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0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鳖用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孔雀石绿(MG)残留在亲鱼及其子代之间的传递作用以及鱼卵阶段违禁使用孔雀石绿的溯源分析,通过硼氢化钾将孔雀石绿还原成无色孔雀石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的总量。以浓度为0.5mg/L的孔雀石绿浸泡鲫亲鱼4h,分别跟踪检测雌雄亲鱼肌肉、内脏团以及生殖组织中药物残留变化。取第30天带有MG残留的雌雄亲鱼与空白亲鱼交叉繁殖,检测子代受精卵与鱼苗中药物残留情况,并与空白鱼卵浸泡0.15mg/L孔雀石绿溶液1h后的残留情况作比较。结果显示,各组织中孔雀石绿的残留分布情况在雌雄亲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组织中残留浓度大小:内脏团肌肉精巢/卵巢,内脏团和肌肉中孔雀石绿残留浓度逐渐下降,精巢/卵巢从0.25h检测到药物残留,之后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污染孔雀石绿的亲鱼所产的受精卵中,药物残留初始浓度较低,分别为5.1μg/kg±0.8μg/kg、23.8μg/kg±1.3μg/kg、29.5μg/kg±1.1μg/kg,均缓慢下降。而空白受精卵浸泡孔雀石绿溶液后的初始浓度为1 265.8μg/kg±21.1μg/kg,在出苗前保持在较高的浓度,在鱼苗完全孵出后(第5天)残留浓度大幅度下降为163.4μg/kg±7.9μg/kg。因此,亲鱼体内残留的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残留能够传递到子代,并可根据鱼卵中药物残留浓度变化的差异,区别判断受精卵污染孔雀石绿的来源途径,为养殖环节的孔雀石绿残留溯源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2000年我国水产养殖病害流行态势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水产养殖的病害也呈上升趋势,1999年全国水产养殖生产因病害给渔业造成的损失超过170亿元,其中海水养殖更为严重,经济损失约10亿元。2000年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仍处在上升的态势。 一、水产养殖病害仍呈上升态势的表现 1、我国水产养殖仍处在一个较大速度发展阶段,尤其是名特优新的养殖和海水养殖。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规模的扩增和产量的提高,而且表现在养殖新品种的不断增加和养殖强度的不断增大。由于技术贮备的滞后,这种快速发展导致了一些新疾病的出现和蔓延。如随着南美白对虾的引进,对虾…  相似文献   
74.
几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水霉的体外作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使用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苯扎溴铵、甲醛、聚维酮碘、戊二醛等6种水产常用消毒剂,对水霉游动孢子及菌丝进行了体外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甲醛在浓度18.8mg/L以上时对水霉游动孢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在24mg/L浸泡2h以上时开始对水霉菌丝有杀灭效果。其它5种消毒剂对水霉孢子的抑制浓度、对水霉菌丝的杀灭浓度远高于实际生产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75.
草鱼对CFRV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先乐  曾令兵 《水产学报》1993,17(4):312-318
本文研究了草鱼对CFRV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规律性,免疫效应期及免疫持久性。用该疫苗免疫后的草鱼能产生很强的应答反应,免疫保护力可达80%以上,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非常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它的免疫效应期在5天以内,第10天血清中和抗体达到较高水平,第20天处于峰值,并可维持20余天,以后在第10天的水平上波动。草鱼对CFRV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在1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6.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它原产于西太平洋沿海岸。由于它具有较强的抗病力与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主要的虾养殖品种之一。我国大陆早在1988年就引进了该品种,但大规模养殖却始于1998年,比我国台湾省晚三年。1999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我国逐渐形成高潮,这一年仅广东省养殖面积就达5000亩,粗养塘亩产达250公斤,精养塘最高亩产达700公斤,亩产经济效益可近万元。诱人的经济效益使一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热潮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地轰轰烈烈地展开。面对这种养…  相似文献   
77.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现状  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目前主要是以生态防治、药物防治以及免疫防治为主。  1.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根据病原体消涨的规律,环境动态变化的原因,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特点、生态习性以及水产养殖动物与环境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采取某些相应的措施控制疾病发生的防治方法。如养二茬草鱼鱼种,错开它们在 10厘米左右时与 8~ 9月份发病高峰期相吻合,以防治草鱼出血病;凹字型投饵防治大黄鱼夏季高温时的暴发性死亡;采取轮养与休养措施控制某些对寄主有严格选择性的疾病。生态防治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上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78.
41种中草药对3种鲟源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打孔法在观察了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3种鲟源病原菌对41种中草药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对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等均高度敏感,对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均中度敏感,对麦冬、当归、胖大海、玉竹均不敏感。此外,乌梅、石榴皮、地榆、杞子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81 mg/mL和15.625 mg/mL、15.625 mg/mL和31.25 mg/mL、15.625 mg/mL和31.25 mg/mL以及15.625 mg/mL和31.25 mg/mL,而杜仲、柴胡、丹参、熟地黄等中度敏感中草药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分别高于31.25 mg/mL和62.5 mg/mL。  相似文献   
79.
恩诺沙星控制嗜水气单胞菌性鲫败血症的防耐药用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制定防止耐药菌产生的用药方案,本研究利用近年来提出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选择窗(MSW)这两个药效学(PD)参数,并结合药代动力学(PK)参数,制定恩诺沙星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研究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参数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μg/mL;2MIC、4MIC、8MIC的抗菌后效应(PAE)分别为(1.67±0.42) h、(2.03±0.17) h、(2.38±0.06) h; MPC为1.125μg/mL; MSW为0.125~1.125μg/mL.根据鲫(Carassius auratus)口灌恩诺沙星后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得出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分别为5 h、9.5 h、23 h.PK/PD综合参数:24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24/MIC)分别为137.22、285.15、426.25;峰浓度与MIC的比值(Cmax/MIC)分别为15.05、41.43、52.32.综合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超过(24-PAE)h、AUC24/MIC≥100或Cmax/MIC>8的指标,建议恩诺沙星在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时的给药方案为:给药剂量20 mg/kg体质量,1次/d.根据肌肉内恩诺沙星的药动学方程,药残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所需时间约为25 d,所以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5 d.本研究方案也可广泛用于其他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的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0.
斑点叉尾鮰(Ictalumspunctatus)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mm)叉尾鱼科(Ictaluddae),原产于美国,是一种淡水温水型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