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影响种公猪精液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种公猪的精液质量好坏对母猪的受胎率与产仔数影响很大,高品质的精液是母猪达到较理想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可靠保证。种公猪精液质量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种公猪品种、温度、营养、饲养管理、运动、利用强度与年限、消毒、保存运输、疾病与疫苗、精液稀释等。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保证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洞庭湖区沧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洞庭湖区汉寿县沧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依据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沧浪河流域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种植业及农村生活污染的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区内TN、TP和COD的排放总量分别为243.4、37.9和891.6 t/a;其中,水产养殖的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0.8%、71.5%和26.6%;其次为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污染排放相对较轻。因此,沧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重点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23.
湿地地形恢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地形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湿地地貌起伏的状况。在湿地恢复工程中, 适宜的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景观要素、形成景观层次、创造出多种生境类型, 达到加强湿地艺术性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文中介绍了湿地地形在湿地恢复中的作用, 阐述了湿地地形的不同类型, 综述了典型湿地地形的恢复方式, 主要有浅滩、弯型岸带、生境岛、深水区、开敞水面、急流带和滞水带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24.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农产品,还在维系生命的支持系统和环境的动态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必要基础。本文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及其内涵、价值量化方法,并简要地阐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高度概括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实践中的应用,充分认识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量化是进一步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费分析、生态补偿、农地市场流转及农村绿色GDP核算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思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25.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运行的关键一环。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概括了土壤动物的分类和采集及土壤动物生物量的测定,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土壤动物的生态特征研究和生态功能研究。其中,土壤动物的生态特征研究包括土壤动物数量、组成和多样性及及影响因素等主要生态特征,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指示功能、生态调控功能及对枯落物的分解功能等。最后,对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多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整合将成为今后湿地恢复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深入研究湿地水环境恢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机理,并建设典型湿地水环境恢复示范工程;建立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为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
食用茵在制种期及袋料栽培发茵期的病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克服病害发生后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做法.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如何综合防治食用茵制种期病害做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蒸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作为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变化对于农业、生态水文具有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变暖的先兆区,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改变大气和土壤的水热交换过程,为明确青藏高原冻土区蒸发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本研究选取典型冻土区色林错流域,于2017年8-9月、2018年7-9月利用小型蒸渗仪对植被覆盖度15%、30%和60%高寒草原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以及蒸发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为15%,日均蒸发量最大,为2.25mm;植被覆盖度为60%的日均蒸发量最小,为1.88mm;在日蒸发过程上,12:00-16:00蒸发量最大,16:00-20:00蒸发量最小。(2)3种植被覆盖度条件下土壤水分最大值位于20-30cm层;最小值在土壤表层(0-10cm)。随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大,尤其是浅层土壤(20cm)表现的十分明显。(3)通过对地上生物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研究,生物量越大,蒸发量越低。(4)在高寒草原蒸发与气象要素关系研究中发现,蒸发主要受水汽压和净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一株来源于新疆吐鲁番市葡萄病叶上真菌的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观察菌株的培养性状,测量初生分生孢子和次生分生孢子的大小,基于ITS、LSU基因片段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该纯化菌株活化培养至不同培养基种类、光照条件、pH值和培养温度等4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下培养,混合正交试验,分析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培养基种类、光照条件、pH值和培养温度等4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菌株Pt4-1菌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菌株Pt4-1在PDA、SDA培养基上较CMA培养基生长更快,菌株在 SDA培养基、半光照、pH5、温度25 ℃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最大,平均生长速率为2.29 cm/d;菌株Pt4-1在CMA培养基、半光照、pH 5、温度25 ℃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最小,平均生长速率为0.55 cm/d。【结论】菌株Pt4-1为蓝色刺孢霉Quambalaria cyanescens;菌株Pt4-1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不同,在PDA、S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分泌紫色色素,在CMA培养基上生长但不分泌色素;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色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30.
以“库拉索”芦荟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A和6-BA,研究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库拉索”芦荟不定芽诱导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 4.0mg/L+NAA 0.2 mg/L+AC 500 mg/L为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以MS+6-BA 4.0mg/L+NAA0.1 mg/L+AC 500 mg/L的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以MS+NAA 1.5 mg/L+AC0.12%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