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89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59篇
  94篇
综合类   792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228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川根  李霞  陈国祥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1):4055-4070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是中国超级稻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与其亲本籼稻9311和之前大面积种植的当家杂交籼稻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近15年来累计种植面积遥居杂交稻首位。两优培九稻谷产量高的生物学基础是源于优良光合特性而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因此,研究其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有助于了解高产杂交稻生长优势的光合特征和利用探索性育种技术提高水稻光合性能,为杂交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多年较系统的研究发现,与9311和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在正常生长和衰老过程中,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效率及碳同化等方面均具有优势,Pn较高,光合性能优异。表现在对强光和弱光、UV-B辐射增强的适应性或耐受能力及抗衰老能力更强;具有多种抵御偏低或过高温度的策略,对不良温度的适应性或耐受能力更强;水分亏缺造成的伤害较轻;光合速率随施用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低氮或高氮条件下,均具有光合能力的比较优势;光合作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土壤pH、盐胁迫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两优培九优异的光合性能与其光合机构和酶学基础有关,表现为叶绿体类囊体膜基粒数多、片层高而长、垛叠密集;叶绿素含量高,出现衰老特征晚,生育后期叶绿体衰败、叶绿素分解速度较慢;具有更高的Rubisco初始羧化活性、总羧化活性和活化率;C4光合途径酶活性较高,在低光强下仍有较高的碳同化效率,CO_2补偿点和光呼吸活性均较低;叶片的SOD、POD等抗氧化酶含量和活性均高,内源O2.-、H_2O_2含量低,抗膜脂过氧化能力较强。笔者认为,高产杂交稻育种要做到"遗传上有性状杂种优势,形态上有优良光合株型,功能上有优异光合性能"的遗传、形态和功能"三优"相结合;探究两优培九C4特性与高光合性能的联系和研究新的更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有助于加深对高产杂交稻光合生长优势的理解和探索针对性技术促进C4光合功能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合生产以至于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922.
【目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长期冬小麦免耕或旋耕、夏玉米免耕使耕层变浅,养分含量降低,对根系发育和产量造成影响。通过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中不同耕作模式来探寻小麦玉米周年中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的耕作模式及机理。【方法】供试品种选用郑单958(ZD958),3个试验处理为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夏玉米根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节根数量等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MR与MN处理0—30 cm的根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节根层数、节根条数及节根干重较RN处理差异显著,分别提高59.1%、37.5%、22.8%、41.1%、59.2%、5.9%、21.0%、50.8%和68.5%、50.0%、16.7%、33.7%、44.0%、3.9%、20.1%、57.6%;根系TTC还原强度、TTC还原量、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及根系伤流速率也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82.6%、91.9%、33.9%、34.5%、24.0%和109.9%、108.5%、83.8%、65.1%、14.7%;与RN处理相比,MR与MN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分别提高8.5%、11.7%、4.9%和3.9%、8.5%、4.2%,产量显著提高29.5%和23.7%。冬小麦播前翻耕可以显著改善夏玉米根系数量与质量特性,有利于提高产量。与MR处理相比,MN处理显著提高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提高了22.8%、37.21%;但MN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节根层数、茎秆伤流速率、TTC还原量及TTC还原强度较MR处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MR处理与MN处理相比,其有效穗数提高4.7%,但两处理之间千粒重和穗粒数差异不大,产量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结论】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较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可显著提高根系特性从而提高了产量。而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和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的根系特性指标和产量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主要是冬小麦播前翻耕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特性指标起主要作用。综合比较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免耕(MN)是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最为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923.
油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菜籽油是生活中主要的食用油,因此对于油菜的栽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油菜的品种、播种、施肥等方面不断提升,不断挖掘油菜的生产潜能,提高油菜的综合利用率。发展生态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24.
益生菌可以缓解体内的菌类平衡,很多人也有一种误区就是益生菌与乳酸菌是一样的,传统乳酸菌内含有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所谓益生菌内主要与人们身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市面上为了使配方和味道更加吸引眼球,开始采取符合发酵的紫薯酸奶,在这个配置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来保持味道鲜美、质地均匀、便于储藏等优势,更主要的是稳定产品内的活菌数量。  相似文献   
925.
