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276篇
农学   223篇
基础科学   356篇
  234篇
综合类   1577篇
农作物   221篇
水产渔业   170篇
畜牧兽医   796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正近年来,国网安徽安庆供电公司高度重视线损管理工作,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入手,不断强化线损管控力度,公司低压线损逐年下降,各乡镇供电所对标排名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1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执行刚性县(市)公司均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生产工区和基层供电  相似文献   
72.
我国超过60%的茶园分布在丘陵山区,然而目前我国丘陵山区的茶园种植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茶园的耕作主要以人工进行的浅耕除草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茶园出现了微耕机的应用;茶园的植保主要以人工使用手动喷雾器喷洒农药为主,并结合一些新型的物理防治手段;茶叶的采摘以手工为主,在大规模茶园出现了一些大宗茶鲜叶或原料芽叶较粗大的乌龙茶的机械化采摘,而对于名优茶尤其是高档名优茶的采摘则完全依赖手工。为此,通过对我国丘陵山区茶园耕作、植保和茶叶采摘这3个环节的机械化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目前丘陵山区茶园种植机械化在茶园、作业机械、农机农艺融合、茶机共同使用和茶农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快丘陵山区茶园种植机械化进程的思路,旨在为丘陵山区茶园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利用5%精禾草克、12.5%的拿捕净、25%的虎威、48%灭草松和48%氟乐灵等5种除草剂对黄芪田杂草进行防除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均对黄芪田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综合试验数据表明:黄芪田禾本科杂草可施用精禾草克、拿捕净;黄芪田阔叶杂草可施用的虎威、灭草松;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可用禾阔混合药剂或氟乐灵。  相似文献   
74.
甘氨酸亚铁和维生素A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无机铁基础上添加有机铁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2周龄"京红1号"蛋鸡540只,按照2×2双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包括2个维生素A添加水平(2 500、8 500 IU/kg)和2个有机铁添加水平(0、33 mg/kg,来源甘氨酸亚铁)。结果表明:随着维生素A水平提高,蛋鸡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除不合格蛋率外,其他生产性能指标甚至有变差的趋势;日粮中添加甘氨酸亚铁能显著降低日均采食量(P0.05),对单枚蛋重、日均产蛋量有增加趋势;维生素A和甘氨酸亚铁交互作用对料蛋比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A添加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哈氏单位(P0.05);添加甘氨酸亚铁后,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蛋壳重有上升趋势;维生素A和甘氨酸亚铁交互作用对蛋黄颜色有显著影响(P0.05),对蛋壳重有显著影响趋势(P0.10)。综合考虑,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8 500 IU/kg;在76 mg/kg无机铁日粮中进一步添加33 mg/kg有机铁(来源甘氨酸亚铁)可以显著降低采食量,改善料蛋比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7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带宽及覆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在传统课堂授课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混合了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的源起、特点进行研究,以层次分析法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提出了有利于当前混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6.
曹春玲  钟凯 《山东饲料》2014,(6):87+100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目前国内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面层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由于各种原因路面常常达不到设计年限或没完全发挥其作用便已产生病害,直接影响了车辆的安全运行,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操作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严把材料质量关,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7.
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均为杀菌剂,中等毒性,分解产物可转化为有毒物质,现行国标规定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操作复杂、仪器普及率不高、适用范围有限。本试验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果蔬(黄瓜、番茄、葡萄)中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结果显示,QuEChERS前处理的吸附剂组合为750 mgMgSO4+50 mgC18+250 mgPSA+50 mgGCB,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后,上清液澄清,略带色泽,化合物平均回收率在79%以上;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加标回收率为79.73%~97.39%,精密度RSD为1.68%~4.21%(n=6),检出限分别为12.5μg/kg和15.1μg/kg,定量限分别为41.9μg/kg和50.2μg/kg。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能很好地满足上述三种果蔬中甲苯氟磺胺和苯氟磺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8.
《家畜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和农民朋友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它知识的前提与基础。但因其知识点多、部位名称怪异而使初学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结合有关资料和学员(读者)实际概括列举了几个歌诀以帮助其更好地识记家畜解剖学知识并激发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79.
为探明常规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筛选出对白背飞虱具有高效药剂,本试验于2021年开展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噻嗪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这5种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 20%氟啶虫酰胺、25%噻虫嗪、30%毒死蜱处理1天的防效分别为达67.95%、73.11%、72.31%,与另外两个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0%氟啶虫酰胺和25%噻虫嗪处理3天防效分别达86.04%和84.91%,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20%氟啶虫酰胺处理后的7天防效达90.01%,10天防效达94.97%,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显示出较好的持效性。生产上可将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作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主要轮换药剂,限制噻嗪酮,对吡蚜酮做好抗性监测。  相似文献   
80.
为探明水稻再生水灌溉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在国家农业环境大理观测实验站开展了水稻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试验设淹水灌溉(Flooding Irrigation,FI)及间歇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AWD)两种灌溉模式,F1(全生育期清水灌溉+施全部化肥)、F2(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再生水灌溉+施部分化肥)及F3(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再生水灌溉+施部分化肥)3种施肥模式.分析了再生水灌溉下稻田田面水、不同深度地下水氮磷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浓度变化及其流失负荷量,并研究了稻田的氮磷消纳能力及再生水对清水、肥料替代率.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田面水氮素浓度峰值出现次数多但峰值均较小,氮、磷径流损失负荷量平均值分别为2.65及0.62 kg/hm2,比清水灌溉增加了26%及28.6%.地下水氮、磷浓度整体上呈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趋势,再生水灌溉下氮素淋溶损失比清水灌溉少11%.AWD下氮、磷径流、淋溶负荷较FI均减少,返青期灌再生水在淋溶损失方面与其他再生水灌溉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稻田对所灌的再生水中氮、磷的消纳能力分别为92%及81%;灌再生水后4~5 d,COD的去除率可达78.2%.采用再生水灌溉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再生水灌溉替代清水效率可达75%左右,FI模式下再生水带入肥量较AWD大,75%水平年氮素替代化肥效率达35.8%,而磷素的带入量和替代率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