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6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低剂量辐照对淡腌大黄鱼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艳  杨宪时  李学英  郭全友 《核农学报》2012,26(3):490-493,499
为探索伽马辐照对淡腌大黄鱼的保鲜效果,以感官、菌落总数(TVC)、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为指标,探讨1kGy低剂量辐照对常温(25℃)贮藏淡腌大黄鱼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处理可延长淡腌大黄鱼的货架期,对照组货架期分别为9和11d,而试验组的货架期可分别延长至16和20d;辐照处理后淡腌大黄鱼的菌落总数显著减少,在贮藏期间试验组数量始终比对照组少;辐照处理可显著减缓淡腌大黄鱼挥发性盐基氮的增加;对脂肪氧化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海产品辐照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2.
水产品深加工需要微生物学安全质量保障集成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水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各地渔业中都是弱势产业,尤其是淡水鱼,加工比例不足5%,活销比例超过95%,鱼多价贱,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实现水产品加工技术和产业的突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因此,就水产加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思路进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想结合20多年的工作经验,谈点自己的见解,希望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73.
预测微生物学及其在水产品保藏流通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宪时  许钟 《海洋渔业》2002,24(2):89-92
预测微生物学(Predictive Microbiology)是对食品中损害其品质或安全性的微生物的死亡、残存和增殖进行数量化预测,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和配套软件,不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快速评估食品的货架寿命。这一微生物学新的研究领域是适应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趋向天然化出现的。目前预测微生物学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望迅速发展,为提高食品加工贮藏流通水平发挥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74.
采用不同浓度的红酒提取物溶液(0.1、0.5、1.0、2.0 g/L)对南极磷虾进行预处理,并以PPO活力、TBARS值、色泽变化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贮藏在特定温度条件下(2℃和25℃)的南极磷虾抗氧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2℃和25℃条件下红酒提取物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0.1 g/L和0.5 g/L,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PPO活性、TBARS值及防黑变效果优于其他浓度及空白对照组,可以有效地保持南极磷虾的品质及延长货架期;南极磷虾波长450 nm的吸光度A450值变化和RGB值与贮藏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考虑用作反映贮藏条件下南极磷虾抗氧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对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类胰蛋白酶的抑制动力学,采用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法,测定了STI对该酶的微观速度常数。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类胰蛋白酶的Km和Vmax分别为0.155 mmol/L,8.44μmol/(L.min)。酶活力随着STI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其IC50约为2.8μg/mL;低浓度的STI溶液对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慢可逆抑制。正向微观速度常数k+0为0.184 mmol/(L.min),逆向微观速度常数k-0为0.039 4 min-1,随着STI溶液浓度的逐渐增大,该酶最终将完全失活。本研究旨为该酶的抑制技术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6.
对标称保质期内瓶装蟹糊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安全及残存细菌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感官品质良好;水分含量(65.48±0.99)%、盐分含量(8.26 4-3.15)%、水分活度(Aw)(0.90±0.03)、pH(8.18±0.38)、T-VBN(48.02±19.61)mg/100g;菌落总数(5.60±0.81)lg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g,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分离获得320株细菌,细菌菌群主要有葡萄球菌(29.1%)、玫瑰色库克菌(27.2%)、棒状杆菌(25.6%)、并检出少量的马红球菌(1.9%).产品pH值、T-VBN值、菌落总数较高的原因和残存细菌的潜在致病性危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软烤扇贝原料处理过程中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软烤扇贝原料不同热处理的细菌特性和有关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细菌类别和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鲜活扇贝经过蒸汽加热4min、6min和8min后,扇贝原料样品的pH值无明显差异,均为6.58左右,水分含量依次降低1%,菌落总数均为103cfu/g,耐热菌数均为102cfu/g,并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不同热处理原料样品的细菌种类均为耐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少量棒状杆菌。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水分含量分别为77.67%和76.80%,pH偏高,接近中性,市售样品菌落总数偏高,为106cfu/g,耐热菌数为103cfu/g,企业处理样品菌落总数接近104cfu/g,耐热菌数为102cfu/g。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均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加热不足,处理过程不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8.
鱼类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腐败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微生物活动是引起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概述了鱼类的腐败过程和腐败微生物,特定腐败菌(SSO)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一些特定水产品的特定腐败菌,特定腐败菌生长动态模型和产品剩余货架期的预测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鱼类特定腐败菌以及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9.
水产品腐败菌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是导致大部分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腐败过程中,只有极少种类的特定腐败菌参与这一过程并产生不可接受的异味。综合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物技术、化学指标分析、感官分析和微生物的数学生长模型,对确定水产品的特定腐败菌并开发出判定、预测和延长产品货架期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