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木材指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用于指接木材的力学性能分析.首先编写了一种新的数字散斑相关计算程序,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其适合于拉伸实验;然后将它用于落叶松指接材的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指接材在拉伸时齿根处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拉伸破坏首先从这里开始,另外齿长对落叶松指接材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用于木材指形接头的位移应变场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 6mg/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 2mg/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mg/L以下。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桔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了探明独活抑制柑橘病原真菌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独活乙醇提取物对3种柑橘贮藏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并分离和鉴定其抑菌活性成分。【结果】独活乙醇提取物中含有高效抑制柑橘炭疽菌的活性物质。GC-MS鉴定B2组分中含有4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异佛手柑内酯、牛防风素、茴芹内酯、异茴芹内酯。异佛手柑内酯、茴芹内酯、异茴芹内酯3种化合物对柑橘炭疽菌的EC50在45 mg.L-1左右,其中茴芹内酯的抑制活性最好,其EC50为41.521 6 mg.L-1。显微观察发现,茴芹内酯处理导致柑橘炭疽菌菌丝体分支增多、畸形,部分隔膜消失等变化。【结论】异佛手柑内酯、茴芹内酯、异茴芹内酯为独活抑制柑橘病原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4.
高校新建创业学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建设创业学院作为深化"双创"教育的重要平台。新建创业学院在初建过程中,面临着师资、课程等创业教育资源不丰富、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建设预期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等问题。新建创业学院要充分结合当地区域优势特色和高校自身创业教育现状,对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借鉴其他高校创业学院的典型模式及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建设办法。  相似文献   
75.
璧山区有效铁、有效猛、有效铜和有效锌的含量分别为108mg/kg、73.7mg/kg、2.24mg/kg和2.81mg/kg,含量丰富,说明璧山区土壤并不需要大范围补充这几种微量元素,但是也存在个别田块缺乏的现象,以及土壤受温度影响造成微量元素有效性下降所导致的缺素症,只需针对特定情况进行适当的叶面补充即可。  相似文献   
76.
三峡库区碎石含量对紫色土容重和孔隙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容重和孔隙分布特征是土壤重要的基本物理性质,但有关含碎石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及碎石含量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三峡库区紫色土中存在大量的碎石,为了深刻了解和评价土壤中碎石对容重与大孔隙形成的可能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典型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实验,探讨了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中的碎石体积含量以及不同粒径碎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对土壤容重和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的孔隙度和饱和含水率随着碎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小碎石本身具有一定的持水、供水性能;碎石含量对土壤的总容重、细土容重有显著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的总容重逐渐增加,而细土容重与碎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土壤孔隙分布特征与碎石含量密切相关,随着碎石含量的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减少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即大孔隙呈增加趋势,碎石的存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透水性能。本研究为山区农用地灌溉与水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单季稻种植区之一。研究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评价土壤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盆地稻田地力的保育培肥和区域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2005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布置的474个水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点,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钾(PK)、氮钾(NK)、氮磷(NP)和氮磷钾(NPK)5个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分析四川盆地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现状、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施肥效果及其之间的关系,基于水稻产量评价不同基础地力稻田的施肥效果及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调研四川盆地水稻研究结果,分析30多年来稻田基础地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调研表明,四川盆地田基础地力稳定提升,2000年以来稻田基础地力产量在5.6-6.4 t·hm-2,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高了1.5 t·hm-2,地力贡献率也上升6.7%。田间试验表明,基础地力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75.9%和24.1%-32.6%。四川盆地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103-120、23.2-27.5和139-185 kg·hm-2,土壤养分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8.2%、88.8%、90.8%,而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低于30%,且氮肥的增产效果高于磷肥和钾肥。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均表现为成都平原>盆地中部浅丘区>盆地周边丘陵区>盆地东部丘陵区;土壤基础地力越高越容易实现水稻高产,土壤基础地力与土壤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越高,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越高。【结论】提高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降低高产对肥料的依赖性,有利于水稻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78.
从宁波口岸进境的日本鸡爪槭(Acer palmatum)景观树根际介质中分离到1种胞囊线虫属的2龄幼虫,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鉴定其为旱稻胞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 Ohshima,1974)。该日本群体的2龄幼虫体长374~421μm;唇区有3个唇环;口针粗壮,长16.5~19.2μm,基部球圆形或前端略凹陷;侧线3条;尾长圆锥形,末端细圆,透明尾长22.9~30.7μm,约占尾长的50%。基于核糖体DNA的28S-D2/D3区和ITS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ITS序列酶切分析证实该鉴定结论,这是我国首次截获旱稻胞囊线虫。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广西南宁市、浦北县和玉林市暴发性死亡胡子鲶的病原菌及其所携带6种毒力基因对其致病力的影响,用常规方法从病鱼的心脏、肝脏等部位分离细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以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从患病鱼中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3株,温和气单胞菌2株。3株嗜水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hydrophila ATCC 7966(CP000462)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为99.8%,2株温和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sobria NO.106(AB472903.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达99.9%。6种毒力基因在5株病原菌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Act和Aer基因100%,ahal、hly和Alt基因均为80%,ahp基因仅20%;毒力基因型共3种,在5株气单胞菌中分布情况为Act+ahal+hly+Alt+ahp-Aer+3株,占实验菌株的60%,为主要的毒力基因,Act+ahal+hly+Alt+ahp+Aer+和Act+ahal-hly-Alt-ahp-Aer+各1株,各占20%。携带全部所检6种毒力基因的菌株致病力最强,只携带Act和Aer 2种毒力基因的菌株致病力最弱。ahp基因在菌株的致病力中起重要作用,病原菌的致病力是多种毒力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一株桑椹致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桑椹上分离纯化出一株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此菌株为一种桑椹致病菌,为桑茎点霉Phomam oricola。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以生长,在PDA和燕麦培养基生长最适合;适合温度为18~23℃,最适pH值为6,最适碳、氮源为淀粉和Na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