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7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8篇
  75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李荣  刘怀锋  鲁晓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144-145,104
本文分析了石河子大学公共选修课在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问题阐述了几点建议.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鼓励优秀老师多开选修课,改革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同时,建立课程评估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82.
稻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主要有白背稻虱、褐稻虱、灰飞虱等。近年来,在单季稻上发生以白背稻虱为主,常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褐稻虱为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灰飞虱为轻发生。其中,2005年桐庐县稻飞虱发生特点:白背稻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褐稻虱大发生至特大发生,为10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年份;灰飞虱发生量有所增加。现将稻飞虱发生为害损失及成灾原因分析,以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83.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醚菊酯及其混配对贵州3个县(黄平、开阳、桐梓)褐飞虱三龄若虫的毒力,并通过交互测定法筛选出对褐飞虱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的优选配方.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和醚菊酯对3县稻飞虱的LD50范围分别为0.00125~0.00175、0.00135~0.00169、0.01739~0.01850 μg/头;与敏感品系相比,褐飞虱对吡虫啉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19.9~24.9倍),而对醚菊酯仍表现出敏感性.吡虫啉与醚菊酯和噻虫嗪与醚菊酯有效成分分别以1∶5和1∶7混配时对褐飞虱具有较高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66.93~198.23和174.29~188.74,其结果可为防治褐飞虱药剂汰选、混配用药及制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4.
辣椒及其制品中辣椒素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钼酸钠-亚硝酸钠比色法对市所售二十余种辣椒及制品中辣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辣椒粉中辣椒素含量最高3.07-4.99mg/kg;其次,辣椒油为0.26-0.37mg/kg、辣椒酱为0.12-0.81mg/kg。  相似文献   
785.
北方旱作区土壤轮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旱作农业土壤耕作技术力求纳秋水、抗春旱,但长期单一的耕作措施使中国北方旱作区土壤结构恶化、土壤水分和养分无效损失加重,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合理组合土壤耕作措施,建立适宜的翻、松、免等轮耕技术体系对于旱作农田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刻理解土壤轮耕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评析轮耕技术的土壤水肥效应及与作物的响应,阐述土壤轮耕的研究性状、轮耕技术与配套机具,同时就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轮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6.
采用沃特和微生物2种不同保水剂,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2kg/667 m2、4kg/667 m2、6kg/667m2)对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施微生物保水剂处理植株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均高于施沃特保水剂处理,其中施用微生物保水剂4kg/667 m2和6kg/667m2各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均显著高于不施保水剂处理。施用保水剂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其中施沃特保水剂4kg/667m2对马铃薯增产和提高商品薯率效果最佳,较不施保水剂处理显著提高34.6%和15.2%。  相似文献   
787.
[目的]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抑菌作用,以期探明碳酸氢铵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土壤培养和平板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以及甜瓜专化型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碳酸氢铵杀菌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培养基pH值的变化对碳酸氢铵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铵和亚硝酸钠均可以有效抑制3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在平板上的生长和土壤中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硝酸钠则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尖孢镰刀菌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pH值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pH值;硝化抑制剂对尖孢镰刀菌生长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杀菌作用。[结论]碳酸氢铵中的氨可以杀灭尖孢镰刀菌,并且其转化产物亚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也能起到一定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8.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西北旱区沙漠化防治和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揭示典型治沙植物根系吸水来源及其主控因子可为该地区科学治沙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圪丑沟小流域樟子松人工林(18 – 20 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采集和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2H和δ18O),结合多元线性混合模型研究樟子松根系吸水来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监测期间(6—11月)樟子松木质部水、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δ2H值变化范围分别为?69.95‰~ ?49.25‰、?144.81‰ ~ ?6.60‰、?83.62‰ ~ ?48.57‰和?65.63‰ ~ ?53.65‰,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77‰ ~ ?8.21‰、?18.86‰~ ?2.07‰、?9.45‰ ~ ?6.54‰和?9.97‰ ~ ?8.26‰。雨季(7—9月)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分别高于旱季(6月,10月和11月)24.8 ~ 90.10 mm,3.36 ~ 8.40%和5 ~ 15 cm。樟子松根系在6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 90 cm)(15.40%)和地下水(70.10%),7—9月逐渐转变为以吸收浅层土壤水(< 80 cm)为主(61.03%),10—11月随着降雨量减少,深层土壤水(> 70 cm)和地下水对樟子松根系吸水的贡献比雨季(7—9月)分别增加5.82% ~ 28.00%和20.64% ~ 23.30%。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根系吸水来源受土壤水分供耗和地下水位季节波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89.
以豆科植物百脉根为材料,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基因表达分析和突变体表型观察研究了小GTPase激活蛋白RacGAP1和RacGAP3在侧根及根瘤发育中的功能。结果表明:百脉根小GTPase激活蛋白RacGAP1和RacGAP3能与ROP6~(CA)相互作用,RacGAP1和RacGAP3基因主要在根微管组织中表达,在接种根瘤菌后呈下调表达趋势。RacGAP1在侧根及根瘤原基中无表达;RacGAP3则能在侧根及根瘤基部表达。RacGAP1和RacGAP3的LORE1插入突变体表型观察显示,纯合突变体与Gifu野生型共生表型无明显差异,但RacGAP1突变体植株开花后,花朵枯萎掉落不结荚,而杂合体与野生型无差异,表明RacGAP1可能参与调控花粉发育过程,而RacGAP3在早期共生过程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90.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日龄和体重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青海八眉二元育肥猪6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120mg/kg吉他霉素,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0.2%益生素,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5%益生素。试验期9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5%的益生素可以显著提高育肥猪增重、血清IgA和IgG含量、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料肉比、血清胆固醇含量、盲肠大肠杆菌数量。综上所述,在青海八眉二元育肥猪日粮中添加0.5%益生素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