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罗氏沼虾三群体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人工养殖群体(A)(浙江湖州)、缅甸引进群体F2代(B)和“南太湖1号”(C)3个群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序列片段(约1200bp),探讨罗氏沼虾群体遗传结构。结果发现,在用于分析的1121bp基因序列中有86个变异位点,共计14个单倍型。其中,群体A、C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其订值分别为0.022和0.025,相比之下,群体B的遗传多样性则明显要高于上述两个群体(π=0.032)。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6.32%,而93.68%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对三群体的遗传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群体A和B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05,已达到中等分化水平;群体C与A间的遗传距离(D=0.025)最小,提示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认为,D—loop基因可以作为检测罗氏沼虾群体遗传差异的分子标记,“南太湖1号”群体遗传多样性比人工养殖群体有所提高,但仍偏向养殖群体,未表现出最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2.
罗氏沼虾性成熟前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在性成熟前后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1106尾,对其体质量、全长、体长等15个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阐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性成熟前后及同一阶段雌雄群体之间,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所构建的关键表型性状多元回归方程是截然不同的;在性成熟后,雌雄个体呈现出明显的性二态现象,除第二步足长和第二步足重雄性极显著大于雌性(P<0.01),雌性全长、体长、额剑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长、腹宽、腹高和腹部重极显著大于雄性(P<0.01),这可能与雌性为提升其繁殖能力有关。统计结果显示被保留的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大于0.85,表明本研究已确定影响各群体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因此在选育过程中,建议将罗氏沼虾的性成熟状态和雌雄群体的优良表型作为选育依据,并有效利用影响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本研究可以为罗氏沼虾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淡水鲳的催产与孵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北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经过池塘培育和温流水越冬,淡水鲳是可以达到性成熟的,性成熟的年龄为3~ 龄,采用现行的四大家鱼催产剂,无论一次或分次注射,都能获得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相似文献   
44.
小口脂鲤临界温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巴西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小口脂鲤(Prochilodusscrofa),俗称巴西鲷,经初步试养表明,此鱼具杂食性偏植物性,养成饵料成本低,肉质鲜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文就小口脂鲤的临界温度进行了探讨。一、材料和方法试验用小口脂鲤夏花鱼种来自本所特种水产菌种基地。试验在恒温培养箱中静水条件下进行,水源为池塘沉淀水,水容量为5升,每试验设一平行组,每组放鱼种10尾。试验前鱼种在室内实验容器中驯养24小时。驯养和试验期间,每天换水,定时投饵、排污,以试验鱼体死亡为临界…  相似文献   
45.
另一例中,从一些看上去健康的溪红点鲑成鱼中分离到了病毒。此外,还对7条河流中的鲑鳟鱼类作了测试,仅从某溪流的肯氏红大麻哈鱼中检测到了IHN病毒。这些鱼类并不显示出IHN病的症状。患IHN病的鱼体其死亡率因鱼体年龄、健康生理状态及水温而异。一些2月龄的鱼苗群体,在10℃时死亡率通常高于90%;2—6月龄的鱼体死亡率通常高于50%;而1令鱼体可能仅为10%;2令或更高龄的鱼体未曾见到此病。水温15℃或15℃以上时,鱼体很少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46.
室内水泥池培育黄颡鱼夏花鱼种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005年到2008年连续四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用室内水泥池培育黄颡鱼苗到夏花鱼种是切实可行的;文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四批次鱼苗培育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鱼苗培育设施(1)培育池:培育池长2米、宽6米、高0.95米,一般养殖最高水位0.7米,池底向排水口方向稍稍倾斜。  相似文献   
47.
不同罗氏沼虾种群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8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种群(浙江养殖种群,缅甸引进种群及6个不同组合杂交种群)的12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雌、雄虾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杂交种群的形态较为接近,而与养殖种群和引进种群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构建的5个雌体主成分中,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6.191%、主成分(2)16.036%、主成分(3)13.309%、主成分(4)10.769%、主成分(5)10.166%,累积贡献率为76.471%。相应地,雄体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5.206%、主成分(2)20.277%、主成分(3)16.985%、主成分(4)13.222%、主成分(5)8.945%,累积贡献率为84.634%。判别分析结果显示,8种群之间的形态参数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8种群雌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为60.03%~100.00%,P2为33.30%~100%,综合判别率为92.1%;雄体判别准确率P1为20.00%~100.00%,P2为20.00%~100%,综合判别率为86.4%。其中判别函数对养殖种群,缅甸引进种群和“反交正回交”3个种群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综上所述,养殖种群和引进种群在形态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并独立成为2个不同的种群;其他杂交种群由于同时综合了养殖种群和引进种群两者的相关性状,形态上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30-535]  相似文献   
48.
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成虾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病样按其症状分为肌肉白浊病(以上海和浙江病样为主)、蓝体病(以江苏病样为主)、红体病(以浙江病样为主)三类.从采集的罗氏沼虾病样中分离到优势细菌11株,人工感染健康罗...  相似文献   
49.
小口脂鲤为淡水鱼类,作者对其鱼种进行了海水盐度适应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在8‰盐度以下能够生存,而对小口脂鲤鱼种所作的海水盐度适应性驯化试验无明显效果,这为开展沿海滩涂池塘放养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埘长鳍鲤、锦鲤和龙凤鲤3个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20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108、164、154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等位基因数2~16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496、5.695和5.606.3个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69、0.806、0.801,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03、0.761和0.757,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64、0.803和0.799,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71.结果说明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