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2篇
  9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猪场中猪轮状病毒(PoRV)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本试验在广东省某猪场采集腹泻仔猪肠道组织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病毒初步鉴定;分离获得病毒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电镜观察进一步鉴定,并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qPCR初步鉴定该腹泻仔猪病料为PoRV感染,从阳性病料中分离获得1株能引起典型细胞病变的毒株,在电镜下可观察到似车轮状的病毒颗粒,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绿色荧光,将该PoRV分离毒株命名为GD2022,其完整基因型为G9-P[23]-I5-R1-C1-M1-A8-N1-T1-E1-H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GD2022为人轮状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狗轮状病毒基因组重组后的毒株。本试验结果丰富了PoRV基因组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的研究资料,为轮状病毒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92.
建立了乙螨唑在不同样本基质(猕猴桃、木瓜、柠檬、茄子、山楂、柿子、甜椒、香蕉以及枣)中的气相色谱-质谱 (GC-MS) 分析方法,进而系统研究了?20 ℃条件下乙螨唑在上述果蔬中储藏112 d的稳定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样品经乙腈提取,氨丙基固相萃取柱净化,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01~3 mg/kg添加水平下,乙螨唑在9种果蔬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12%之间,定量限为0.01 mg/kg。于 ?20 ℃下储藏14~112 d期间,乙螨唑在甜椒中的降解率为9.0%~28.6% (低于3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储藏稳定性;但在猕猴桃、木瓜、柠檬、茄子、山楂、柿子、香蕉和枣中,其降解率均超过30%,储藏稳定性较差。乙螨唑残留储藏稳定性与样本基质的种类、pH值、含水量等密切相关。因此,乙螨唑的残留试验样本不宜长时间储藏,获取后应当尽快检测,以防农药降解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本研究为乙螨唑在多种果蔬作物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和储藏稳定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后续乙螨唑的准确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3.
双酰胺类农药是继新烟碱类农药之后备受关注的一类杀虫剂,作用靶标为鱼尼丁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优异。随着双酰胺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其对非靶标生物和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了潜在威胁,且靶标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5个方面对双酰胺类农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该类农药的精准应用、风险规避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94.
本文就当前猪病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介绍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的重要性,提出做好生猪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5.
通过对原生境和迁地保护的疏花水柏枝植株进行生理生化检测,判断不同生态环境下疏花水柏枝生态进化响应。结果表明:疏花水柏枝迁地保护居群植株的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原生居群的含量低、活性弱,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量、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比原生境居群的高。由此可见,疏花水柏枝原生境居群的抗逆性、抗病性更强。迁地保护居群通过生理生化调节,加强自身代谢,增加木质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防御机能和适应胁迫的能力来响应环境变化,并产生了耐高温的生态进化。  相似文献   
296.
以甘肃省5个典型生态区域(民族、河西、陇东、陇中、陇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heil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采用R/S分析法对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灰色理论预测2020-203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总强度走势及数值。结果表明:1991-2019年甘肃省5个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较低强度市域呈扩大态势,而较高强度市域呈缩小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总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区域内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除民族区域之外其他区域内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较小且波动不大;5个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未来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值将呈现出继续下降的演化趋势;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总强度经R/S分析后进行灰色预测,模型平均精度较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为探索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差异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节能减排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