不能获得高效转基因植株的品种可以顺利通过下胚轴法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22.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感光大豆品种的CO(CONSTANS) 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东农49和晚熟品种东农42各自在短日照(8h/16h 光/暗)下会比长日照(16 h/8 h 光/暗)下表达有所增强,同时东农49中CO基因的表达要高于东农42,它们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光暗交界处.东农42由长日照或短日照移入完全光或完全暗条件时,暗下CO基因的表达量剧增,并且大致维持之前长日照和短日照的表达规律.CO基因的表达有很强的昼夜节律性,暗下利于其表达,并且在不同感光品种中表达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3.
正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英国、新西兰、美国等宣布消灭了本病。但是仍有50多个国家流行。20世纪50年代前,猪瘟在我国流行极为普遍,损失惨重。国内许多专家对该病研究的比较深入,其后应用疫苗预防,猪瘟基本控制,但是近年来有所抬头。其中有许多因素,与我国的  相似文献   
24.
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属于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家族,在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生长发育、胞内信号传导以及非生物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前期对过表达抗逆转录因子GmNFYB1大豆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GmLecRlkGlyma.07G005700),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6 bp,编码181个氨基酸,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其含有两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属于一种G型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mLecRlk基因在大豆的根、茎、叶、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200 mmol/LNaCl处理下,GmLecRlk 的mRNA丰度先降低后升高,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表明该基因参与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获得GmLecRlk过表达转基因发状根复合植株,在盐胁迫处理下,其存活率高于对照;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GmLecRlk基因,转基因拟南芥在盐胁迫处理下的萌发率、绿化率和根长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综上所述,GmLecRlk参与大豆对盐胁迫的反应,过量表达基因能提高大豆和拟南芥的耐盐性,为培育和改良抗盐大豆新品种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5.
种猪测定是种猪场的核心工作。新生仔猪打耳号是种猪测定的第一步,耳号打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各阶段种猪性能测定记录、猪群周转、销售、血缘追踪、遗传信息反馈(如疝气、单睾、毛色等),提示猪只疫苗注射情况等。因此,新生仔猪打耳号必须认真对待。笔者从事育种测定工作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新生仔猪打耳号中几个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GLP7基因参与植物抗氧化胁迫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以转GLP7基因大豆T2代株系及其受体品种垦丰16为材料,在氧化剂甲基紫精(MV)胁迫条件下,测定植株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在MV氧化胁迫下MDA含量降低,总叶绿素含量增加,SOD、CAT活性显著提高.初步证明GLP7的过量表达提高了大豆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了氧化胁迫对大豆幼苗的损伤.  相似文献   
27.
对青海省民和县各乡镇引进陶塞特羊及其杂交后代羊,采集和分离了781份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血清抗体定性和定量检测,共检出阳性血清66份,平均阳性率为8.45%。为有效预防、诊断、控制该县弓形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大豆对草丁膦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大豆品种东农50对不同浓度草丁膦(Glufosinate)的敏感性表现。结果表明:施用50 mg.L-1草丁膦后3 d东农50开始表现枯黄、萎蔫,随着浓度增大毒害作用增强,扩散整个叶片;子叶、茎、真叶不同位置的草丁膦处理显示新叶、子叶对草丁膦最敏感,茎的敏感性最低;全株喷施75 mg.L-1草丁膦时可直接观察到草丁膦对叶片的毒害作用,二次喷施效果显著,易于观察。  相似文献   
29.
奥氏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ostertagi,O.ostertagi)寄生于牛的皱胃胃壁和十二指肠前段肠壁,导致牛皱胃、小肠炎症和体重、产奶量、繁殖性能下降。奥氏奥斯特线虫病(Ostertagiosis)在全球温带地区广泛流行,感染率与牛的年龄、妊娠情况、气候、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奥斯特线虫病可通过e-ELISA、PCR-ELISA和qPCR方法准确、高效检测。但是目前长期使用抗蠕虫药使O.ostertagi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导致治疗效果下降;而且对宿主感染O.ostertagi的免疫机制研究得还不够深入,不能有效调控宿主免疫应答杀灭O.ostertagi,而且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文章对O.ostertagi流行病学、危害、检测方法和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有效防制奥氏奥斯特线虫病的措施、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和研发安全高效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通过PCR的方法从大豆抗菌核病品种Maple Arrow中克隆得到Gm GLP10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m GLP10蛋白由213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一个糖基化位点和多个磷酸化位点,为胞外分泌蛋白。通过对Gm GLP10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500 bp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预测Gm GLP10启动子上具有多个与激素和防御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m GLP10与多个生长素结合蛋白进化距离较近,推断其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Gm GLP10基因在菌核病菌胁迫下的转录本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菌核胁迫处理后Gm GLP10基因表达量上调明显。Gm GLP10可能作为生长素结合蛋白参与调控大豆的生长发育与抗病防御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