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51.
目前,畜禽粪便污染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已成为制约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障碍,要想使畜牧业走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合理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十分关键。研究表明,从养殖场排放的未经处理的粪污会对人体、空气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引发生物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粪污治理工作,遵循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的模式,实现粪污的回收利用,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文内从猪场粪污处理的几种方式入手,分析其优缺点,希望对养猪场的粪污处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种植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小麦的产量对国家对农民都有重要的意义。小麦的种植需要依靠一定的技术,而且对生长环境也有明确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小麦的产量,就需要对各个地区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同时还要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麦种植技术优化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并提出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3.
针对中国南方农作物生产集中区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村域径流等不同污染源角度出发,分析了南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近年来综合防控实践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提出要从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加强优产减污控制、布局配置优化、循环体系构建、管理制度完善,构建生态系统要素与物质交换、能流与物流联动及信息流互换的综合防控策略,维持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自身消纳农业面源污染的能力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4.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湿地保护区外,对受人类活动影响,但仍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自然或人工湿地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为给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提供样本,本文以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为例,从湿地公园功能区划及总体布局,湿地公园的建设内容,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宣教工程建设,科研监测、游览设施建设、安全卫生工程建设以及湿地公园的分期建设和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5.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北京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受到北京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北京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在蓬勃发展,但已建立的湿地公园缺少一定的湿地理念和地域特色,其规划与建设缺乏科学指导,仍不能满足人们对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远远滞后于北京市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面规划,统筹布局,大力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湿地公园,已迫在眉睫。为了使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笔者对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与目标、北京市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北京市湿地公园的分期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北京市湿地公园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6.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相关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湿地恢复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湿地恢复的基本理论, 如生态限制因子理论、生态位理论、中度干扰假说、生态系统演替理论、自我设计与设计理论、系统整体性和最优化理论等; 提出了湿地恢复的主要目标; 分析了湿地恢复的3个基本原则, 即地域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简述了湿地恢复的基本策略; 对湿地恢复的监测与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湿地恢复监测与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恢复过程的跟踪监测与管理是保证恢复项目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文中阐述了湿地恢复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主要集中于对湿地水文、水环境、湿地土壤、气象及湿地生物的监测, 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 包括能值分析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 并从湿地水体、湿地植物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管理方法, 以期为更好地完成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为探索高等农林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行性,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部的教学实习实验基地为例,在对其自然条件、学科结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等背景充分挖掘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尝试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大学校园,通过将农业生态观光与农林院校校园旅游进行有机结合,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重点项目与农林院校的学科结构联系起来,探索出依托高等农林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途径,在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模式、新领域的同时带动农林院校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9.
首先利用组织透明法对春秋两季油樟叶中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统计油细胞密度和直径,利用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油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其次对春秋两季油樟叶进行油樟精油的提取,利用GC-MS鉴定油樟精油的化学成分,利用GC分析了1,8-桉叶素、α-松油醇和γ-松油烯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最后对油樟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片的油细胞密度分别为(41±3)和(38±2)个/mm^2,油细胞直径分别为(51.87±1.64)和(36.89±2.64)μm,细胞壁厚度分别为1.65和0.63μm;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的精油提取得率分别为4.45%和3.09%(以干质量计),GC-MS表征鉴定出16个化合物,3种主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春秋两季的油樟精油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50和5.50U/mL,达到Vc的40%,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均为0.2g/L。  相似文献   
60.
环境变化对湿地植物根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和潜育化土壤环境,湿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独特的环境适应机制。根系作为植物重要的功能器官,是湿地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实现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键纽带,在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及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湿地植物根系在植物生长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出发,综合论述环境因子对湿地植物根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着重评述近年来水分条件、土壤盐分、土壤养分、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其他因子对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湿地植物根系研究将是湿地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