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单交种豫玉22为材料,设置2个光照处理和3个氮肥水平,研究光、氮及其互作下玉米酶活性、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植株和籽粒氮积累量下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果穗穗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减少,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但弱光胁迫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多,产量增加效果也越显著。可见,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物质生产具有显著影响,弱光胁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部分缓解其致害效应,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02.
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与分配特性,探讨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6个土壤Cd浓度水平,测定不同土壤Cd浓度处理下木薯块根、茎叶的Cd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依据GB 2762-2005标准模拟求出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木薯根、茎、叶的Cd含量与土壤Cd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当土壤Cd添加量为25 mg/kg时,木薯块根Cd含量达到0.22 mg/kg,超过国家薯类作物的限量标准0.1 mg/kg。模拟求出种植木薯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28 mg/kg,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结论】木薯对Cd累积规律为茎>叶>根,拟合求出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明确柑桔园链格孢菌Mp3(Alternariasp.)毒素的作用机制,在试验条件下提取菌株Mp3的粗毒素进行致敏性反应和显色反应,并测定粗毒素处理的卡里佐枳橙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果发现,链格孢菌Mp3的毒素为酮类物质,与已经报道的A.citri产生的ACT毒素相似。Mp3的毒素处理后,卡里佐枳橙叶片的MDA含量升高,POD、APX活性最终下降,说明Mp3的毒素能够抑制卡里佐枳橙叶片的保护性酶系统,细胞内活性氧清除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活性氧大量积累,使质膜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MDA,而且MDA含量随着Mp3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证明Mp3毒素的作用位点为质膜,这与ACT毒素的作用位点一致。此研究为柑桔园中链格孢菌的鉴定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杀螨活性追踪、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紫外吸收、颜色反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抑制作用,并分离和鉴定其杀螨活性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牛蒡子组分L1-2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最高,触杀毒力高达0.002 5 g.L-1;组分L1-2中含有共轭双键或三键化合物,主要包括十六碳烷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三十烷酸甲酯、三十一烷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等9种主要成分,总含量达到85.32%,还有少量醛类、烯醇、烯烃类物质。【结论】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5.
紫色土水分和壤中流对降雨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和壤中流的影响,初步揭示紫色土水分和壤中流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通过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60,90,120 mm/h 3种降雨强度条件下,采用Minitrase TDR可埋式探头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剖面浅层(0—20cm)、中层(20—40cm)、深层(40—60cm)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实时连续测定,并在降雨过程中分层收集测量壤中流,开展了降雨—产流过程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1)当雨强较小时,浅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曲线呈现上升期和稳定期,随着雨强和深度的增加则呈上升期、稳定期或始终处于稳定期;(2)随深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稳定时间增加,含水率变化越小,响应越不明显;(3)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各土层均有壤中流产生,低雨强条件下壤中流都是单峰产流过程,中雨强和高雨强下为双峰产流过程;(4)壤中流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显著减小,随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5)降雨强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和壤中流参数三者间相互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从陆地棉中克隆GhNAC7,分析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其在棉花不同组织中以及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并转入拟南芥进一步探究其在棉花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棉花衰老叶片cDNA文库中的序列,获得1个含有NAM结构域的EST,使用Oligo6.71设计引物,重新在陆地棉叶片cDNA中进行克隆。使用Gene Structure Display Server软件分析GhNAC7结构,使用在线工具Plant CARE分析启动子序列,利用在线工具Gen Scan进行氨基酸序列翻译。同时,利用拟南芥基因组数据库(TAIR)进行序列比对,选取得分较高的NAC家族基因,使用MEGA 6.06软件和Gene Doc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比对。以XbaⅠ和SacⅠ为酶切位点构建35S::GhNAC7-GFP融合表达载体,分析其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瞬时表达,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hNAC7在棉花不同组织、不同叶片发育时期以及在200μmol·L~(-1) ABA调控下的表达量。通过构建p GhNAC7-GUS融合表达载体并转拟南芥,分析其启动子特异性。以Eco RⅠ和SalⅠ为酶切位点,利用p BI101和p BI121载体,分别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并转拟南芥进行过表达分析。【结果】从陆地棉中成功克隆GhNAC7,其全长为1 064 bp,包含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hNAC7开放阅读框为834 bp,可编码277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31.35 k D,等电点为9.22。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属于NAC转录因子的NAM亚家族,进化树分析显示GhNAC7与ANAC041、ANAC083同源性最高,其中,GhNAC7与ANAC083结构域位置均为17—58 aa。其启动子核心元件包含一系列与衰老、激素、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表明其蛋白为核蛋白。组织特异性表明GhNAC7在真叶、子叶、花、花药和衰老真叶中均明显表达,其中在衰老的真叶中表达量最高。启动子特异性分析表明,其GUS活性在衰老的叶片中最强。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该基因,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表现出明显的衰老症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ABA处理后6 h GhNAC7明显上调表达,并在48 h表达量达到最高,这表明ABA可调控GhNAC7表达从而调节棉花叶片衰老。【结论】GhNAC7可以促进棉花叶片衰老并受ABA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准扶贫工作与互联网平台逐渐建立紧密联系,使农业产业发展获得崭新的生命力。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现状进行研究,首先就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常见问题及"互联网+"特色农业的产业优势进行分析,然后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农业品牌建设等角度提出精准的扶贫的策略,以此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8.
以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不覆盖方式配合三个施氮量,研究在黏性土壤下种植玉米,氮肥吸收运转分配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净光合率,产量均呈现增长;地膜覆盖效果最明显,秸秆覆盖略低于地膜,但植株性状、光合性能指标、穗部特征性状、产量差异不大,明显优于露地生产。施肥以N16 kg/667 m2综合利用好,N收获指数、干物质生产效率高,N素流失相对较少,偏生产力、表观吸收率、氮肥利用率适中;覆盖方式则以全地膜覆盖最好,各项N运转、利用指标都偏优良,这与产量测定结果吻合。综合推荐施用纯N12~16 kg/667 m2+地膜覆盖,土壤肥力高于本试验地力时施肥量可选择至下限。  相似文献   
109.
土壤施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为试材,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为硒源,采用土壤沟施的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茶树叶片总硒、有机硒及K、Ca、Mg、Zn、Fe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叶片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叶片总硒含量随着施肥浓度增加显著升高,随着采样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施肥后5个月达到最大值。茶树对Se(VI)的吸收和转运能力远高于Se(IV),硒酸钠处理叶片总硒含量是亚硒酸钠处理的10.4~25.3倍。茶树吸收无机硒后大部分都转化为较为安全的有机硒,有机硒占总硒比例为91.6%~96.2%。土施不同浓度硒肥,叶片K、Ca、Mg、Zn、Fe含量呈现出波动式升降变化的特点,施硒显著提高嫩叶Zn含量,并显著降低老叶Ca、Fe含量,对叶片K、Mg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时下,有许多拖拉机驾驶员仿效汽车驾驶员在挡风玻璃后装(挂)一些精致的“吉祥物”。但稍微有点交通安全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