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55篇
  55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阶段(Grassplot, GT)、 灌草阶段(Frutex and grassplot,FG)、 灌丛阶段(Frutex, FX)和乔灌阶段(Arbor and frutex, AF),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酶、 养分与微生物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随着恢复阶段的演替,脲酶、 多酚氧化酶、 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增加,在每个恢复阶段,脲酶、 多酚氧化酶、 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弱,脲酶与多酚氧化酶、 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蔗糖酶与脲酶和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 2)随着恢复阶段的演替,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 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pH随植被恢复和演替而降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脲酶与有机碳、 全氮、 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多酚氧化酶与有机碳、 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有机碳、 全氮、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 3)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与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细菌平均数量为AF>FX>FG>GT,真菌数量为 FG>GT>FX>AF,放线菌数量为 GT>FX>FG>AF。4)主成分分析揭示脲酶与多酚氧化酶可作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研究结果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 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从裸露地、草坡、灌草、灌丛至乔灌恢复阶段, 土壤蓄水性与渗透性显著增加(P<0.05); (2)Horton入渗模型对各植被恢复阶段的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R2≥0.765), 有较好的适用性; (3)土壤理化性状、植被根系显著影响土壤的渗透性能, 植被根系提高土壤入渗性能的实质是: ≤1 mm细根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4)基于主成分分析, 从裸露地、草坡、灌草、灌丛至乔灌恢复阶段, 土壤综合水文效应显著提高(P<0.05)。此研究结果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 并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高光谱图像技术在掺假大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有效判别出优质大米中是否掺入劣质大米,该文研究了一种针对大米掺假问题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从市场上购买了东北长粒香大米和江苏溧水大米,按纯东北长粒香大米、3∶1、2∶2、1∶3和纯江苏溧水大米共5个掺合水平进行大米试验样本的制备。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390~1050 nm)获取了200个大米样本的高光谱图像。采用ENVI软件确定高光谱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出所有样本在ROI内的平均高光谱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全光谱波段下的大米掺假判别模型,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核函数模型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3%、预测集正确率为98%。由于高光谱信息量大、冗余性强且受噪声的影响较大,该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别对大米高光谱图像和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从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2个角度对原始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主成分权重系数图选择了531.1、702.7、714.3、724.7、888.2和930.6 nm 6个特征波长,通过留一交叉验证法(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LOOCV)确定并提取出PCA降维后的最优主成分数(number of principal component,PCs)为9。最后分别将优选出的特征波长和提取出的最优主成分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建立SVM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特征波长SVM模型的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5%、预测集正确率为96%,基于最优主成分数SVM模型的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4%、预测集正确率为98%。该研究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基于特征波长和基于最优主成分数的SVM模型均具有较优的预测性能,且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大米掺假问题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4.
内蒙古降水量分布及其对马铃薯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内蒙古的优势作物,其生长和产量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制约.研究内蒙古降水量分布和马铃薯需水规律,可为马铃薯生产合理布局、合理用水以实现稳产提供依据.利用内蒙古1961-2010年4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内蒙古马铃薯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及分布、马铃薯生育期蒸散量和不同年型下马铃薯的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内蒙古马铃薯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25~ 240mm,时空分布不均匀,地区间差异大;马铃薯生育期蒸散量为300~700mm,400mm等值线从呼伦贝尔北部开始,穿过锡林郭勒盟的北部,向东到兴安盟.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灌溉需水量由东到西有逐渐增大趋势,需水量等值线呈经向分布.1500m3/hm2等值线在内蒙古东北部,等值线以东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北部地区有效降水基本能满足马铃薯需求,正常年无需灌溉,适合马铃薯大面积种植;内蒙古西部和北部降水资源不足以支撑马铃薯生产,不适合马铃薯种植.歉水年降水量少、蒸散量大,马铃薯灌溉量比平水年平均增加40.4%.  相似文献   
105.
