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0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 rmes)、鲟科(Acipenser idae)、鲟属(Acip enser),为软骨硬鳞鱼,分布于西伯利亚河流和湖泊。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与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血浆蛋白的结合性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率,并研究了温度、血浆浓度及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在4℃、15℃、20℃、25℃、30℃、37℃条件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高于二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也显著高于四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P<0.05)。当DIF浓度在0.5~5μg/mL范围之间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32.4%~19.6%之间,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结合能力(β)和解离常数(Kdp)分别为3.5×10-7 mol/g和4.04×10-6 mol/L;当DIF质量浓度为5~40μg/mL范围内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游离药物与总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77x-0.18。结果表明,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5~5μg/mL范围内结合率为非线性,而在5~40μg/mL范围内为线性。本研究旨在为DIF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3.
采用PCR检测技术分别对上海、江苏、海南部分养殖地区凡纳滨对虾携带重要病毒性病原--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0%~58%的受检测对虾携带WSSV,表明近年在养殖SPF(无特定病原)甚至SPR(抗特定病原)亲虾子代的情况下,凡纳滨对虾的WSSV感染率仍然很高.为探讨现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84.
一种海水养殖中细菌性疾病快速选药试剂盒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研发一种可用于基层的快速选药试剂金.通过增菌液的筛选、固体培养基的筛选、药物的筛选和快速选药效果的比对,初步组建了一种海水养殖细菌性疾病快速选药试剂盒,经部分区域的中试和试验后发现,该试剂盒结果理想,操作简便,适用于基层作为防治海水细菌性疾病的选药工作.  相似文献   
85.
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的新动向及其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凡纳对虾,是世界公认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养殖经济对虾之一,自1988年由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后,目前已形成了以海水养殖为主、海淡水养殖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86.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磺胺甲基异唑含量。血淋巴从心区抽取,经甲醇去蛋白,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进行HPLC检测。平均回收率,平均日间、日内精密度分别为97.5%、1.20%和2.1%。本方法测定磺胺甲基异唑的最低检测限为0.02μg/mL。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磺胺甲基异唑(100mg/kg蟹体重)后的药代动力学。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药-时曲线可用开放式二室模型拟合,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中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0.190h和79.586h;曲线下面积(AUC)、总体清除率(CLs)和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431.268mg·h/L、0.277L/(kg·h)和26.082L/kg。本法适合于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磺胺甲基异唑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87.
针对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通过筛选药物敏感菌株和显色剂,建立了一种基于显色反应来判断结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以腾黄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为指示菌株,以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为显色剂,阳性样品呈肉眼可辨的红色,阴性样品呈无色,最低检测限可达50 μg/kg.经酶联免疫法(最低检测限可达12 μg/kg,回收率在74.25%~93.38%之间)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低检测限可达5.0 μg/kg,回收率在78.20%~91.27%之间)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该方法更为快速、便捷、易于结果判定,是对现有检测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极其适合在生产、销售、流通等非实验室条件下作为初筛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优化恩诺沙星纳米粒制备参数,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辅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以包封率为参考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制备参数,以透射电镜观察其表观特征,并对其热稳定性及紫外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以优化参数制备的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平均粒径237.4nm平均包封率(71.9±2.2)%,平均载药量(12.4±0.6)%。与原料药相比,4h热降解率和紫外降解率分别减少了38.4%和13.3%。[结论]离子交联法和冷冻干燥法适用于制备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其产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紫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为促进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研究其对大黄鱼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1-100 mg/kg、D2-150 mg/kg、D3-300 mg/kg)和1个对照组,并分别在第30天、45天取样并测定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姜黄素的添加量为100 mg/kg时,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及鳃、胃、肌肉、肝脏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150 mg/kg时,肌肉、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显著提高,鳃、胃、肌肉、肝脏及前肠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添加量为300 mg/kg时,除后肠中的ACP、AKP活力及中肠中的AKP活力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余各组织中的磷酸酶活力均显著提高。(2)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添加量为100 mg/kg时,仅TNF-α含量显著升高。添加量为150 mg/kg或300 mg/kg时,GM-CSF、IL-2及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3个试验组IFN-γ含量虽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2段时间内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以300 mg/kg姜黄素的添加量对大黄鱼各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0.
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及相关试剂盒等分别测定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浓度(0,0.2,0.4,0.8,1.6,3.2,6.4 g/L)大蒜作用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期探讨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大蒜对铜绿微囊藻表现为低促高抑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相比,0.2 g/L的大蒜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反而略有促进作用;6.4 g/L浓度的大蒜则可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效果愈加明显,在第96小时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可达53.42%;另外,高浓度大蒜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并能影响铜绿微囊藻藻胆蛋白各组分的构成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由此可以得出,一定浓度的大蒜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的大蒜能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的含量来影响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藻类繁殖受阻。可见,藻类叶绿素a(即PSⅡ)是大蒜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繁殖的一个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