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7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8篇
  75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为实现储运过程中生鲜猪肉新鲜度实时检测,该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开发了掌上式生鲜猪肉新鲜度无损智能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以可见\近红外光谱采集单元为核心,搭建了硬件系统,开发了生鲜猪肉新鲜度多指标同时检测和新鲜度分级软件系统。通过研发的检测装置采集了不同部位猪肉的650~1 100 nm波长范围的漫反射光谱,经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预处理后,对比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和竞争性自适应加权抽样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算法优选了猪肉新鲜度特征光谱,分别建立了不同部位猪肉新鲜度指标通用预测模型,并根据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pH值预测值,将猪肉分为新鲜、次新鲜和变质3个等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 SNV预处理和CARS算法筛选特征波长后建立的PLS预测模型(下文简称“SNV-CARS-PLS”)具有更好的性能, TVB-N含量、pH值、亮度L*、红度a*和黄度b*通用预测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945、0.940、0.933和0.833,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31 mg/100 g、0.136、1.706、1.217和0.717。将通用检测模型导入检测装置进行了试验验证,对不同部位猪肉样本试验结果表明,TVB-N含量、pH值、亮度L*、红度a*和黄度b*的预测结果与理化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09 mg/100 g、0.134、1.140、1.094和0.636;新鲜度的分级正确率为92.86%;单个样品检测时间约为1 s。该检测装置可满足不同部位猪肉新鲜度多指标现场快速检测和分级的需求,为及时掌握储运过程中生鲜猪肉新鲜度情况、辅助决策储运和销售方案、保障生鲜猪肉品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2.
基于2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了解析宁夏扬黄灌区连续施氮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土壤肥力特征与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连续施用不同纯氮量(0、150、300和450 kg hm–2)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和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在玉米播后50~170d促进秸秆腐解,以施氮300kghm–2处理最为显著,平均秸秆累积腐解率与腐解速率分别较不施氮肥(对照)处理提高25.6%和20.3%;施氮可促进秸秆养分释放,其各养分元素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碳>氮>磷,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使0~40 cm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以施氮300~450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氮可提高玉米播后20d土壤温度和播后80~170d土壤贮水量,均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改善0~40 cm层土壤肥力,以施氮300 kg h...  相似文献   
803.
本方法为了填补饲料多元素测定的空白,采用ICP-MS测定饲料中铅砷镉铬的含量,同时开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等试验环节和方法性能指标的研究,包括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精密度、特异性、准确度及方法对比试验等.结果表明ICP-MS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中铅砷铬镉样品的测定.通过对前处理过程的优化和仪器参数的修正,ICP-MS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满足饲料铅砷铬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804.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利用坚秆耐密美国种质和在黄淮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黄瑞’种质作为基础选系材料,采用高密度、大群体、测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特性的自交系‘冀42’和‘冀1877’,并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冀玉228’。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778.5 kg/hm2,比对照增产6.38%;生产试验产量为9114.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8%;增产点率为83.75%,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3%,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8%。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黄淮海区夏播种植。研究表明,‘冀玉228’融合了美国种质坚秆抗倒和中国种质适应性广的优点,并且具有丰产性好、耐密等特性。同时也探索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选育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805.
为促进榆林沙区唯一常绿灌木树种——沙地柏天然林更新恢复,选择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丘间地,进行了设置沙障和匍匐茎埋沙对沙地柏植株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的效果观察研究,结果为在试验的3种环境和2种技术条件下,不管是迎风坡、流沙坡的中部及下部,还是丘顶或沙梁,沙地柏都会产生不定根、萌发新枝,且生长正常,沙障规格和压条长度、压沙厚度不同不定根及新枝的数量和长度不同。建议在半固定和流动沙地设置规格为1.5 m×1.5 m或为2.0 m×2.0 m的沙障,匍匐茎压条时,以埋沙厚20~30 cm、压条长10~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806.
为探究玉兰在乌鲁木齐地区脆弱严苛环境条件下的引种栽植效果,对引种驯化7 a的望春玉兰、玉灯玉兰、紫二乔玉兰3个品种的关键气候因素、物候特性、开花动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评价;以玉灯玉兰、紫二乔玉兰为试验材料,采用MTT染色法测定了不同散粉方式下的花粉活力,同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硼酸、蔗糖溶液对紫二乔玉兰进行了花粉离体培养,以期选育出耐寒性、耐旱性玉兰新品种。结果表明:干旱及低温是影响玉兰栽植成功的关键因素;3种玉兰均为早春开花,开花展叶早晚顺序为望春玉兰>玉灯玉兰>紫二乔玉兰;开花过程在乌鲁木齐地区表现为花朵异步雌雄异熟;室内培养散粉的花粉活力大于室外自然盛开时的花粉活力,花粉活力最高达63.39%;紫二乔玉兰花粉离体培养最佳的溶液体系为5%蔗糖+0.001%的硼酸溶液,萌发率达53.49%。  相似文献   
807.
基层妇联组织是引导基层妇女工作全面开展的关键职能部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基层妇女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变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基层妇联组织角色在面临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中凸显出了妇联组织机构管理的局限性,常规工作开展缺少专业化支持,缺少专业化女性社会组织协助和参与,服务于需求和调查的意识弱化等诸多问题;建议从优化行政化管理弹性、完善专业化支持、加强培育专业化女性社会组织、强化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调研和培训等方面重构基层妇联组织角色。  相似文献   
808.
为构建鹅鼠伤寒沙门菌单基因缺失株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广东地区鹅源鼠伤寒沙门菌流行株A29为研究对象,采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crp、hfq基因缺失株(A29Δcrp和A29Δhfq)及相应基因回补株,并分别采用相应引物经PCR鉴定。通过细菌培养,对各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通过PCR鉴定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各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将各菌株纯培养物经腹腔注射4周龄小鼠,测定各菌株对小鼠的毒力,并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各组织剖检病变与组织病理变化。PCR和测序结果表明,正确构建各基因缺失株和相应回补株。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株相比,A29Δcrp菌落直径极显著变小(P<0.001),不产酸、不产生H2S,菌体极显著变短(P<0.001);A29Δhfq菌落边缘不整齐,不产生H2S,菌体极显著变长(P<0.001),表明crp、hfq基因影响细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形态特征。菌株遗传稳定试验结果显示,菌株传至60代时,基因缺失株仍能够稳定缺失。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与亲本株比较,A...  相似文献   
809.
旨在明确番茄 SlSGR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sgRNA的分布,为利用CRISPR/Cas9 技术对 SlSGR1及其上游启动子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或片段删除、调控 SlSGR1的表达为提高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提供技术支持。利用Blast分析番茄红素合成调控基因 SlSGR1的分子特征,结果表明 SlSGR1基因位于番茄第8号染色体,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819 nt,编码272 aa,其中48~200 aa为典型的staygreen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基于对RNA-seq建立的 SlSGR1数字表达谱分析表明, SlSGR1呈果实特异性表达,在植株的根、茎、叶等部位不表达。利用在线工具CRISPRdirect 分析表明, SlSGR1外显子区域含有PAM为NGG的sgRNA有64条,其中1条为番茄全基因组上唯一邻近PAM 12 nt 特异性最高的种子序列,预示该sgRNA可用于番茄不同品种 SlSGR1基因的靶向编辑并可有效避免脱靶效应。对 SlSGR1上游1 500 bp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2条番茄全基因组上特异性较好的唯一sgRNA序列,7条分别含有不同顺式元件的sgRNA,意味着选用这些sgRNA进行基因编辑,可使所含的启动子元件序列发生突变致使功能变化,以提高番茄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8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