利用AE-31型黑碳仪在APEC期间对天津进行了黑碳气溶胶浓度监测 ,分析了APEC期间气象因素对黑碳气溶胶的影响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APEC期间天津市黑碳气溶胶平均浓度为4 .8μg/m3 ,占同期PM2 .5浓度的7 .1% ,并通过数据对比说明APEC期间天津市采取的最高级别应急减排措施对保障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经过5个放牧季后,观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3种主要植物种群营养繁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3个种群的营养繁殖能力有不同的影响.轻度放牧最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繁殖,不放牧次之.冷蒿的营养繁殖能力很强,在中度放牧条件下,能产生大量的枝条和不定根,在轻度放牧区其匍匐面积最大.羊草的根茎长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缩短,在不同强度放牧区,根茎茎节数表现为在重度放牧区最多,中度放牧区次之,轻度放牧区最少,对照区略大于轻度放牧区,但不及中度放牧区.萌蘖枝条数在轻度放牧区最多,对照区次之,再次之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最少,且各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短花针茅的分蘖数和盖度均在轻度放牧区最高.重度放牧导致了短花针茅株丛的破碎化,从而增加了密度.  相似文献   
107.
在选择岭南黄鸡、石歧鸡、番禹麻鸡和白洛克纯系的基础上,通过连续3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A(岭南黄鸡)、B(石歧鸡)、C(番禹麻鸡)、D(矮小隐性白洛克)4个系。在4个纯系的基础上,采用二元杂交、二元回交组合和三元杂交组合,筛选出了峪口优质黄羽肉鸡配套系。相关配套技术包括:鸡舍的建筑和工艺标准、营养标准、饲养管理及环境标准、综合防疫方案等。  相似文献   
108.
在当前智慧农业的大环境下,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识别与监控问题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室视觉监控系统,系统通过LoRa无线通信技术监测温室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能够及时监测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实现自动通风、自动补光等功能。在PC端的Qt上位机实时监测温室内的环境信息并控制环境参数,通过OV9726摄像头对农作物进行监测,所获得的生长状态信息传输到S3C6410集中控制模块进行处理,结合克隆选择算法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叶片进行识别处理。本系统采用LoRa模块进行自组网来实现环境监测,将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集中控制模块,为视觉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搭建做准备工作,所使用的组合算法能够使得农作物叶片识别率达到95.3%,识别时间达到8.4 ms,对于叶片识别精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经过实验充分验证本系统所使用的设备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为鉴定和推广优良西瓜品种,实施了陕西省中晚熟西瓜品种组(榆林点)区域试验。试验安排了4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坐果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商品率、单瓜质量、单位面积产量、抗性等指标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科丰5号、庆龙3号品种的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好,适宜榆林地区推广种植。秦红7号产量和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且果肉色泽大红,商品性较好,抗病性较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0.
水盐交互作用对河套灌区土壤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土壤水盐交互作用对Sentinel-2卫星光谱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为研究区域,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的4-5月共采集280个裸土期表层土壤样本,测定其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并获取同步的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构建基于土壤水盐-反射率原理的土壤光谱特征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水盐交互作用构建水盐交互模型,并比较2种模型对土壤光谱的模拟效果,分析土壤水盐交互作用对土壤光谱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盐交互作用对光谱的影响因波段类型和水盐含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可见光范围上影响相对较弱,其作用范围为-0.11~0.29;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范围上影响相对较强,其作用范围为-0.35~0.61;当水分或盐分中某个含量较高时对光谱影响较弱,其主要集中在-0.1~0.23;,在水盐含量程度相似时影响较强,其作用范围为0.3~0.6。2)与土壤光谱特征理论模型相比,水盐交互模型能明显地改善土壤光谱的模拟效果,能将模拟相关系数由0.14~0.44提升到0.29~0.70,均方根误差由0.032~0.082降低到0.029~0.068。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盐分和水分对光谱特征的干扰过程,为土壤盐分的估算提供策略与方法,对实现区域尺度上土壤盐分的精准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