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探索六须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DOM、LHRH-A2和HCG的方法,对在池塘驯养了2~4年的六须鲶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催产的11批45组亲鱼中,顺产39组,催产率达86.7 %;收集鱼卵310.6万粒,获得受精卵244.6万粒,平均受精率78.8 %;孵出全长0.6~0.8 cm的鱼苗177.9万尾,平均孵化率达72.7 %;投喂丰年虫、水蚤、水蚯蚓、鱼肉等饵料,经17~25 d,培育出2.5~10.0 cm的鱼种114.3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4.2 %。试验还获得了具不同时期变态特征的胚胎发育图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 mg·kg-1 DOM+10 μg·kg-1 LHRH-A2+1 000 IU·kg-1 HCG对六须鲶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水温23~26 ℃,微流水+充氧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六须鲶鱼苗;以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按1 000~1 500尾·m-2的密度培育鱼苗,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2006~2009年,从野生桂华鲮人工驯化培育入手,开展了桂华鲮的性成熟周期和个体生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桂华鲮可在池塘人工培育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初次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繁殖盛期为3月底至5月初,每年产卵1次,产沉性卵;成熟卵径为1.60~1.80 mm,吸水膨胀后为2.00~2.30 mm;3~5冬龄的桂华鲮绝对生殖力为1.31~3.12万粒,相对生殖力为18.6~23.0粒/g;绝对生殖力与体重、体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使用鲤鱼脑垂体(PG)、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3种药物混合对成熟亲鱼注射催产,催产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使用广西水产研究所池塘人工驯化饲育3年的天然三角鲤亲鱼1676尾,采用经筛选的鱼类敏感药物(PG、LHRH-A2、HCG)单一或混合催产的方法,在2002-2005年,先后进行了10批共600组的三角鲤人工繁殖试验。收集受精卵795.5万粒,在水温20.0~28.5℃条件下,利用环道池孵化出鱼苗680.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5.6%。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自受精卵至鱼苗破膜而出的发育全过程,拍摄了各个阶段胚胎发育图谱。培育出2.5 cm以上鱼种631.7万尾,平均成活率达92.8%。  相似文献   
14.
对斑hu人工繁殖获得的8批鱼苗进行了4种不同培育密度、温度、水质指标以及不同饵料水平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斑hu苗种培育密度适宜范围在246~432尾/m^3,最佳密度是356尾/m^3;温度适宜范围23~28℃,最适范围23~25℃;水质指标在DO≤5.0mg/L、NH3-N≤0.48mg/L、pH值7.2~7.6的条件下养殖效果较为理想;最佳饵料组合为丰年虫和水蚯蚓。  相似文献   
15.
由越南引进巴沙鱼鱼种进行了池塘训养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巴沙鱼较耐低氧,在20-36℃能正常生长,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易捕捞且抗病力强。  相似文献   
16.
岩鲮(Semilabeono tabilis peters)是我国南方江河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在分类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岩鲮属,俗称木六鱼等,岩鲮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江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 Pellegrin et Chevey)俗称江鲫、黄板鲫,是广西江河名贵渔业资源,也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名优新品种。2002年以来,国内已有学者就三角鲤亲鱼培育、人工催产、胚胎发育、人工孵化等内容陆续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斑■ (Mystus guttatus)俗称■鱼,隶属鲶形目、■科、■属,是我国珠江水系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由于其肉嫩味美,又称“淡水之王”。斑体型较大,常见个体 4~ 5千克,生长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疾病少、价格贵,是最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优良品种之一。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关于斑亲鱼池塘驯化、生态、性腺发育、亲鱼促熟等方面的研究,试图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获得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以达到人工繁殖及规模养殖的目的,但一直没有成功。本研究从斑亲鱼的营养需求出发,研制并筛选满足斑亲鱼性腺发育需…  相似文献   
19.
20.
斑鳠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 PG、 LRH A2和 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 7年的斑鳠亲鱼进行 8批 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 151 990粒,催产率达 100%;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 106 450粒,受精率 58.2%~ 82.5%,平均值达 70%;使用小型孵化环道池、孵化网片及玻璃培养缸共 12个,孵出全长 1.2~ 1.5 cm鱼苗33 808尾,孵化率 8.2%~ 58.1%,平均值为 31.8%。取得了斑鳠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