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本文作者详细论述对虾高效技术研究,着重围绕当前世界对虾养殖技术(主要指养成技术)现状的分析、我国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方向等,均是从生态结构的角度探讨各生态要素的相互关系,阐明各项技术系统的功能,总目的是为了强化生态系统的运转,提高系统的生产力,维持最大的持续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形势大好,发展速度居世界首位。对虾养殖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仍归结为二句话:一靠党的政策,二靠科学技术。在总产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各单位、地区发展不平衡,单位面积产量相差悬殊;(2)全国平均亩产量还较低;(3)某些单位的生产成本过高;(4)对虾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3.
14.
本实验采用卡介苗注射器将羊生长激素基因溶液注射到亲虾纳精囊中,以精子为载体,携带基因导入对虾受精卵,而达到转基因对虾的目的。经PCR检测表明:1.经STE(pH8.0)第一次洗涤精子的洗涤液呈阳性信号;第2-4次的洗涤液呈阴性;2.多次洗涤后的精子抽提的DNA呈阳性;3.检测 10个样品100尾仔虾中有一个样品呈阳性结果,转基因比率在 1%以上。同时斑点杂交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技术对1994年5月~7月自山东和辽宁采集的虾池和海区材料,包括对虾、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生物、鱼类、底泥及饲料等共192个样品进行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检测。结果表明,对虾中的HHNBV阳性与虾池发病情况基本相符,用单抗ELISA方法可提前20~40d对虾池的发病可能性作出预报;桡足类浮游生物的带毒率高于对虾,且其阳性的出现早于对虾,沿岸海区的桡足类浮游生物有较高的阳性率,它可能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携带者;部分地区的卤虫也带有HHNBV,同时还从糠虾等小型甲壳类生物中检出了病原。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室内集约化养殖水体中添加红糖和枯草芽胞杆菌及其强化发酵液,研究其对养殖水质及日本囊对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水体在14d时即可形成具生物絮团特征的絮状物,镜检显示,该絮状物包含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无定形碎屑。对照组水体中的无机氮总产生量为56.2g/m2,而处理组水体中的无机氮总产生量为4.13g/m2;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水体的COD和活性磷酸盐含量显著提高;对照组日本囊对虾产量为0.55kg/m2,处理组产量为0.65kg/m2;每千克对虾耗用水量对照组为28t,处理组为3.4t。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体中添加红糖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虾集约化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凡纳滨对虾试验性封闭养殖系统中,筛选生物絮团养殖所需的适宜碳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150和3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每天按照饲料(蛋白含量42%)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生物絮团4d即可形成,在84d的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虾成活率在80%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收获。  相似文献   
18.
对虾病毒HHNBV DNA构建质粒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UC18构建了对虾病毒HHNBVDNA重组质粒,提取后经斑点杂交及酶切分析,证实质粒中插入片段为病毒DNA,其中05#质粒的插入片段大于2Kb,与质粒的分子量相近。对05#质粒酶切后的Southern杂交亦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还对05#质粒的插入片段进行了内切酶图谱分析,共进行了EcoRl、Hindlll、Small、Pstl、PUVl、Hindll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表明,只有Pstl在插入片段的一端有一个酶切位点,酶切位点的确切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患病对虾经光镜组织病理学研究和电镜观察,在对虾的皮下组织(包括前肠上皮、后肠上皮、真皮和鳃等)、结缔组织、造血组织、触角腺及血淋巴细胞等的细胞核均发现核肿大和深的嗜酸性着色。在电镜下,病变组织的细胞核内为一种杆状病毒充满,病毒大小为120nm×360nm,有囊膜,在细胞内不形成核型多角体或颗粒体类包涵体,属于杆状病毒属的无包涵体型杆状病毒亚群,即C型杆状病毒亚群。根据该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症状、病毒感染的靶组织和病毒的特征,该病毒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对虾病毒,暂定名为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现状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暴发性流行病的严重困扰之后,近年来全球对虾养殖进入了一个更为理性的发展阶段。亚洲作为世界养殖对虾的主要产区,据估计2003年养殖对虾产量达到13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6%。中国作为养殖对虾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03年的养殖产量达到49.3万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吨/公顷/年。养殖对虾产量占中国当年海水养殖产量的3.9%,估计占全球海虾养殖产量的30%以上。中国沿海各地均进行对虾养殖,但各地采用的养殖模式以及各种养殖摸式的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