对杂交三倍体泥鳅(4n♀×2n♂)的胚胎染色体进行了C带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首次探讨了杂交三倍体泥鳅C带特征,为准确鉴别染色体提供依据,研究了核糖体5.8S+28S r DNA在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和位置。C带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的染色体C带包括臂端C带和着丝粒C带,没有发现臂间C带。M染色体只有1号染色体既有臂端C带又有着丝粒C带,但臂端C带均比着丝粒C带大,信号也比着丝粒的强;而其他M染色体及SM染色体、T染色体只有着丝粒C带。FISH分析显示,核糖体5.8S+28S r DNA清楚地定位在杂交三倍体泥鳅中期染色体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的端部区域,在杂交三倍体泥鳅中期染色体上可以检测到三簇杂交信号。该结果从分子细胞遗传学层面进一步证实了杂交三倍体泥鳅是含有三套染色体组的遗传三倍体。  相似文献   
926.
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不同基质配方、不同埋节方式、不同埋节季节对凤尾竹埋节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凤尾竹节段繁殖最佳选择是在春季采用双节段平埋,节段用200 mg/kg浓度的ABT 1号生根粉浸泡2 h,基质采用珍珠岩+蛭石+沙土+营养土(1∶1∶1∶1),插穗生根率可达50.00%。  相似文献   
927.
为了揭示高表达转玉米C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EC 4.1.1.31)基因水稻(PC)在耐旱中光合与花青素调节途径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以PC和未转基因野生型原种(WT)的水培苗为试验材料,在4~5叶期,通过50μmol·L-1光合抑制剂DCMU[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预处理1 h,观察其在12%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下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条件下,DCMU预处理使两种供试材料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且PC相对含量显著高于WT;干旱处理下,两种材料的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DCMU和干旱处理使两种材料的花青素含量下调,且PC水稻中始终伴随着较高的花青素含量。光合数据表明,与单独12%PEG-6000处理相比,DCMU联合12%PEG-6000处理显著抑制了两种水稻材料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含量及羧化效率,但PC的各指标显著高于WT。同时,DCMU联合12%PEG-6000处理显著下调两种供试材料的内源蔗糖含量,但PC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WT。进一步研究发现PC中更高的蔗糖含量与花青素合成有关转录因子b HLH(Os B1,Os B2)、R2R3-MYB(Os C1)、COP1(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HY5(elongated hypocotyl 5)更高的转录水平同步,下游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Os PAL、Os CHI、Os CHS、Os F3H、Os F3’H、Os DFR、Os ANS的表达量增加。PC水稻可能通过诱导NO和Ca2(10)感受干旱信号,参与转录因子的调节,进而参与花青素合成基因的调控,合成较多的花青素,增强PC水稻对干旱逆境的响应,增强保水能力,最终表现耐旱。  相似文献   
928.
稻米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水稻生产基地摸底调研,掌握了稻米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危害因子的发生和形成规律。针对产地土壤本底Cd污染总体不严重,稻米Cd污染主要为土壤酸化和水稻品种所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试验基础上,优化形成了"产前产地环境和投入品质量安全控制+产中土壤pH值为基础的农艺控稻米Cd组合技术措施+产后稻米收获、运输、贮藏、加工和质量安全检测"的全过程安全管控技术体系,为解决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Cd中度、轻度和非污染风险稻区的稻米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9.
针对传统棉花打顶机升降系统响应慢和精度低等问题,基于电动自适应升降的控制原理设计出棉花打顶机试验机型,阐述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限位电路并制定出可行的工作模式,采用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建立出响应时间与台车速度、工作电流、升降高度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台车速度与升降高度均对系统响应时间的影响极显著,工作电流对其为显著;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台车速度为0.625m/s,工作电流为3A,升降高度为130mm,对应的响应时间为1.18s。经过模型验证,实测响应时间平均值1.23s,与预测值相比仅有4.06%的误差,表明此优化方案可行,可为进一步研究步进升降控制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0.
掺拌不同废弃物料对吹填土洗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废弃物料掺拌改良与室内淋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废弃物料对吹填土洗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拌废弃物料处理(CK)相比较,滨海吹填土脱盐过程中掺拌炉灰渣(LHZ)、锯末(JM)、粗砂(CS)、蘑菇棒(MGB)、诺沃肥(NWF)、腐殖酸(FZS)、秸秆(JG)、醋渣(CZ)、木糖醇渣(MTCZ)和稻壳(DK)等10种废弃物料,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排水速率和渗出液p H值,使渗出液电导率提前达到稳定完成洗盐过程,同时可节约洗盐用水量,其中以锯末和木糖醇渣效果最佳,在脱盐率与CK相当的情况下,可分别减少洗盐用时7 d,节约洗盐用水量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