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童恩正对民族学的重大贡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1997年4月,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四川联合大学博物馆馆长童恩正正在旅居美国时病逝,噩耗传来,万分悲痛,久久不能释念。我想我们对他纪念的最好方式,便是研究他的学术著作,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从中吸取营养并...  相似文献   
72.
一、问题的提出 东北输油管道采用400KD250×2及DKS750/550型离心泵作为输油主泵。自投产以来,泵轴端的机械密封摩擦付一直用整体碳化钨做为动静环的材料,即株洲601厂生产的YG_B型碳化钨。实践证明,这种材料制作的动静环在耐油、耐压、耐磨、耐腐蚀和密封性能方面均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是,由于碳化钨密封环烧结成型工艺复杂,废品率  相似文献   
73.
黄淮海夏播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是我国优势玉米种植区之一,近两年均遭受花期高温热害,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通过调整玉米播种时间,可使玉米花期错过高温热害严重时期,从而减轻或规避热害风险,但需获知各地高温热害发生强度和频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因此,以该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日高温时长为玉米花期热害指标,计算得到黄淮海地区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强度,分析2013年热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63 a气象数据和日高温时长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黄淮海各县区玉米花期出现高温热害风险的概率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黄淮海地区夏播玉米散粉期高温热害胁迫较重的地区主要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信阳市等地,高温热害程度严重。如果这些热害重灾区提前7 d左右播种,将显著减少玉米花期与高温时期的耦合,降低因花期高温热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基于物候时期、县域环境这一更加精细的时空尺度研究玉米气象灾害风险分布规律,既可为气象灾害研究提供新视角,又可用于指导重灾区通过调整播期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基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布局,对极端气候变化下的粮食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构建了低温、高温、干旱等玉米风险评估模型,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低温干旱高温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制定风险区划;基于风险区划,对未来东北地区玉米适宜品种的变化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结果 】(1)采取种植环境空间型聚类方法,东北地区可划分为9个生态亚区。(2)在二氧化碳浓度为4.5(RCP4.5)和二氧化碳浓度为8.5 (RCP8.5)两种情境下,预计2021—2026年东北地区各生态亚区玉米的活动积温变化不大,熟期品种也相差不大,低温冷害风险在V-3和V-5生态亚区存在一定差异;干旱程度整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强;高温风险主要处于无风险和低风险,少部分地区存在中风险。(3)未来情景下,由于温度升高、活动积温增加,东北地区玉米适宜种植品种均在一定程度上向更加晚熟转变。【结论 】应重点关注这些地区受耕作方式的影响,选择耐低温干旱的玉米品种或者调整玉米播种时期,规避或减缓气象风险。  相似文献   
75.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有的玉米种植环境区划受尺度过大的影响,分区环境特征不能满足品种精细测试要求,只用多年平均值描述环境空间特征,对于多环境测试中的环境不能充分地认知。为此,以地理网格为单元,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东北三省21年的气象、DEM、坡度和县域春玉米种植面积等数据,以每年的环境特征为指标,构建多年环境特征数据库,通过属性聚类方法,从时空角度研究玉米种植环境精细区划方法,将东北三省的多年环境特征分成7类,使用类别归属度分析方法,实现东北三省玉米种植环境时空型区划。与多年环境特征均值的空间型区划对比结果表明,时空型区划结果更加精细,环境认知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76.
采用连续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 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出膜后 2~80 d 的仔稚鱼消化系统发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 日龄的仔鱼口、咽腔、肠腔、肛门形成, 但口咽腔未贯通; 肝细胞紧紧围绕着前肠周围, 形成肝细胞索。4 日龄, 消化道上皮细胞开始功能性分化; 肝细胞团增多, 填充于卵黄囊与消化道间, 胞质着色较浅初现肝血窦; 消化道贯通, 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向混合性营养转变。6 日龄口裂加深, 呈“>” 形, 吻部初具形状, 初现黏液细胞; 咽喉胼胝垫出现角质化, 鳃弓黏膜上皮增厚, 初现黏液细胞和味蕾; 食道肌层变厚, 环形肌为主; 肝细胞间形成大量空泡, 肝细胞变小; 肠表皮出现皱褶和纹状缘, 前肠到后肠皱褶逐渐变短, 杯状细胞增多。9 日龄咽后部的胼胝垫处肌层发达, 胼胝垫对侧的黏膜层开始凹陷形成皱褶; 食管环肌发达, 纵肌不明显; 肠道均分布有杯状细胞, 后肠段最多。10 日龄, 唇部细胞出现角质化趋势, 胼胝垫表面形成梳状突起。13 日龄, 卵黄囊完全消失, 混合性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37 日龄, 稚鱼肝胰脏、食管组织结构均似成鱼, 发育基本完成。43 日龄, 口咽腔、鳃与肠道组织发育基本完成。本研究将湘华鲮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分为 3 个阶段, 即卵黄期、混合性营养及外源性营养阶段。研究发现, 湘华鲮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发育和变化, 始终是与食性的转变相适应的。湘华鲮其仔稚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可为湘华鲮苗种培育中饵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对提高湘华鲮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和生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对2004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东华北春玉米(二组)19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产量高稳系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70),与产量标准差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81),与变异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803),因此,高稳系数法可作为综合概括区试玉米高产稳产性的一种方法;参试玉米品种中,沈试3005的高产稳产性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